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一份來自太原十五中的高考答卷

2019-07-24   晚霞心理諮詢師

高考成績揭曉後,各高中學校紛紛亮出「喜報」。眾多「喜報」中,太原十五中的相當亮眼,不是因為有全省前幾名考生躋身其中,也不是因為有北清等知名高校的加持,而是因為,這所近年來在省級示範高中行列里生源質量較差的高中,厚積薄發,低調爆冷,本科達線人數同比增幅達121%,是該校建校以來的最好成績,大量學生低進高出、中進優出,刷新了人們對這所學校的印象。

十五中是如何取得這樣佳績的?這份高考答卷的背後是什麼?我們來到學校尋找答案。


1 很亮眼:交出令人驚艷成績單

黃新宇,中考時605分,今年高考542分,超理工類一本線35分。

劉佳藝,中考時621分,今年高考599分,超理工類一本線92分。

張瀾,中考時569分,今年高考500分,超文史類二本線19分。

……

這是十五中今年高考成績中的部分數據。

三年前,十五中高中錄取線616分,低於616分的定向生有210人,占本屆畢業生的60%。

三年後,全校399名參加高考的學生中,二本以上達線人數301人,創本校歷史新高。

其中,文史類、理工類二本以上達線人數221人,增幅達121%,一本達線人數增幅100%,均實現了翻番。

尖刀班凸顯,全班60人全部達二本線,其中有40人達一本線。

實驗班實現提升,文科實驗班的文史類二本以上達線率93.8%,理科實驗班的理科類二本以上達線率84.3%。

定向生實現了突破,文史類、理工類有81人達二本線,其中有10人達一本線。

此外,藝體生也不含糊,報考藝術類的80人中,二本以上達線率85%,其中一本達線率72.5%。報考體育類的12人中,全部達一本線。

在十五中高考成績分析表中,我們看到,學生總體入學成績不是太高,尖子生人數極少,大量學生的中考成績集中在570分至600分出頭。這樣的成績,三年前在別人看來,他們考一本院校的可能性極小,甚至連上本科院校都需要付出極大努力。

三年,他們華麗蛻變。

成績不代表一切,高考也不能決定人生。

但是,這張答卷卻是沉甸甸的,因為上面寫滿了答案,關於奮鬥、關於溫暖、關於期待。


2 很專一:打破教師成長天花板

「自我分析的優勢和不足到位,能找到自己的問題,你會快速成長,期待!」「三年目標不詳實,再認真思考重新定位!」…… 在十五中教師專業發展三年規劃檔案中,我們隨便翻了幾位老師寫的規劃。

令人驚訝的是,每位老師的規劃內容里,都被用紅筆「批閱過」,重點部分劃了橫線,最後還有「批語」,嚴厲中透著鼓勵,冷靜中不乏欣賞。

批老師「作業」的,是十五中校長林瑋。

三年前,林瑋來到十五中。

她與領導班子確立了新的管理思路,並聚焦教學,將教學常規管理抓得很細很實。

「五個一」制度要求學校中層以上幹部,「每周聽一節課,參加一次教研活動,找一個老師談心,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並配合詳細的考核制度,中層以上幹部和普通老師一樣,都要被校長「批作業」。這樣的措施,促使幹部成長,並能夠發現教學管理中的問題。

「一所學校只有教師發展了,學生才能發展,學校才能發展。重視教師專業發展,才能抓住學校發展的『牛鼻子』。」對於提升教師的能力,林瑋觀點鮮明。

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抓手,「一體一班兩室」發揮了較大作用,即成立青年教師成長共同體、青年教師研修班、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名師工作室,學校尤其注重鍛造67名40歲以下年輕教師的能力。

與「師徒結對子」等傳統的年輕教師成長措施不同,「一體一班兩室」對教師的培養,強調規範與標準。經過「菜單式」「拉網式」培訓,老師們還要進行實際操練,參與評獎、展示。培訓後,許多老師有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並發出由衷的感慨:「這麼多年終於有人告訴我們到底該怎麼當老師了!」

進行考核捆綁,開設教師讀書沙龍、網際網路+教育沙龍、家庭教育沙龍,營造教研組文化……在提升教師素質、激活教師活力方面,林瑋想了很多實招。這些措施溫和又有針對性,將教師們的心凝聚在一起。

制度與文化,為教師成長提供了沃土。

三年來,十五中秉持「引領每一位師生的更好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針對差異,面向全體,發展特長,分層推進,促進發展」的教學策略,科學推進分層教學,為促進全體學生向自身「最近發展區」遞進做出了大量努力。

3 很負責:相信每個學生有可能

作為太原市的一名時代新人,1607班班主任張小龍,不但是學生們崇拜的「龍哥」,更是家長心目中的「寶藏男孩」。

他常年自掏腰包,為上晚自習的學生們熬粥;請全班同學看電影;包下劇場為學生辦元旦晚會,緩解壓力;他手寫課堂講義,研製「龍哥密卷」,複印後又免費發給學生,每位學生三年擁有的這兩種資料摞起來均超過1.2米……

曾經有一位其他學校的老師對他說:「像我們這裡的學生,成績都不如意,想上大學很難,不如每天開開心心度過高中三年。」張小龍聽後默然,但內心憤懣:「成績不好為什麼不努力呢?連起點都不願意邁出,難道要靠天吃飯?每個孩子都有無數可能,永遠不要服輸!」他要求學生,自強、自律、自信,不僅要努力做學習的強者,更要做生活的強者!

如果說,一個人能走得更快,那麼,一群人就可以走得更遠。

「龍哥」被同事們稱為「精神領袖」,大家都願意向他看齊。專業、奉獻、熱愛、擔當,是時代新人的關鍵詞,更是十五中老師們的真實標籤。

1603班的常蓉芳老師,自己發燒伴著嗓子疼,實在堅持不住了,爬在桌子上痛哭後,擦乾眼淚又走進了教室。

1606班王在平老師低調沉穩,經驗豐富,他總能精準發現每個學生潛在的優勢,並因材施教,鼓勵他們找對方法,達到自己的最佳水平,最終將班級數學均分提升了十幾分。

1605班岳建明老師是個隱藏的段子手,學習之餘,常不忘用各種「雞湯」去戳學生的痛點:「學習就是要拼搏,要吃苦。學習的苦要主動去吃,生活的苦,不用主動,躺著就能吃。」他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有可能。

像這樣的老師們,在十五中比比皆是。當天試卷當天判,主動搶占自習課,專門設置課間答疑時間,為學生疏導心理……老師們都一門心思撲在學校。「當老師不能昧良心,要對得起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這是他們的心聲。不僅專業要求精進,內心也極陽光,這樣的老師能夠給予學生的可想而知。

這樣的課堂,學生們服氣。這樣的用心,學生都懂。

4 很溫暖:化作動力朝夢想奔跑

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走訪本屆十五中畢業生時,會發現,這些學生同他們的母校一樣,沒有學霸氣質,卻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陽光溫暖,充滿朝氣。

杜晨滔的媽媽代表了一部分家長的心態,她說:「當年孩子第五志願才報十五中,被其他學校『甩下來』後,來到這裡。當時我覺得很不幸,見誰都哭,只能認命。可是這三年下來,我看見的、聽見的,都在改變我的想法,現在連孩子爸爸都說,以後工作中要向老師看齊,做一個負責任的人,一直向前!」

1607班張馨月同學的高考成績超過了許多當年上了「名校」的初中同學,她說:「是班集體給了我前進的力量。」

高考成績是一種驚喜,而讓學生們念念不忘的,還是那些有老師陪伴的從自卑到自信、從猶疑到篤定的心路歷程,這些都化作動力和勇氣,讓他們與過去的自己宣戰,奮力朝夢想奔跑,做一個「有能力,有擔當,懂感恩,能奉獻」的青年。

掩卷沉思,這份來自十五中的高考答卷顯示:

哪有什麼逆襲的黑馬,不過是一次次不能放棄的堅持。

哪有什麼成功的秘訣,不過是苦痛與幸福的交織。

去相信,去奮鬥,有夢閃亮! 太原晚報記者 張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