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縣光榮院擁軍優屬見行動
「祖國沒有忘記我們!感謝黨中央和主席的關懷照顧!」88歲的抗美援朝老復員軍人李友生緊緊抓住護工的手,動情地說。
眼下,26位老兵正在山東省寧陽縣光榮院參加優撫對象輪流休養。李友生這句話,也是老兵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李友生是縣光榮院移交至退役軍人事務局以來輪休的第二批優撫對象,也是光榮院自建院以來的第34批輪休優撫對象。
革命戰爭年代,前後有3位元帥、12位將軍在寧陽縣工作和戰鬥過。新中國成立以來,崇尚英雄、關愛功臣,當地幹部群眾持之以恆地堅持高標準。進入新時代以來,寧陽黨員幹部更是把厚愛優撫對象當作悟初心、正初心、固初心、踐初心的寶貴機會,並形成一個共識: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是革命老功臣安享晚年的應有之義。
「優撫對象在這療養一個月,不僅精神上得到慰藉,更覺得這是一項政治待遇。」縣光榮院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徐愛紅說,每批優撫對象入住,光榮院都會指導成立臨時黨支部,通過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唱革命歌曲、參觀紅色基地、觀看戰爭題材電影等形式,讓老人們重溫當年崢嶸歲月,感受新時代黨的溫暖。
「參觀這些地方,仿佛讓我又回到當年打仗的那段歲月。」參觀了寧陽縣攻濟打援指揮部舊址的李友生說,「剛來那天,院長看我年齡大行動不方便,特意叮囑護工幫我洗澡,當時我心裡熱乎乎的。」
「有些地方把光榮院和福利院、老年公寓合建,這對加強光榮院後續建設是不利的。」徐愛紅說,光榮院規劃之初,寧陽縣委、縣政府和縣人武部統一認識,另選新址,投資850餘萬元高標準搞好硬體軟體建設。光榮院建築面積2714.3平方米,內設辦公室、會議室、服務室、光榮間、值班室、活動室、食堂和餐廳。兩人一居的標準間,沙發、電視機、熱水器、緊急呼叫器等設施一應俱全。
據介紹,寧陽縣光榮院共有14名服務人員,照料入住休養的優撫對象。這批26位優撫對象入住後,光榮院為每位老人準備了茶葉、水杯、毛巾、洗髮水等日常用品,統一配發服裝,開展棋牌、門球、讀書看報、健身操等活動,組織棋牌比賽,為參賽的老人發放獎品。休養結束時,還要組織優撫對象合影留念,召開座談會,徵求他們對休養工作的意見。
「縣光榮院於2015年被民政部表彰為全國文明優撫事業單位,2012年啟用以來,政府累計投入近1000萬元用於光榮院運轉。」寧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郭濤介紹,8年來,34批優撫對象共676人次來光榮院休養。
與休養的優撫對象同住寧陽縣光榮院的,還有在這裡長期居住的85歲抗美援朝老兵孔德成。他1953年入伍赴朝,4年後帶著榮譽從戰場回國退伍返鄉。多年來,他一直獨自生活,直到7年前入住光榮院。以前老人在家是做一頓飯吃一天,而現在光榮院餐廳制定科學營養的食譜,並根據他們的口味進行調整。老人開心地稱讚:「在這裡吃得舒心,胃口好了很多,人也精神多了!」
對來這裡休養的優撫對象,光榮院不僅生活上予以精心照顧,還邀請老年大學、志願團、藝術團和寧陽縣戲曲協會等專業人員,定期為入住老人奉獻高質量的文藝表演;外聘教師教授老人太極拳和健身操;舉辦建軍節、國慶節聯歡會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優撫對象的精神生活。
統計顯示,全縣孤老優撫對象29人,分散供養16人,集中供養13人;在市優撫醫院1人,在寧陽縣光榮院長期供養的有5人,在鄉鎮敬老院光榮間長期供養的有7人。
「右小腿貫穿傷,這是美軍子彈皮崩的,每到陰天下雨這裡就會痛。」86歲老復員軍人謝運水,在八仙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房裡挽起褲腿,指著右小腿讓醫生查看他65年前在朝鮮戰場上小腿的創傷。
聽周圍群眾介紹,謝運水老人入住八仙橋街道敬老院光榮間已有13個年頭,敬老院前面就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個頭痛腦熱老人能及時得到精心治療。街道敬老院院長孫本革說,對分散在敬老院光榮間的16位優撫對象,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關心備至,要求供養標準不降,照料環節不減,精神慰藉不斷。
來源:中京新城魅力寧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