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漲價」,該怎麼應對

2019-10-12     用戶108155098481



全國豬肉價格猛漲,一個月內全國豬肉均價漲了百分之三十!

全國生豬價格整體以漲為主,局地暴漲。河北漲0.2元/斤,主流價9.8-10.5元/斤;山西漲0.1-0.2元/斤,主流價10.3-11.0元/斤;京津漲,天津漲0.4元/斤,靜海報價10.1元/斤。河南漲0.5元/斤,外三主流價10.4-11.0元/斤;湖北漲0·7,主流價10.6-12.0元/斤。湖南漲0.4元/斤,主流價12.5-13.5元/斤。

廣東省的豬肉價格從5月20日的15.6元/公斤,8月19日上漲到33元/公斤,短短3個月的時間裡漲幅竟然高達111.5%。


「豬肉短缺,供不應求」是這次豬肉漲價的根本原因!

去年非洲豬瘟爆發的時候,國內許多地方撲殺了感染豬瘟的病豬,導致生豬存欄數量大幅減少。根據中國農業農村部7月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生豬存欄環比下降9.4%、同比下降32.2%,也就是說今年國內生豬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三分之一,降幅創下歷史新高。

抑制豬肉漲價,國家推出五項措施。

第一是綜合施策恢復生豬生產。加快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發放,採取多種措施加大對生豬調出大縣和養殖場(戶)的支持,引導有效增加生豬存欄量。

第二是要求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對依法劃定的禁養區內關停搬遷的養殖場(戶),要安排用地支持異地重建。

第三是支持發展生豬的規模化養殖,鼓勵農戶多養豬,並且取消生豬生產附屬設施用地15畝上限。

第四是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提升疫病防控能力。

第五是增加地方豬肉儲備,保障豬肉供應。各地要適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確保困難民眾基本生活。


豬肉價格恐難快速下降

雖然國家出台5項措施增加豬肉供應、抑制豬肉價格上漲,但是短期內來看恐怕還難以讓豬肉價格降下來。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現在豬肉價格暴漲是由於供不應求導致,那麼要想讓豬肉價格下降就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增加豬肉供給,另一種是讓大家減少豬肉消費。

增加豬肉供給方面,由於生豬的繁殖和生長是有一定客觀規律的,不像工業產品那樣可以24小時加班來增加產量,所以國家也無法讓母豬多下豬崽或者讓小豬快點長肉,因此短時間內大幅增加生豬供給量是不現實的。

另外國外民眾的肉類消費習慣跟我們不同,他們都是以牛羊肉為主,所以牲畜養殖也是以牛羊為主,因此要想短期內在國外進口大量豬肉也是不現實的。

以往中國生豬產量占全世界的一半左右,現在中國豬肉出現三分之一的缺口,其它國家一時半會也難以填補上這個巨大的缺口。

減少豬肉消費方面,由於豬肉幾千年來都是中國人的主要食用肉類,不僅大夥喜歡吃豬肉,而且我們的許多菜譜和肉製品都是以豬肉作為主要食材,這種生活習慣一時半會改變不了,所以豬肉消費很難出現大幅下降。

另外目前中國民眾的收入水平提高了,食物消費支出在居民總體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並不是很高,所以大夥也不會因為豬肉價格上漲而選擇不吃豬肉,所以即使豬肉價格上漲一倍,豬肉消費需求的下滑也不明顯。




發揮社會主義市場優勢,宏觀調控豬肉價格。

社會主義國家發展與建設的中心思想是「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經濟要以維護「全社會人民共同利益」為核心,社會主義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要以「全社會人民共同利益」為導向。

所以,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市場調控中要突出「社會主義特色」。這次豬肉漲價,國家在宏觀調控上應確保「全國人人有肉吃」的原則。

貧富差距是社會主義國家建設中面對的一個難題,現實生活中,貧富差距導致了社會物資分配不均的現象。縮小貧富差距是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艱巨任務。當經濟市場出現物價上漲時期,能否確保全社會人民消費穩定(在物資短缺時,能否確保窮人與富人具有同樣的購買能力),這是社會主義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的根本區別。

豬肉上只會漲影響到低層社會群體——低收入家庭。

在自由市場經濟模式下,由於豬肉短缺,供不應求,豬肉價格會急劇上漲。若不限制消費者購買量、調控豬肉分配,短期內市場上豬肉供不應求以及炒作現象會導致豬肉價格的持續增長。無論豬肉價格漲到多少都不會影響有錢人的購買能力,他們保持對豬肉的較高消費,再次加劇市場豬肉短缺促進豬肉價格持續上漲。然而,高價豬肉嚴重超出大多數老百姓的購買能力,影響到普通大眾對豬肉的基本需求,許多人吃不上豬肉的局面。

所以,社會主義經濟調控應該保證特殊時期全社會人民具有同樣的購買能力。堅持「人人平等」原則(堅持全國人民都能吃上豬肉的原則),通過限制消費者購買量(短期內限制有錢人對豬肉的高消費量)以及調控分配的方式(確保低收入家庭對豬肉的基本需求量,短期內實行限量消費,使社會人民具有相同的豬肉購買能力),保證全社會人民在特殊時期對「物資」具有同樣的購買力以及實現均等分配的效果。

資本主義經濟模式下的自由市場中社會購買力是由資本體現的,所以,在自由市場中富人具有更大的購買能力。「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經濟模式中社會購買力是由社會(國家)體現的,在物質短缺時通過限定社會人的購買量(限定社會人具有同等的購買量),即可實現不同階層的人具有相同的購買能力。

比如,18個蘋果,3個人。甲有5元錢,乙有3元錢, 丙有1元錢。正常情況下,蘋果市場價0.5元/個。當市場上蘋果短缺僅剩5個蘋果時,蘋果市場價上漲到1.5元/個。那麼,丙就沒有能力購買蘋果。如果國家對市場採取宏觀調控,限制個人的購買量,每個人最多只能買2個蘋果。由於購買量被限制,甲乙就算有錢在一定時期也買不到蘋果,蘋果短缺現象得到緩解,所以,蘋果價格相對穩定1元/個。這個政策又使得丙具有了相同的購買能力,丙也可以買到蘋果。

社會主義經濟策略:宏觀調控市場,穩定豬肉價格。

如果國家對豬肉市場實施宏觀調控,可穩定豬肉價格的持續增長,確保全社會人民對豬肉的基本需求。

宏觀調控的措施:調控豬肉分配,限制豬肉消費!1、對豬肉總量實行全國人均分配原則;2、限制個人高消費,實現人均消費。即限制個體對豬肉的購買量,實現豬肉的人均分配,確保全社會,肉價不增長,「人人有肉吃」。

實施措施:

1)對全國豬肉數量進行統計,根據全國不同地區和人口情況合理分配;

2)通過科學計算分別限定全國不同地區豬肉價格可浮動範圍;

3)通過科學計算實現豬肉在全國不同地區的科學分配,根據市場規模或當地人均消費量制定市場豬肉供應量,規定每一個消費者的購買量。(每個人每天只能買規定數量的豬肉);

4)當豬肉供給達到市場供求標準,恢復市場經濟模式。

實施效果:

1)限制消費,確保了豬肉價格的穩定。在豬肉供不應求之時,通過宏觀調控限制消費者對豬肉的消費量,從而實現豬肉價格的穩定。

2)科學分配,確保全社會對豬肉的基本需求。在豬肉短缺期間,通過宏觀調控使窮人和富人具有同樣的購買能力,避免豬肉資源的浪費,滿足全社會人民的需求(限制富人的購買量避免豬肉浪費,又保證了窮人對豬肉的基本需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oU2yG0BMH2_cNUgEq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