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專訪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尹一然:骨肉瘤的診斷與治療

2019-10-18     杏林幫

尹一然 醫學碩士,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骨與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曾先後於德國德爾康尼骨科醫院,香港大學附屬聖瑪麗醫院,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院進修學習。

擅長

從事骨科專業十餘年,四肢創傷骨折,骨關節疾病,髖膝關節置換,骨腫瘤,運動損傷等

擔任職務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再生修復協會會員

中國生物材料學會會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骨科分會保髖工作委員會委員

瀘州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質疏鬆與礦物分會委員

學術科研

共發表論文10餘篇,SCI收錄2篇,第一主研身份承擔院廳科研項目3項,獲省醫學會級科技進步獎1項。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骨與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尹一然 仁心仁術醫骨關節疾患,用精湛的醫術和無私的愛心呵護每一位患者。牢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錚錚誓言,步履匆匆忙碌在病床前,夜以繼日穿行在病區里。多少次風雨兼程,多少回酸甜苦辣,雖無豪言壯語,責任卻時刻銘記心底。他讓患者燃起生活的勇氣,讓世間創造生命的奇蹟。本期名醫訪談,我們有幸邀請尹主任一起探討「骨肉瘤的診斷與治療」有關話題。

在大多數人眼中,對癌症有著極其大的恐懼心理,然而對瘤並不了解。其實,肉瘤被視作為一種危險、高發、易被忽視的惡性腫瘤。骨肉瘤是肉瘤中的一種,是常見的發生在20歲以下的青少年或兒童的一種惡性骨腫瘤,只有百萬分之一的發病率,但惡性程度較高,常常威脅生命。有些被家長誤認為是正常的骨骼生長現象-生長痛,或以為是一般的扭傷、關節炎、滑膜炎等,其實是惡性骨肉瘤的症狀。因此,了解骨肉瘤的診斷與治療是非常必要的,希望通過本文可以為骨肉瘤患者和家屬解決些許疑問,帶來一些幫助。

1. 骨肉瘤是不是骨癌?

骨肉瘤分為良性骨腫瘤,交界性骨腫瘤和惡性骨腫瘤。惡性骨腫瘤一般為肉瘤,俗稱「骨癌」。很多的患者都以為骨肉瘤和骨癌是一個性質的,其實這兩種疾病是差不多的,骨肉瘤是骨癌裡面最常見的一個種類,對於這兩種疾病都是比較嚴重的,引起這兩種疾病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遺傳的因素,不管是發生哪種疾病,一旦確診就要積極的進行治療。

2. 骨肉瘤能夠治好嗎?治療後能夠活多久?

由於過去的的醫學條件有限,骨肉瘤治療主要是採取截肢保命的方法,且5年生存率僅約 20 %。截肢後使得肢體的功能及患者的形象受到影響,造成了患者心理的傷害。隨著醫療科學及技術的飛速發展,骨肉瘤保肢治療成為可能,並逐漸在臨床取代大部分的截肢術,保肢治療達到80% 以上,在過去30年中,由於新輔助化療的應用,惡性骨腫瘤患者生存率已得到顯著提高。國外有報道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已達到60%-75%,甚至5年無瘤生存率已達80%。因此認為只要早期發現、正規治療,骨肉瘤完全可以達到良好控制。

3. 治療骨肉瘤,什麼時候手術最佳?

對於已經確診為骨肉瘤患者來說,治療是有計劃的。骨肉瘤確診之後,大部分患者應先進行化療,再選擇手術治療。而骨肉瘤手術包括保肢和截肢手術,目前保肢手術是主流的治療方法,保肢率可達到80% 以上。手術後,無論是保肢還是截肢手術,患者都需進行足夠次數的化療。術前需要進行三個療程的化療,大約需要兩個半月。當然,這只是初步計劃,如果腫瘤負荷比較高,可能需要4-5次術前化療。對於術前化療的次數,判斷標準就是進行X線、MRI檢查來評估腫瘤情況。

4. 截肢和保肢治療效果有差別嗎?截肢治療是否更徹底?

可能大家會覺得既然腫瘤長在骨頭裡,理論上截肢應該比保肢治療更徹底。但實際上,由於保肢治療有很好的術前和術後的化療輔助,可以達到與截肢差不多的治療效果,而且復發率也不會比截肢治療高。以最常見的骨肉瘤為例,截肢手術復發率為1%-5%,保肢手術的復發率也不超過5%。

5. 如果想做保肢治療,需要做哪些檢查?

要確定患者是否符合做保肢治療的條件,需要提前做一些檢查,包括體格檢查,X線檢查、CT檢查、核磁檢查。尤其是CT檢查和核磁檢查,不能互相替代,因為CT主要看骨頭被腫瘤破壞的情況,核磁看肌肉等軟組織和血管神經的情況。

6. 保肢治療具體是怎麼做的?

原發惡性骨腫瘤的保肢治療包括新輔助化療(也叫術前化療)、保肢手術和術後化療三部分。

不同類型的原發惡性骨腫瘤,雖然化療時用的藥物不一樣,但都需要在保肢手術前進行一個療程(大概1-1.5個月)的化療,再做手術切除腫瘤和長腫瘤的這部分骨頭,換上人工假體,術後還需要化療4-5個療程,也就是4-5個月。總的來說,整個保肢治療大概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

7. 術前新輔助化療有什麼意義?

新輔助化療是指術前進行化療,化療後手術,術後再進行化療。其中,術前進行新輔助化療的意義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殺滅可能存在的微小轉移灶,包括血液里的微小轉移灶;第二,使腫瘤縮小,邊界清楚,為手術創造條件,增加骨肉瘤的保肢率,降低骨肉瘤的復發率;第三,判斷化療效果,便於術後制定化療方案。當腫瘤壞死率>90%,證明術前化療方案有效,術後可以繼續進行;當腫瘤壞死率<70%,說明術後化療可能需要調整方案。

8. 保肢手術會有哪些併發症?

(1)感染:如果是手術後三周內出現感染、傷口不癒合,屬於比較嚴重的併發症,手術基本上就失敗了,需要重新再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但是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另外,手術兩個月後也存在感染風險,不高於1%-2%。

(2)假體鬆動:如果出現了鬆動,那麼就需要再次做手術置換人工假體。

(3)假體柄折斷和假體周圍骨折:術後劇烈運動可能會導致人工關節折斷或者周圍出現骨折,這跟患者治療後假體的實際使用情況有關,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需要立即就診,需要再次手術。

(4)遠處轉移:手術後,其他地方還是可能會有腫瘤轉移,一般以肺轉移為主。

9. 腫瘤型假體置換是什麼?可以達到什麼效果?

腫瘤型假體置換是根據腫瘤大小、手術切除範圍定製匹配的假體,是目前骨肉瘤手術中最常用的技術。因為大部分的骨肉瘤都長在肢體上的鄰近關節處,對於關節會造成破壞,影響關節的功能。如果想要恢復關節功能,就需要假體進行重建。通過這種方法,80%-90%的患者關節功能能夠得到恢復。

10. 如果保肢治療後復發,接下來怎麼辦?

保肢治療後確實有少部分人會復發,主要與患者對化療的反應有關。有的患者在做術前化療的時候有效,術後化療卻出現了耐藥、腫瘤生長的情況,這時候需要更換化療藥物。如果患者在換了化療藥之後,腫瘤能被有效控制,並且仍然滿足保肢的條件,可以再做一次保肢治療。如果換了藥也控制不住腫瘤,或者換藥後患者不能到達保肢條件,那就要做截肢治療了。

總的來說,目前骨肉瘤最主要治療方式為術前輔助化療聯合保肢的綜合治療,但除此之外,還可選擇傳統的截肢、放療、化療等治療手段。另外,眾多科研者們也在不斷研究發展,為難治癒的骨肉瘤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人類對抗頑固性疾病的信心和技術是不容低估的,相信骨肉瘤一定會被克服,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r7v5m0BMH2_cNUgvf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