第三公園,記憶里的樂園

2019-10-01   青島城市記憶

上海路上的第三公園,是我記憶里的樂園,那時候只有周日休息,一大早就約上院裡和周圍的同學和小夥伴一起去玩,公園裡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我們玩耍的身影。下圖的這張老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到原來第三公園的中心全貌,圖片左下方的那個圓形水池,是我們捉迷藏最喜歡去的地方。現在又站在這個園子裡,穿越時空,記憶里的歡樂歷歷在目,只可惜眼前的景象已經物是人非了。


現在第三公園的主體建築是這個二十層的高層寫字樓,仿日式建築的屋頂看起來像個道士帽。原來這裡是個報館,裡面還有一個挺大的閱覽室,憑工作證可以免費在裡面看報紙雜誌。

沿上海路以前是低矮的波浪形水刷石圍牆,現在沿圍牆向內延伸鋪了木棧道,完全通透的效果。


下圖的這張老照片就是原來這個位置的舊貌,上海路六號,原山東每日新聞報社大樓,建於一九四零年,後作為文化宮圖書館,可以看到公園的老圍牆和旁邊的讀報欄。

以前的公園大門垛沒有了,大塊剁斧石的樓梯和扶手改換成現在的樣子。

現在的不鏽鋼扶手,幾乎就是應付了事,以前的大塊石頭扶手極光滑,進公園的第一件事,就是沿著石頭扶手溜滑梯一樣地滑下去,基本不走樓梯。

木棧道下面的擋土牆還是原來的,仔細看還能找到原來的牆垛根基部分。

沿甬道下行,左側的老建築保留著,依稀還能看出當年的模樣。腳下的路和不時出現的台階,還能走出童年的感覺和回憶。



這棟老建築基本還能認出來,現在已經是一個影視基地了。記得當年這棟房子終年大門緊閉,日式的木框大玻璃門上永遠掛著白紗簾。




工人文化宮,挺拔的六根方形大立柱,小時候沒少在裡面看電影。學校組織,幾分錢的電影票,自動翻起的座位,舞台上掛著白色的幕布。每一次入場都很激動,特別是電影開始放映前,會響起電鈴,然後場內從吵雜一下子就變的很安靜。開始一般會放幾分鐘的新聞紀錄片,相當於那個時代的新聞聯播,看到毛主席出來接見外賓時,忍不住會熱烈鼓掌。看到壞蛋被打死,也會鼓掌。那時候思維很單純,看一部新片子,裡面的人物總是會簡單的歸類為好人和壞人,人物一出場,就忍不住會悄悄問看過的同學,這個是好人還是壞人。影片有黑白片,也有彩色片,經常看到一半時,劇場裡的燈光突然亮起,銀幕上會出現大大的四個字:串片未到。然後場內一片嘆息聲,接著座椅啪啪亂響,大家一窩蜂地去上廁所。

當年那部朝鮮的《賣花姑娘》好多人印象深刻,看到激動的地方,滿場哭聲一片。那天可能進電影院前喝水太多,又沒趕上串片未到,看到一半時尿憋的難受。那時候上廁所是要悄悄走到老師的座位旁邊請示,得到批准才能去。我的班主任似乎完全進入了電影的情節中,對我的申請怒目而視,嚇得我只能回到座位上,然後別人是在電影情節中哭,我是尿憋的難受幾乎哭出來。最後電影結束的時候,最快的速度跑向衛生間,這部著名的電影帶給我的痛苦記憶,至今難忘。

劇場門口的台階,邊上的扶手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原貌應該是一堵正方形的石牆,大約一人多高,上面有大塊剁斧石壓頂,邊緣修的很光滑。扶手左側的花壇也是後做的,以前是地面,經常從上面跳下去,對一個小孩子來說,那是很高的高度了,體重輕的緣故吧,每次都安然無恙。

劇場右側的海報展示欄和售票廳已經拆除,通透得可以直接看到後面的市立醫院。

這是從一部老電影《夜色多美好》截屏得到的照片,圖片左上角可以看到原來的售票廳和海報欄。


劇場門前的這棵大松樹,如今已經長成參天大樹了。

網上找到的一張老照片,那棵松樹當年還是一棵小樹,工人文化宮正立面的左上角還有一個很大的鐘表,這個沒有印象了。

下圖也是張老照片,對比來看,以前的大樓梯拆除變成了現在的坡道,行車是方便了,但已經沒有了以前的氣勢。


這個視角看過去,和記憶中的印象一模一樣,利用地形來做的設計,完美舒適。

公園裡最核心的部分,如今已是面目全非。下圖的中心廣場,就是原來噴水池的位置,除了幾棵大樹可能是原來的,其它完全是為那個高層寫字樓服務的,和公園整體風格已經格格不入了。



這張照片也是從電影《夜色多美好》截圖的,照片右側可以看到噴水池,但上面那個不倫不類的白色雕塑不是原版,不知道是不是電影布景。

在噴水池的另一側,和工人文化宮相對,還有一個坐落在高處的建築,下圖的老照片基本完整地展示了全貌。

這棟建築是工人文化宮的一個娛樂場所,我在裡面玩過最原始的電子遊戲,黑白的電子螢幕上,一個白點代表球,螢幕兩側有兩個白色的豎線代表拍子,反應很慢的機器,但那個年代已經是非常好玩的東西了。八四年冬季的一天晚上,在這棟樓的一個大房間裡,幾十個人圍在一台小小的黑白電視機前面,看中國男足踢亞洲錦標賽半決賽,李華筠在補時最後幾分鐘帶球狂奔幾十米將球打進,中國隊進了決賽,當時屋子裡的人瘋了一樣的叫喊,從屋裡喊到屋外,棉襖都濕透了。

該建築現在已經拆除,原址位置是現在的中心建築,只是旁邊依附的這個破舊的小樓,不知道是不是原址保留下來的一部分,沒有印象了。


廣場看台上面的黃泥路在這裡拐了個彎,再往前走就是公園的夏津路出口,路右側的半坡上有一個公廁,左側是一片看台和籃球場,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出來了。

原來體育場看台頂端的這條黃泥路已經鋪上了瀝青,下面的大廣場保留了一個標準足球場,其餘都已經開發了房地產,新建即墨路小商品市場延伸到此。

站在路上遠望,可以看到原來市場三路人民市場改造後重建的銀河大廈。工人文化宮的這個高層寫字樓和銀河大廈,是同一個建築大師的作品,只是已經隱身江湖好多年了,而身邊這個寫字樓的頂層里,還有另一位建築大師正在孜孜不倦地耕耘,老朋友們,多時不見,甚是想念。

下面這張老明信片,註明是第三公園,這是流傳最早的一張照片。應該是在體育場這個方向的視角,從體育場往上,是有一個很大的高差的,而且背景的那三棟小樓,應該就是原來夏津路上沿第三公園建的三棟建築。以前的第三公園是有泉水的,小日本的園林設計是很會利用地形地貌的。


三棟小樓已經拆除,靠近樓邊公園內的看台和籃球場也已經消失殆盡。重建了居民樓,現在也已經有些年頭,說不好還要再拆除,市北老區改造已經快要覆蓋這個地方了。足球場這個區域,以前是很大的,後面基本到了臨清路位置。小學時曾在這裡軍訓,每天炎炎烈日下踢正步,不過倒是糾正了我的外八字腳。那時候正是到處深挖洞,場地上到處是砸石子的,堆得像小山一樣的石子,是軍訓間歇時最好的玩處。

看台上圓頂的部分,以前是個小型的舞台,也當主席台用。那時第三公園晚上經常有各種大眾娛樂項目,在這裡看過舉重、拳擊。嚴打的時候,在廣場上看公判大會,有個搶了幾塊錢的被判得很重,家屬會後衝擊警車,警察就當場沖天鳴槍示警,結果現場大亂,不少小孩不顧死活地衝上去搶子彈殼。

在公園裡考古一樣地尋找著記憶中的蛛絲馬跡,這幾蹬老樓梯確認是真跡。

樓梯旁邊的排水坡,石質明亮光滑,包漿近乎完美,呵呵。其實以前的第三公園裡這樣的東西遍地皆是,只是現在物以稀為貴了。

現在公園的出入口都在上海路一側了,除了幾棵古樹,其餘都是後期造景,而且維護的不怎麼好。




第三公園,我童年的樂園,穿越時空,和四十幾年前的自己同行,有幸福、有快樂,也有失落、有感慨。

特意繞到公園原來的夏津路出口看了看,都是帶底商的居民樓,完全沒有記憶里的模樣。



出口正對的這棟老樓還在,是個驚喜,整樓已經封閉,看來拆遷在即了。

本組圖文援引並編輯自金馬玉堂美篇號【時空穿越系列第1集】第三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