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跳級」學霸上課從不抬頭,抬頭老師就害怕
感謝您的認可與支持 如果您覺得此文對您有所幫助,請您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轉發、收藏支持,謝謝!
古人說人生有四大喜事: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而在我們讀書 求學的道理上,金榜題名是我們很多人努力的事情,當然沒有多少人想成為范進中舉那樣的人,畢竟范進到了六十歲才中了個舉人,精神可嘉,如果拿到現在來說,沒有多少人做的到,古代的科舉之所以有范進這種人,為官從政是很多讀書人的出路,而現在的高考上大學並非只有從政一條路,不同的專業在社會上都有不同的職業,可以說,現在的學生不僅上大學機會大,社會的選擇也會更多。
無論是在小學還是初高中,我們都在與別人競爭,學習上的競爭,當然一般的人都是按部就班的求學之路,但是總有讀書非常聰明的人,他們的求學之路與眾不同。說到王白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位畢業於北京大學的高材生,他從不補課,小的時候就對識字感興趣,而且在識字方面非常有天賦,一教就會,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已經識了3000字,四歲時就已經能獨立閱讀了。
可以說王百洋從小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天賦,王百洋的求學之路似乎註定不平凡,其小學時就讀於哈市奮鬥小學,到了四年級時便隨父母到了大連。當父母送他進大連的小學讀書時,老師建議他蹲一級。但王百洋的父親拒絕了老師的建議,後來與老師商量,老師決定出一套題考考王百洋,王百洋的答題讓老師很滿意,就這樣王百洋直接跳到了五年級,這是王百洋的第一次跳級。
一年以後王百洋從大連回到哈爾濱時,又遇到上初中的問題。大連是六三學制,即小學六年,初中三年; 而哈爾濱是五四學制,即小學五年,初中四年。孩子在大連讀到五年級,回到哈市後,初中的老師建議讓孩子蹲一年。但是王百洋的父親不同意,老師對王百洋測試之後接納了百洋,這是王百洋第二次跳級,王百洋後來的表現並沒有讓他們失望,而且王百洋上課從來不抬頭,抬頭了老師就要害怕了,肯定是老師講錯了!
16歲是我們很多人還在上高一的年齡,是很多人初中剛畢業的年齡,王百洋卻在這一年考上了令人嚮往的北京大學,可以說王百洋是高考歷史中的牛人,高考是我們人生中的一道坎,也是我們通往大學的橋樑,王百洋的成功絕非偶然,那是他自己孜孜不倦努力的結果,天賦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才是他走向成功的法寶,古人云:「聞道有先後,術業有著專攻」,王百洋上了北京大學並不等於人生的終止,其實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因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看到不同的風景。
無論是高考還是考研,甚至是以後步入社會工作,我們都應該讓自己的變得更優秀,優秀是一種習慣,有的人很早就養成了這種習慣,在學業與事業上都很有成就,不要去跟這個世界講什麼公平,因為公平是建立在實力之上,沒有實力,就沒有機會與公平而言,王百洋從不補課,是因為他自己一直在學習,可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多麼重要,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逼著孩子上各種輔導班,卻忽略了學習習慣的養成,自主自覺的學習才是最好的習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