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可以吃火鍋嗎?哪些是孕期偽科學?看看專家怎麼說

2019-07-05     孕嬰育兒經

前段時間在一個節目裡看到用一句話來概括女人的一生,「當一天的公主,十個月的女王,一輩子的奴隸」,這句話大家大概都能知道什麼意思,雖然有些偏激,但確實能提現出女性的不容易,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孕婦們最關心的一個話題,那就是孕期飲食!

孕期能吃是「福」還是「禍」

女性在懷胎十月的時候,在吃的方面其實非常的幸福,因為可以名正言順的吃,超出這十個月的範疇往前或往後你可勁兒的吃,人家會說你是吃貨,但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說一個孕婦是吃貨,因為他們都會覺得你要多吃點。

像我懷孕的時候,原來根本不喜歡吃麵條的一個人,但在孕期就對這種軟爛的食物特別喜歡,因為激素的改變,可能對我的消化道平滑肌造成一些影響,孕期就總是有想吐的感覺,麵條這種比較順口的食物,吃下去就會更舒服,那個時候可能還會有很多焦慮,在孕期吃得特別多的甜食,甜食可能讓我的多巴胺會分泌得更多一些,能夠更快樂一點,然後就長到180斤的體重,因為實際上在孕期忽然吃成一個大胖子的根本原因,並不是身體的需要,而是補償心理。

孕期大吃受三個「補償心裡「影響

(一)集體無意識的補償

在《榮格心理學》當中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他說人類是有一個歷史性的記憶的,比如說我們會看像《1942》這樣的片子,當你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你就會被潛意識所驅動拚命的吃,尤其你的家人也會被這種潛意識所驅動,家人都說你現在是兩個人,就算自己不吃,也得為孩子多吃一點,身邊的人都受這個潛意識的驅動的時候,你自然而然也在這樣的一個社會心理的氛圍之下,就變成了一個瘋狂去吃的狀態。

(二)愉悅心理

吃東西本身會給我們的大腦當中分泌內啡肽,讓我們興奮和愉悅,以前我們可能出去逛街,可以獲取這樣的愉悅感,但是在孕期你可能人多的地方怕傳染上疾病又不能去,那麼你獲取內啡肽的渠道變少,導致了吃才能讓自己變得愉悅。

(三)壓力心理

心理當中有一個非常典型的叫做雙趨式衝突,不過既想安心養胎,又想在職場上大展拳腳,刷刷朋友圈所有人都在大幹,只有我待在家裡,還有一個最大的壓力就是關於死亡的壓力,生孩子是鬼門關,一腳門裡一腳門外,所以對生育的恐懼,尤其是頭胎媽媽永遠不能夠迴避的,當人對生命產生一種恐懼,就會想要對抗,這種想要對抗壓力的方式,化成一種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吃」。

想要在孕期控制食慾,戰勝這三大心理,是非常非常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夠做到的,不是說貪吃的女人多饞,而是潛意識裡的壓力太大了。

真的有「胎毒」這麼一說嗎?

一個朋友跟我說,當初懷孕的時候,她的媽媽也是為她好,在她懷孕大概五六個月的時候,她媽媽說要開始去「胎毒」了,每天一個大鵝蛋,用不同的方式,十天之內做出了滿漢鵝蛋全席,今天是煮鵝蛋的,明天是燉鵝蛋,後天是鵝蛋炒蝦仁兒,每天吃了那個鵝蛋,就什麼都不想吃。

其實在醫學上根本就沒有「胎毒」這一說法,所謂的「胎毒」一般都包括指兩個方面:

1.新生兒黃疸,覺得孩子出生以後兩三天皮膚也發黃,眼睛也發黃,覺得這個就是「胎毒」

2.新生兒紅斑,新生兒紅斑有的時候處理不好的話,會出現那種小白頭,叫毒性紅斑,保暖過度、衣服的刺激、不良的護理都有關係,讓老人覺得這個是排毒的表現,其實不是這樣的,孩子出生之後,你媽媽正在擦他的臉,過度清潔,破壞孩子的皮膚屏障,這樣就有可能會引起濕疹。

很多女性懷了孕之後想火鍋,孕婦可以吃火鍋嗎?

其實在懷孕的時候,媽媽飲食的偏好,會大大的影響孩子出生以後,也就是添加輔食時候的口味的偏好,在懷孕中後期的時候,孩子就不斷的出現吞咽羊水的動作,其實這個時候胎兒的味覺已經開始形成了,羊水基本上98%都是水,2%的礦物質,一升的水裡邊加兩克食鹽的,基本上是嘗不出什麼味道,這是正常情況下,如果你突然間大量的,一次性吃了很多的重口味或者刺激性的東西,那麼這個時候羊水的味道和濃度也會跟這產生變化。

在英國杜倫大學的教授做過這麼一個試驗,用超聲ct成像這麼一個方法,一個妊娠中期二十四五周的一個孩子,在監控的時候讓媽媽吃芥末,媽媽吃了芥末大概十分鐘以後孩子出現了,皺眉、咂嘴、搖頭這樣的動作。

經常的大量的吃這麼刺激性的東西肯定是不好的,偶爾吃一次對孩子健康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可是會造成了短時間的胎兒的胎動增加,胎心增快,比如說這個孩子,在後期可能會因為缺氧,胎動增加,也可能會因為宮內窘迫,胎心增快,到底是因為你的問題還是真的胎兒出現了問題,出現的胎動增加了,就會掩蓋了一些真相,所以說偶爾吃問題不大,但是建議大家最好還是忍一忍吧,畢竟將來吃火鍋的機會還很多。

懷孕期間不可以吃大閘蟹嗎?

每年秋天都是大閘蟹肉肥膏滿的季節,很多孕婦都會禁不住誘惑,但是又聽說孕期吃大閘蟹會導致流產,是真的嗎?從營養學來說,螃蟹是一個蛋白質的優等生,其含量大概在15~20%,而且它的脂肪含量也很低,雖說螃蟹孕婦吃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是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水源地上游是不是有污染,包括它裡面水生植物的細菌是不是超標,這個需要引起孕婦的注意。

還有就是因為螃蟹的蛋白質含量特別高,蛋白質其實是特別容易變質的,那麼螃蟹其實在我們國家的《水產法》當中是要求他一定要活的才允許銷售和加工,保證螃蟹買的時候是活的,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千萬不要吃隔夜的螃蟹,也儘量不要去點那種味道比較重的螃蟹,有可能是因為一些變質,辣炒會掩蓋它的味道。

在懷孕期間其實並不是要「忌」什麼具體食物,而是要「忌」一些不健康的加工方式

比如拿一個大家可能都喜歡吃的土豆做一個舉例,做成蒸土豆,100克大概就是60多千卡的熱量,但做炒土豆絲大概就會上升,79千卡左右,但是如果做成炸薯條,那就熱量爆棚,變成380多千卡,這樣就超過我們對於孕婦平時的一個熱量管理。

可能很多孕婦喜歡吃燒烤類的食物,那燒烤類的食物是不建議大家在孕期吃的,曾經有一個真實的案例,有一個婦產科的朋友,她們醫院就接到這樣一個產婦,都已經到快生的時候,就在最後一次產檢的時候查血象,結果發現血裡面的凝血出現了問題,然後就對孕婦進行了一系列的毒物的測試之後,發現孕婦血液裡面居然有毒鼠強的成分,就覺得很詫異,是吃了什麼毒藥嗎?最後就諮詢這個孕婦才知道,她在最近一個月胃口大開,天天在樓下的串店吃燒烤,這個串店還不是一個衛生合格的地方,吃的這個東西是流浪貓狗的肉做成的羊肉串,結果就造成特別嚴重的後果,這個孩子就最後也是引產了。

吃冰箱裡的東西要慎重

有研究表明,夏天生的孩子得食源性的感染的幾率特別高,原因在於夏天大家喜歡吃這種生的冷的,有的食物要從冰箱裡面放一放,然後再吃這樣,在這個過程中非常容易感染李斯特菌,所有臨床上不建議在孕期吃生的食物,李斯特菌主要停留在冰箱裡,比如冰箱裡的黃瓜、蔬菜、水果等等都會跟細菌有接觸,感染李斯特菌很多情況都跟冰箱有關,尤其是這種冰凍的食物,其實是很有風險的。

孕期生病該不該吃藥?

對於孕婦在懷孕期間生病該不該吃藥,一直是有非常大的爭議,很多孕婦是死也不想吃。

但其實這個是有一個明確的規定的,美國FDA把這個藥物分了五類,這五類藥物分為ABCD和X

A類藥物:研究證明未發現對胎兒造成危害的

B類藥物:對胎兒危險證據不足或不能證實

C類和D類藥物:未被證明對胎兒無害

X類:臨床禁用藥

A類藥物是在臨床上做過實驗的,這些藥物是對胎兒沒有影響的可以放心吃,主要是種復合維生素和鈣製劑。

B類藥物是在臨床上沒有做實驗,但是動物試驗證明了對動物沒有影響,或者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對胎兒有沒有影響。

C類和D類藥物是臨床上沒有研究,動物試驗也沒有證明對胎兒無害,所以在可用可不用的時候,我們儘量不用,但是不用不行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選擇。

X類藥物是我們絕對不能用的藥物,叫做臨床禁用藥。

我們怎麼來判斷這個藥能不能用?

辦法只有一個,就是看藥品說明書上有禁忌症那一欄,如果寫著孕婦及哺乳期母親不能用,那你就不用了,如果都沒有寫,或寫著尚且不明,這時候就要諮詢醫生了。

孕婦關於吃藥這個事情在臨床上也有很慘痛的教訓的,之前有個報紙報道過的,一個孕婦剛好感冒了,覺得反正我抗一抗,我又再懷孕,就不吃藥了,更加嚴重的是她婆婆就覺得,反正我們也不能吃藥,那就給你捂上被子發發汗,喝熱水,蓋幾床棉被,出出汗燒就退下去了,過了兩個小時以後一看孕婦發生了面色青紫,呼吸困難,驚厥抽搐的狀況,送到醫院一檢查是非常嚴重的感染,感染引發了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再加上脫水,更加重了,身體的電解質也嚴重的紊亂,這個媽媽的生命體徵,到醫院就消失了,結果就造成了一個一屍兩命。

所以有病不能硬扛著不吃藥,在自己不能做出判斷的時候一定要第一時間去醫院看醫生。

孕期不要聽信謠言吃所謂的「轉胎藥」

前段時間有過這麼一個報道,一家醫院接診了一個14歲的小女孩,其實這個小女孩的社會身份是小男孩,這個孩子14歲乳房開始發育了,家長到醫院讓醫生看看是怎麼回事,醫生一查原來是個兩性畸形的孩子,也就是這個孩子有兩套生殖系統,但是她的卵巢功能會更好,所有乳腺會發育,在追溯這個病史跟媽媽交談的時候,這個媽媽也說了這樣一個事,在懷孕20多周的時候,婆婆給她吃了個什麼東西,因為當時查的是女孩,婆婆說吃這個東西能轉胎成男孩,所謂的「轉胎丸」呢,其實就是大量的雄激素大量攝入,會導致胎兒的生殖系統發育畸形,讓這個小朋友出生之後擁有了雙重性別,所以這種所謂的轉胎丸千萬不能吃。

懷孕的時候需要藥補嗎?

其實除了葉酸以外,其他的都不用補,該補的時候補,不該補的時候好好吃飯就可以了,補葉酸的目的在於,葉酸主要參與的是神經細胞的合成,是孩子重要的神經系統的發育的主要原料,這就是葉酸的重要性,如果說葉酸補充不足或缺乏的話,會影響到孩子神經管的發育,所以現在很多社區醫院免費發放葉酸,足可見國家對葉酸這件事情的重視。

葉酸吃多少呢?

葉酸的安全劑量是0.4到1毫克之間,我們按照這個量去吃,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孕期出現了缺鈣的症狀,比如腓腸肌痙攣,睡覺的時候甚至小腿抽筋都抽醒了,這種情況是缺鈣的,所以平時要保證奶量和一些海產品的攝入。

DHA需要補嗎?

還有很多人說要補DHA的,DHA也叫做不飽和脂肪酸,是在神經系統網絡建設過程中,不不可少的不飽和脂肪酸,沒有它,這個神經網絡就搭建不起來,可以要稍微補充一點。

DHA什麼時候開始補呢?

通常建議是從28周,也就是妊娠晚期開始補,這個時候是價值最高的時候,補太早了意義不大,如果孕婦是在沿海地區,平時吃的海產品比較多,那就不用補DHA了,如果是內陸地區或者平時不怎麼吃海產品的話,就可以適量補點。

從懷孕前到生孩子的這十個月,女人一生做女王的時期,應該吃什麼?哪些是偽科學?哪些是不靠譜,但總結下來真的是那句話,藥補不如食補,一定要好好吃飯,別老想著吃營養品,平時能攝取到的食物,那是老祖宗賜予我們最安全的,孕育下一代的方式。


想了解更多母嬰育兒知識可以關注我,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那就請點贊和分享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OJTCWwBmyVoG_1ZOb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