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了十月份,2019年即將進入倒計時,不知各位年初立的flag有沒有開始實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瘋狂剁手的時間又要到了。距離今年的雙十一不足一個月,很多商家已經開始預熱,中通率先調整旺季價格,這個雙十一興許又有投資機會。
2018雙十一全網銷售額3143億元,遠超2017年雙十一的2539億,同比增長24.3%,看似大增,但增速比上一年減少了19.69個百分點,除了基數越來越高外,其他促銷日削減雙十一吸引力、消費者購買力及熱情減弱也是重要的原因,不難看出,雙十一雖然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機會,但並非普漲行情,這場購物狂歡對業績的驅動實際有限,資金的炒作也是有選擇的。比如去年的雙十一之前,蘇寧易購在整個十月份直至年底都持續下跌,而美邦服飾卻從十月中旬開始反彈,表現截然不同。
(圖:蘇寧易購2018年10-12月股價走勢,紅圈區域為十月股價)
(圖:美邦服飾2018年9-12月股價走勢)
當然,這兩隻股票都在今年的春節行情後又加劇下跌,且業績都出現明顯下滑,這就說明資金對雙十一的相關標的是有選擇地進行炒作,而且雙十一對這些公司的業績拉動是有限的。
今天我們就來復盤2018年雙十一的表現,看看2019年雙十一乃至整個新零售風潮下,投資機會在哪,不知能否勾起你去年雙十一搶紅包的時候滿滿的回憶。
雙十一從09年的「全場五折,一元秒殺」,到18年的「全渠道、全場景」的新零售購物狂歡,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的雙十一線下找紅包的遊戲,目的就是為了把用戶從線上引流到線下,18年也是阿里全生態參與雙十一的頭一年,不僅是線上淘寶、天貓,線下零售超市、盒馬鮮生都參與了雙十一活動。
這是因為單純的線上零售景氣周期已經見頂。線上零售的流量紅利早已結束,新增活躍用戶營銷成本逐年提高,2016年到達臨界點,平均線上獲客成本突破200元,超過線下獲客成本。
(圖:頭部電商平均獲客成本;來源:財通證券)
利用物流、支付手段的變革正好可以把流量向線下滲透,開展新零售模式。在原先的零售業態下,商品交易是主要產業環節,新零售模式下,運營、物流、支付、營銷的作用越來越大,產業鏈地位也越來越高。
所以,在新零售大潮下,不要僅僅盯著零售企業本身,物流、支付、營銷、運營這些給產業鏈賦能的公司成長機會更大。
而且相比於傳統的「廠商生產——顧客挑選」的形式,未來有可能誕生「顧客需求——廠商定製」的新模式,這就需要在供給側有強有力的運營、數據和營銷支持,服務型電商可能比實物型電商和線下零售商的成長空間更大。
傳統零售通過傳統媒介投放廣告刺激用戶需求,傳統電商模式則是用更加精準、主動的投放對接用戶需求,引導用戶搜索。而在電商流量紅利殆盡時,傳統電商模式成本越來越高,這時候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弱化搜索功能,更注重分享,把用戶作為發布信息的主題,以此激發他人的購物興趣,社交電商成為新的增長點。
(圖:社交電商與傳統電商及傳統零售的不同;來源:國泰君安)
在2018年的雙十一中,阿里的「加入戰隊集能量」、京東的「頭號京貼、京東福利官」都是對社交電商的嘗試,今年的雙十一仍很可能在社交電商上發力。
不過相對拼多多的社交流量獲取能力,阿里、蘇寧的優勢在於場景更加豐富。拼多多在渠道上的獲客爆發力強,但阿里、蘇寧憑藉多場景獲客持續性強,孰優孰劣目前仍沒有定論。目前這些電商巨頭只有蘇寧在A股上市,未來對蘇寧的關注點在於它的線下布局能否帶來盈利,如果持續虧損,說明這種這種線下的場景優勢並未發揮出來。
說了這麼多,今年的雙十一行情哪些板塊的投資機會更多呢?回顧2018年全網銷售額排名,可以發現手機數碼、家用電器、個護美妝、電腦、家居、服裝、食品飲料排名靠前。
(圖:全網各品類銷售額排名;來源:星圖數據)
由於主流手機、電腦廠商大多未在A股上市、服裝板塊內個股大多表現不佳,這個雙十一的關注重點可以放在家電、個護美妝、家居、食品飲料方面。
1)家電:廚電竟然領跑?
2018年雙11期間,家電領域雖然黑電、白電銷售額最高,但增速最低,相反廚電雖然銷售額低,但增速最快,今年雙十一在低基數的背景下估計還能有很高的成長速度。
(圖:家電細分品類零售額及同比增速;來源:東方財富證券)
而且,在廚電領域,集成灶銷售額增速最快(怪不得老闆和華帝漲不動),小廚電領域廚師機和電餅鐺增速最快,美的基本包攬全項廚房小電第一名,蘇泊爾排名穩定。
(圖:2018年雙十一主要廚電品類銷售同比增速;來源:東方財富證券)
此外,還應該注意2018年雙十一期間掃地機器人銷售額大增,懶人經濟可能配合雙十一創下新高,A股的科沃斯正是掃地機器人廠商。
2)家具:定製類更受青睞
家具與廚電一樣是房地產後周期行業,雙十一隻能說可以提振不太景氣的銷售額,想指望通過雙十一業績反轉希望不大。2018雙十一期間定製家具銷售額更高,前三是索菲亞8.1億元(yoy+42%),TATA木門7.65億元(yoy+24%),歐派家居6.52億元(yoy+56%)。
3)食品飲料:價格競爭激烈
乳製品因為高基數增速降低,休閒食品因為同質化價格競爭激烈,比如2018年雙十一三隻松鼠、百草味、洽洽食品的每日堅果(750g/30天袋)在天貓旗艦店的價格分別為139元、119元和109元,在京東的價格為149元、129元和109元,參與店鋪的滿額扣減後到手價差距不大,實際上只能通過當天總體銷售額增長拉動,想領先同行難度挺大。
除了這些行業之外,實際上有個行業機會更大:快遞。不管哪類商品銷量大增,快遞股都是最受益的。2018年雙十一,菜鳥網絡全天物流訂單量為10.4億個,同比增長28%,與線上商品銷售額增速基本持平。今年雙十一快遞量仍有可能與銷售額同步增長,加之中通已率先漲價,快遞股有可能迎來炒作行情。
最後,剛才提到,在新零售產業鏈,為產業鏈賦能的供給側服務型電商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比如做電商導購的值得買、做代運營的壹網壹創,這些公司未來到底如何?在即將到來的雙十一乃至新零售風口誰更有可能起飛?後面的專題我們將挑選代表性公司一一剖析!
免責聲明
本文由投資顧問:張檳(執業編號:A0740618100005)進行編輯整理,僅代表個人觀點,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您投資的依據,您須獨立作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請您確認自己具有相應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風險識別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所涉及個股僅作案例分析和學習交流,不作為買賣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