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銅梁:老茶樹「變廢為寶」山鄉飄出紅茶香

2020-04-01     視界網

仲春時節春雨靡靡,沿著陡峭曲折的毓青山路而上,位於大山深處的銅梁區虎峰鎮太公村道兩旁,放眼望去或是齊人高的灌木叢,或是茂密的竹林。而仔細觀察則可以發現,叢林間赫然是一片片、一叢叢的茶樹。

茶農在丘陵間採摘

「村裡幾乎每片山坡都有老茶樹群落分布,總面積有兩三千畝,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茶樹。」太公村村支部書記秦德瑜告訴記者,這些茶樹多數種植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現在已有50到60年的樹齡。以前隱藏在山中的老茶樹無人管理,村民們採摘茶葉後自己送到山外販賣,品質和價格都不高。2016年,村裡引進重慶市如是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發展模式,將這些荒野老茶樹「變廢為寶」,產出的紅茶每斤能賣好幾百元。

茶葉在茶廠統一晾乾

現在正是採摘明前茶的黃金時間,茶農們分散在茶樹間,指尖翻飛間就是一把茶葉嫩尖。每天兩次,茶農要把採摘到的茶葉送往位於山頂的茶廠。

茶廠負責人陳生介紹說,公司在太公村流轉了五百畝茶樹林後,從福建請來技術專家,引進福建武夷岩茶、台灣烏龍茶先進技術,將這裡的老茶樹產出的茶葉改良研發,加工出優質的紅茶和烏龍茶。2017年茶廠建成,現在年產成品茶葉3萬斤,其中優質紅茶5千斤左右。

老茶樹茶葉正在進行加工

「毓青山優良的生態和老茶樹生長的原生態環境,非常適合高端優質茶葉的生產。」陳生告訴記者,老茶樹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就連茶樹林與松樹、桂花、香樟等樹木共生的局面都未加改變,這種因地制宜、在原生態環境中產出的茶葉品質有保障,在中高端市場中很受歡迎。

老茶樹煥發了新生,村民的收入也實打實有增長。今年71歲的張忠碧三年前將家裡的茶樹流轉給公司後,每到採茶季就當起了「茶農」。「我們外出務工也不現實,現在可以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張忠碧一邊說著,一邊雙手不停摘茶葉尖。目前,她和其他上百名留守村民在此務工,每天能收入近兩百元。

老茶樹產出的精品紅茶

「土地流轉金,加上採茶的勞務收入,老茶樹為每戶村民每年增加了幾千元的收入。」秦德瑜告訴記者,下一步除春茶外還將進行夏茶的採摘加工,而且還會有更多老茶樹進行流轉並成立合作社,通過公司帶動集體經濟發展,讓更多老茶樹變成「綠寶」,助推廣大群眾增收。

(作者: 李慧敏)

(作者單位: 銅梁區融媒體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oHDPXEBrZ4kL1Viokp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