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水體漂浮的油膜到底是什麼?要怎麼進行防控?

2019-08-24     水產養殖小貼士

油膜水的形成原因

養殖水體有機質過多,底質差,殘餌,糞便等懸浮雜質翻湧,密度比水小的污物集結在水錶面,形成油膜。


水體中的藻類過度繁殖形成的油膜,主要有三類

1、藍綠藻過度繁殖:高溫季節,隨著投餌量的不斷增多,殘餌和糞便等魚類自身代謝產物不斷增多使得池塘封閉水體富營養化。尤其在強鹼性和高氮低磷的養殖水體環境下,更容易出現藍綠藻水華。藍藻型水華以微囊藻屬、魚腥藻屬、顫藻屬、束絲藻屬較為常見。在營養鹽類和有機質豐富的池塘、水庫、湖沼中大量繁殖,在水面上形成藍綠色浮膜。


2、甲藻過度繁殖: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甲藻多生長於有機質豐富的水體當中。甲藻水華表現出許多種顏色,藍綠色、紅褐色、黃色、棕褐色等,如藍綠裸甲藻水華呈藍綠色;飛燕角藻水華水體呈現紅褐色。


3、裸藻過度繁殖形成的油膜。水華多發生在有機質豐富的靜水小水體,以6、7、8、9月份生長最旺盛。紅色水面一般是裸藻、裸甲藻、多甲藻、黃被藻、隱藻等藻類成為優勢種,在水面形成一層油膜狀物質。很多地方都稱之為「鐵鏽水」。裸藻、裸甲藻、多甲藻死後釋放毒素,對養殖動物有害;黃被藻不易被魚類消化,隱藻易引起轉水,因此這類水在目前高密度養殖過程中都應進行處理。


油膜水的危害

養殖水面的下風處出現少量的油膜是肥水的標誌,少量的油膜的出現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但是,養殖水體的藻類過旺盛,水體當中的油膜過多,覆蓋的水體面積過大,甚至整個池塘的水面都是,就可對水生動物的養殖造成不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當水面存在大面積油膜時,氧氣溶入水中受到阻礙,會造成含氧量下降。油膜的產生原因多種多樣,無論何種都會影響水中溶氧;

2、水面的油膜會阻礙陽光照射,影響藻類的光合作用,導致養殖水體的溶氧量降低;

3、藻類過旺所形成的油膜水在裸甲藻,藍藻等大量死亡後,產生的藻毒素對水生動物具有不利影響。這些藻類魚蝦相對其他藻類來說較難消化。

油膜水的預防

1、定期使用芽孢桿菌、光合細菌、EM菌等微生態製劑調控水質;定期使用季磷鹽、過一硫酸氫鉀等物質改良底質。

2、適時追肥,掌握好追肥的時機,不可過早,過早容易導致水肥,過晚容易導致脫肥,一般情況下四大家魚池塘當水體透明度在45厘米左右時追肥正好。

3、不盲目使用殺蟲劑、消毒劑,特別是在5~8月,尤其是5月和8月,氣候變化比較大的時候。


油膜水的處理

1、養殖水體有機質過多,水質底質差導致的水面油膜的處理。

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養殖有機物過多,底質惡化造成的,需要進行調水改底。

處理思路:及時加註新水,天氣較好的換部分水,然後使用腐植酸鈉類產品先處理,同時用過氧化鈣增強底層溶氧。適當使用底改處理水質。經過以上處理後,在保證溶氧充足情況下使用活菌類的產品進行調水,並根據水色補充碳源類肥。活菌類產品建議選擇枯草芽孢桿菌或者復合微生物製劑。

2、藻類繁殖過旺導致的水面油膜的處理。

A、利用藻類的趨光性,下午池塘水體表層用干稻草繩把水面的「油膜」拉向池塘一角後用三角抄網撈去,可減少池塘中該種藻類的數量,但此種方法清除效果不徹底,藻類過度繁殖的環境條件未改變,之後又會大量繁殖。

B、天氣晴好的時候使用強氯精或者二氧化氯粉劑在養殖水體表層油膜處干撒,將過旺的藻類殺滅。晚上採取投放化學增氧劑,加開增氧機進行增氧操作,防止夜間缺氧。第二天上午使用有機酸等解毒產品進行解毒之後,再進行重新培藻的操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Pep4mwBJleJMoPMMMo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