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山來一面面坡,昔日土地貧瘠「望而興嘆」,而今桃紅杏黃、果香瓜甜、鳥語花香,滿滿幸福綻放心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宜陽縣立足「三山六陵一分川」的地勢山貌,結合當前脫貧攻堅工作,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溝域經濟,統籌山、水、林、田、路、村等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按照「生態引領、設施提升、產業培育、農旅融合、產村融合」的發展思路,堅持「一溝一產業、一域一特色」,把發展溝域經濟作為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並對山區溝域進行整體規劃、全景打造,紮實推進,因勢利導,促進一、二、三產業相融,致力打造「溝谷文旅業、半坡林果業、山頂生態林」的全景化立體式溝域經濟發展模式,發展特色產業替代傳統種植,恢復綠水青山,改變荒山荒灘,打造旅遊小鎮,帶來真金白銀……以溝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描繪小康生活新畫卷。
近來,宜陽縣在完善提升三鄉鎮連昌河溝域經濟示範帶、七彩花谷溝域經濟示範帶的同時,重點規劃建設了洛邑水城溝域經濟示範帶、錦屏山生態園溝域經濟示範帶、香鹿山香谷溝域經濟示範帶,使市縣級溝域經濟示範帶達到15條,溝域經濟示範帶內發展特色種植業56萬畝,6萬餘名貧困群眾直接參與生產經營,培育了董王莊艾草等一批特色產業。
溝域經濟正逐漸成為宜陽縣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性調整的新引擎。(洛陽日報 田義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