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穗小魚
葉問,1893年10月1日出生,原名葉繼問。
父親因避「紅頭軍」之亂,舉家搬往南海縣佛山桑園。葉問自小天資聰穎,然體弱多病。父親便叫他習武,主要是為了增強體質。
七歲時,葉問拜入陳華順門下,陳華順是清朝末年詠春宗師梁贊先生的入室弟子。他一生共收16個弟子,葉問便是他的封門弟子。
1米9的陳華順高大威猛,肚臍眼很深很大,放3個小梨子都不會掉下來。十多歲到佛山米店打工,200斤一包的大米,人家肩扛背馱,而陳華順輕而易舉的就可以抓起來。
當年,黃飛鴻帶著兩個徒弟想找梁贊比武,比賽規矩是先比橋手。梁贊個子較小,自認為橋手難勝,而黃飛鴻也不認識自己。於是,他便叫徒弟陳華順代師比武。
陳華順使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黃飛鴻橋手壓倒,黃飛鴻不服,三個月後又來應戰。結果,陳華順再次以六點半棍擊敗黃飛鴻的八卦棍。這次比武,令陳華順名聲大噪。後來開始收徒,葉問便是其一。
自古以來有「窮文富武」一說,當年葉問拜陳華順為師求學詠春拳,學費是十二兩黃金(摺合人民幣60萬元)。
16歲時,葉問赴港求學。在此期間他認識了張永成,並與之相戀。婚後,張永成為其生了7個孩子,其中三個孩子夭折了,剩三子一女,長子葉准,次子葉正。葉問去世後,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分完家產,來往甚少。另外,葉問還有一妾。
葉問門下弟子中,李小龍的名聲最大,他14歲便跟著師傅學詠春。但坊間一直傳聞李小龍和師傅葉問不合,甚至侮辱師門,是詠春的叛徒。證據無非以下幾個:
一、自立門戶,開館收徒
1967年,李小龍在美國西雅圖掛起了「振藩國術館」,正式開課收徒,教授截拳道。於是,就有人挑撥師徒關係。說他自立門戶,欺師忘祖,而葉問從未對此表態。
當時,李小龍開設武館,招至當地日本武師的不滿。對方凶神惡煞的前來踢館,結果李小龍只用11秒就KO了對手。
二、豪宅換秘技,令師徒決裂
葉問的兒子葉准曾提到過,李小龍曾想用一套豪宅,希望師傅葉問能拍下自己打木人樁時的動作。
不過,宗師不為所動拒絕了。雖然葉問當時並不富有,但他認為絕不能把功夫當商品出售。後來,師徒兩人因此決裂。
三、切磋武技,羞辱師門
1970年,李小龍短暫回香港發展。當時,他找詠春的同門切磋武技,根本沒人打得過他。於是,就有人心有不甘,到處散播謠言,說李小龍用截拳道羞辱師門。
四、師父喪禮,未見小龍
1972年12月,一代宗師葉問因癌症去世。但作為葉問最得意的徒弟,李小龍竟沒有出席師父的葬禮。於是,激起其他同門師兄弟的眾怒。
實際上李小龍得知師傅的死訊時已是三天之後的事,雖未出席喪禮,但參加了師傅的家祭。
關於師徒不合一事,葉問和李小龍從未對此表過態,不過是外界的隨意猜測而已。大家且信且疑吧,如今師徒兩人已陰間聚首,再續前緣。
李小龍是澳門「賭王」何鴻燊不出三代的表兄弟。33歲時在拍《死亡遊戲》時死在了情人丁佩的床上。
關於李小龍的死,版本眾多。有人說,他死於「腦水腫」;有人說,他長期電擊訓練,導致精神受損而死;有人說,李小龍死於縱慾過度。
丁佩家族在北伐時期如日中天,舅爺是張學良,外公是軍閥時代的北平警察局局長。自幼在美國長大的她非常開放,因出演過幾部有顏色的片子,被稱為「肉彈艷星」。
「華人之光」李小龍在猝死丁佩的床上後,影迷紛紛逼她自殺謝罪。甚至,逼她吸食了一年大麻,導致部分大腦神經受損。
當時,外界紛紛聲討丁佩是狐狸精,引誘李小龍縱慾過度而亡。但丁佩極力否認說,「他不是因為縱慾和服用春藥才導致猝死」。
然而,在李小龍去世3年後,丁佩主演了一部電影《李小龍與我》。影片中,她香艷出演,和李小龍幾度行魚水之歡,並且李小龍服用了藥物。
40年後,在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時,丁佩坦言:
「男女朋友之間發生一點事情也很正常,我不覺得愛情是罪.....。如果因為男女之間的親密行為出事的話,那也是天意。」
於是,她個李小龍的那層情人關係不攻自破!李小龍死於縱慾過度似乎也有了石錘!
在做客《魯豫有約》時,丁佩說自己真的不想去破壞李小龍的家庭,亦沒敢奢望當李太。而且,自己保留了許多李小龍的遺物。後來,還把一條西褲送給了周星馳。
拍完《李小龍與我》這部电影後,丁佩嫁給了呼風喚雨的向華強。而兩人空有夫妻之名,沒有夫妻之實。
因為,她在婚後便開始修行,一心向佛。向華強饑渴難忍,便結識了大美女陳嵐,滾過N次床單後,跟丁佩和平分手,轉身娶了陳嵐。
當年,與李小龍一同拜師葉問的還有何金銘。
何金銘是葉問十大弟子之一,他獲得過葉問宗師的真傳,實戰能力有口皆碑。曾創辦過多個詠春組織,包括僑澳詠春體育學院、何金銘詠春國術總會等,為詠春派培育了大量人才。
何金銘先生門下能人輩出,雷明輝14歲拜入何金銘先生門下,曾以詠春拳贏得多場擂台賽事。世界知名的功夫明星Randy Williams亦是何金銘先生的弟子。
何金銘於今年4月10日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96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YFNnXEBfGB4SiUwC7L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