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感人戰「疫」故事讓人動容

2020-04-08   冀風網

3月下旬,第73集團軍某旅高炮一連政治教育課堂上傳出陣陣掌聲,「戰『疫』故事我來講」主題故事會如期舉行,上士姚海洋以《黨員就要衝鋒第一線》為題,講述了他父親參加抗擊疫情的事跡——

「我的父親是一名黨員,今年56歲,是戰『疫』任務繁重的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的一名120急救車駕駛員。臘月二十九,父親接到緊急通知,要求原地待命。正準備休假回家的他二話沒說,立刻放下行李,回到自己的崗位。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父親每天接送約20個病人,24小時處於戰備狀態,睡覺也不脫衣服,手機鈴聲成了他的衝鋒號。由於年齡偏大,加上之前有過韌帶斷裂和半月板破裂病史,高強度的工作雖然導致父親關節疼痛、下肢浮腫,但他依然堅守崗位……」

同是黨員的姚海洋,講述起父親的點點滴滴,言語間充滿自豪。台下官兵都被這位黨員父親的事跡所感動。

該旅領導介紹,疫情防控期間,他們以發生在官兵身邊的戰「疫」實踐為鮮活教材,組織分享16個官兵親友戰「疫」故事,引導官兵堅定信念信心,增強愛黨愛國情懷,激發矢志獻身國防的熱情和動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從收集身邊事跡,到整理相關素材;從聲情並茂講述,到精品課件展示……連日來,16個官兵親友感人故事猶如春雨般滋潤著大家心靈。

元宵節,本是萬家團聚的日子,該旅中尉李堯的妻子張萌所在醫院接到了馳援武漢的任務。主動請纓的張萌,來到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後,被安排到了重症監護室,面對的是病情嚴重的患者。

「我從沒想到原本柔弱的她,在疫情面前竟然如此勇敢,和大家一起寫下了請戰書,剪去了心愛的長髮,千里奔赴武漢戰『疫』。」課堂上,李堯拿出兩張照片,一張是夫妻兩人休假期間的合照,另外一張是張萌在醫院休息室里的照片。那張來自戰位的照片,張萌臉上被口罩和護目鏡勒出的印記依舊清晰,兩相對比,整個人已經瘦了一圈……

一次分享帶來的不只是感動,更是一次強信心、暖人心、聚兵心的教育。湖北籍戰士沈鵬深有感觸地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援鄂醫務人員迅速集結,分批進入我的家鄉。這讓我明白了『身後是中國』這句話的分量!」

滯留老家一時未能歸隊的湖北籍運輸連指導員高巍通過視頻,為官兵們上了一堂題為《祖國是我們最強大的後盾》的教育課。從所在居委會逐戶排查人員、測量體溫、建立救助中心,到每天給群眾採購生活所需物資,他結合所見所聞一一道來。高巍深切感到,從疫情發生到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關鍵在於黨和國家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疫情防控鬥爭也是生動的教育課堂,讓官兵登台講述身邊的故事更有說服力。」該旅領導說,故事會雖已結束,但感人的抗疫故事讓官兵受到深刻教育,震撼了每個人的心靈,激發了正能量。

短評

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心

侯典薈

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生動展現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充分激發了全國上下共克時艱戰勝疫情的信心決心。講好戰「疫」故事,對於進一步強信心、暖人心、聚兵心具有重要意義。

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心。第73集團軍某旅創新疫情期間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過讓大家生動講述身邊人參加抗疫鬥爭的感人故事,引導官兵充分認清中國力量和制度優勢,強化革命軍人的責任擔當,取得明顯成效。實踐證明,方法科學就能事半功倍,春風化雨方能潤物無聲。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