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了近27個月後,港股上市公司酷派集團終於有了新動作。
7月18日晚間,酷派集團發布公告稱,由於已經符合所有復牌條件,公司已向聯交所申請自2019年7月19日上午9時起恢復公司股份於聯交所買賣。
圖片來源:酷派集團公告
7月19日,酷派集團開盤暴跌61%,隨後跌幅收窄,截止收盤,酷派集團下跌46.53%,報收0.385港元/股,總市值為19.4億港元。而在2017年3月31日停牌時,酷派集團的股價為0.72港元/股,總市值為36.24億港元。
作為一家24歲的老牌手機廠商,酷派曾經是國產手機四強「中華酷聯」之一。依託運營商市場,2012年,酷派銷售額曾破百億,國內市場份額排名前三,2014年更是達到銷售巔峰。但是如今,這些輝煌早已不復存在。
一、三年虧損超過65億元
2019年3月31日,試圖在港股復牌的酷派集團接連披露了2018年中期報以及年報。
年報顯示,2018年,酷派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2.77億港元,虧損4.1億港元,流動負債超出流動資產約11.63億港元,資產負債率超過80%。在各項業務全面收縮的背景下,酷派集團還面臨著賠償部分供應商1.47億港元的民事申訴。
數據來源:酷派集團年報
如果按照人民幣計算,2016年至2018年,酷派集團的營收分別為71.29億元、28.24億元、11.1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9.18億元、-22.36億元、-3.59億元。也就是說,酷派集團已經連續巨虧了3年,累計虧損超過65億元人民幣。
令人遺憾的是,除了業績巨虧,酷派集團在經營發展方面也大大收縮。作為研發及銷售手機的高科技企業,2018年,酷派集團的研發支出只有1億港元。與同類科技公司相比,實在是少得可憐。
同時,酷派集團的員工也在急劇減少。年報顯示,酷派集團的員工人數已經從2017年度的1421人腰斬至2018年的637人,幾乎是5年前的十分之一。
數據來源:酷派集團歷年財報
在現金流方面,2018年年報顯示,酷派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1.48億元,應收款為6.81億元。可以看出,酷派集團已經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
由於酷派集團的業績和經營管理方面都出現巨大的動盪和風險,在2019年6月份,易方達基金髮布公告稱,對旗下基金對持有的「酷派集團」股票按照0.00港元/股進行估值。值得一提的是,酷派集團停牌後,在2017年7月曾被大幅下調估值85%,按照0.11港元進行估值。
這次公告發布後,易方達直接將估值歸零,雖然不是全部基金都做出這類決定,但是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酷派集團的股票價值已經所剩無幾了。
二、「京基系」全面入主
在酷派集團停牌期間,管理層的變動卻一直沒有停止。
2019年年初,酷派集團突然發布公告稱,罷免原CEO蔣超在公司及附屬公司的所有職務,包括但不限於執行董事、副主席、行政總裁及所有董事委員會角色職務,終止所有相關服務合約及僱傭合約。
值得一提的是,蔣超是酷派集團的元老級重臣,在2002年加入酷派,是酷派的財務總監兼副總裁,主要負責酷派的財政及行政事宜。2017年8月31日,酷派集團發布公告稱,劉江峰辭去公司CEO職位,由蔣超接任。
隨後,酷派的執董接班人公布。2019年1月17日,酷派集團發布公告稱,陳家俊獲委任為執行董事、行政總裁及公司提名委員會成員。同時,酷派集團董事會重選梁兆基為執行董事,而梁兆基是京基集團旗下的舊部。
這就意味著,昔日酷派老將已經悉數退出酷派管理層,取而代之的是「京基系」人馬。
據了解,陳家俊是酷派集團的實際控制人、京基集團的「二公子」。由於樂視遭遇生態危機,賈躍亭就將持有的17.83%的酷派集團股權轉讓給威日創投,成交價為8.08億港元。
酷派集團的年報顯示,威日創投由深圳地產商京基集團創始人陳華的大公子陳家榮控股,之後,陳家榮又將這部分持股轉讓到其弟弟陳家俊手中。
截至目前,陳家俊通過Kingkey Financial持有酷派集團17.83%股權,是酷派的第一大股東;Zeal Limited持有酷派10.95%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創始人郭德英則通過Data Dreamland持股9.20%,是酷派的第三大股東。
三、未來是賣手機還是搞地產?
京基集團入主之後,酷派將走向何方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有分析認為,京基集團入主酷派,很可能是看上了酷派手中的土地資源。隨著「京基系」的入主和高層大患血,酷派可能會從地產業著手尋求新的生機。
據了解,酷派集團在「郭德英時代」置辦了大量優質土地,主要包括超過3萬平米的深圳南山高新產業園酷派信息港地塊,以及占地面積超過10萬平米的東莞松山湖地塊等。而這兩個地塊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並且在近幾年已經獲得了非常可觀的升值溢價。
同時,在近兩年,酷派集團已經出售了不少土地和物業「救急」,並與深圳開發商星河控股以4:6的分成比例合作開發酷派信息港項目。為了獲取資金流,2017年,酷派靠出售地塊獲得人民幣4000萬元。
2018年7月份,酷派又連續賣掉兩個地塊,以1.18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了位於深圳的投資物業,並以1.2億港元的價格出售旗下一家全資附屬公司80%的股權。2019年4月25日,酷派宣布將西安的一塊地皮以2.36億出售。
不過,酷派集團在年報中還強調稱,目前的主營業務仍然是開發、銷售智慧型手機,並將繼續投入更多資源用於研發。酷派表示,公司針對中國市場研發的一款中高端產品,將會在2019年下半年上市銷售,預期2019年二季度銷售收入將環比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9年6月初,酷派突然在官網上發布了一張新機炫影N10PRO的海報。這可能意味著酷派確實依然在手機研發銷售的道路上繼續掙扎。但是,手機研發銷售是需要大量的資本和技術人才的。而目前,酷派集團的現金流已經極其緊張,同時員工已經被裁掉了大半,形勢可謂非常嚴峻。在這種情況下,酷派是否能夠在手機行業堅挺下去,還有待市場驗證。
最重要的是,即使要在手機行業走下去,酷派又該如何應對國內外各大手機品牌的激烈競爭,以及如何把握住5G時代新浪潮下的大機遇,也還充滿變數。
按照港交所規定,如果酷派在2019年7月31日前不能復牌將面臨摘牌。而現在,距離7月31日僅有不到半個月,從復牌的時間點來看,酷派成功避開了退市危機。
但是,對於酷派集團來說,復牌並不意味著「復活」,酷派集團面臨的困境並沒有太大改善,形勢依舊非常嚴峻。而在酷派停牌的這兩年多時間裡,發生的事情實在太多,市場格局已經完全發生了變化,一切都物是人非。在新股東的帶領下,酷派將何去何從,值得關注。
【精彩推薦】
1.《科創板股票交易的四大風險!》
2.《"養豬第一股"被迫退市?去年虧38億,今年上半年又虧16億》
3.《金種子酒爆虧,白酒神話破滅?》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新浪理財師」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文中的信息均來源自市場公開消息,本平台對這些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立場,投資者需自行承擔據此操作可能導致的風險。交易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