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窮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愛錢」

2019-07-19     寧鏡誠

編輯|寧鏡誠

一.你內心對於金錢最真實的想法是什麼?

安東尼·羅賓斯在《力量原則》說過這麼一句話:

一個人當前所處的境況,是他自身信仰的準確反映。

我一直深以為然,這句話其實在說,你相信什麼,最後就會得到什麼。

這種觀點放在一個人的金錢觀當中同樣適用:

有的人覺得「金錢是萬惡之源」,但有的人覺得「貧窮才是萬惡之源」;

有的人看到自己中意的手錶會說「我可買不起」;但有的人看到會想「我怎麼才能買得起」;

有的人看到有錢人會說「富人遭人妒,有錢有什麼好」;但有的人會努力讓自己變得富有。

這個時候可能有人會問,怎麼可能有人不希望自己變得富有,享受更好的生活?

但仔細想想,你真的喜歡錢麼?

你只不過是在去商場消費時,會因為自己囊中羞澀而在那一瞬間閃過「我要是有錢該多好」的念頭,然後沮喪那麼一陣兒,回到家,一集電視劇就讓你把這件事忘得乾乾淨淨。

就像很多大肚便便的人走在大街上,看到體格強健的人從身邊擦肩而過,也只是那幾秒鐘閃過羨慕的念頭,但回過頭又開始了胡吃海喝的日子。

我們會發現,只有需求迫切而又真實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才會去手忙腳亂地想辦法,有的甚至連面對的勇氣都沒有,直接選擇逃避。

話題回到我們要討論的主題一一金錢,其實我們中的大部分,包括我在內,都談不上有多渴望財富,因為真正渴望富有的人,會去思考,會去行動。

但遺憾的是,從「二八定律」的角度講,大約80%的人選擇了逃避和妥協。

二.真正熱愛的人,都敢想敢做

我們拿健身舉個例子。

很多人都希望擁有像傑森斯坦森那樣健壯的身材,我的同事小張就很崇拜他,微信頭像都是偶像在練背時的照片。

就是這張,,,,,

去年他就立下flag要努力健身,減脂增肌,話是說出去了,健身卡也辦了,但是健身房他去了幾次我不清楚,反正今年他比去年更圓潤了……

赤裸裸的結果暴露了你到底為自己「鍾愛」的東西付出過多少,其實到頭來小張可能才發現,其實他根本不愛健身,讓我們看看傑森斯坦森在MH雜誌中談到健身,他是怎麼說的:

「我從來他媽不管什麼卡路里,一個蘋果?如果這對我有好處的話。我就吃五個!香蕉?吃一把!」

他還是一個把態度擺在第一位的人,從下面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他對健身的態度:

"許多人開始運動的時候根本沒有強烈的渴望,這些人都應該拉出去好好揍一頓!聽著,你是到這裡來訓練的!那就他媽的好好練!」

引體向上

以及他對自己身體的理解:

「你的身體像一包炸藥,你用鉛筆戳它一整天也不爆炸,而你用一個大錘子用力一擊,Bang!它就炸了。所以,玩命地鍛鍊40分鐘要比1個半小時不痛不癢的鍛鍊要有用得多。"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來看一看他平時的健身計劃:

除了周天以外,他每天在一個前海豹突擊隊訓練營訓練;

周六會安排一個長距離奔跑訓練包括山路訓練;

其他的五天都在洛杉磯LAX附近的一個攝影棚內訓練,因為這裡有蹦床、攀岩繩、拳擊重袋、槓鈴、壺鈴、啞鈴、拉條等設備。

正是因為這樣的態度和付出,他才練就了健碩且肌肉線條分明的身材,直到今天,他已經52歲了,身材確仍然耐打。

在這裡我們並不是要和傑森斯坦森一樣,去那樣瘋狂地健身,而是要向大家揭露一個事實:

真正熱愛一件事的人,會拼盡全力,想盡各種辦法去做的,就像好多人說自己想生活地更富裕一些,但他們只是嘴上說說,心裡可能並不這麼想。

即使真的會這麼想,真正想辦法去做的人卻是鳳毛麟角。

真正熱愛的人敢想敢做

三.那些內心對金錢抱有偏見的人,都錯過了什麼

這個問題乍一看面很大,我們可以從這3個方面去解讀一下:

1.失去了讓自己的資產增值的機會

這一點是很致命的,很多上班族究其一生,也,沒能逃脫房貸車貸的陰影,終日嘗盡奔波苦,看似忙碌,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偏見惹的禍。

因為內心不是真正渴望有錢,也不會花時間去思考,所以就用工作,這種「暫時的辦法來解決自己長期的資金短缺問題」。

根據蓋洛普(全球知名的民意測驗調查/諮詢公司)在2014年進行的一項全球民意調查顯示:

只有6%的中國雇員能「積極地投入到」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中,這個數字與當時飽受戰爭之苦的伊拉克持平。

為工作奔走的人們

也就是說,有94%的人,並不喜歡自己目前所從事的工作,之所以還會維持,多半是因為生計所迫,或是已經積累了行業經驗,不願再冒險跳槽。

所以,大家光是平時的工作就耗費了自己大量的精力,加上沒有理財的習慣,所以當機會來臨時,都往往因為沒有啟動資金而作罷,喪失了翻身的機會。

2.不會合理規劃收入,入不敷出

今年5月28號,珠海是某小區27歲的小陳,因為透支14張信用卡,欠下87萬,在家裡燒炭自盡。

根據智研諮詢網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信用卡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2017年中國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已經增長到了0.39張/人,我們的人口基數在變大,人均持卡占比也在擴大,可見人們對於過度消費的漠視程度。

信用卡人均持卡量

與此同時,花唄,白條等金融借款平台也深受大家的歡迎,尤其是年輕人,你可以打聽一下,周圍有多少人一發工資,就趕緊去還信用卡,你會發現,人真的很多。

這樣入不敷出,掙得少花的多,把過度消費當成習慣,最終只能把自己拖垮。

3.失去受教育,學習的機會

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曾說:

21世紀的文盲早已不是那些不能讀書和寫字的人,而是那些不能學習,忘記,再學習的人。

其實不難理解,無論什麼時候,人對自己最大的投資,都是通過接受教育和學習來豐富自己的大腦,你的大腦多值錢,你就有多值錢。

最近上映的電影《銀河補習班》中鄧超飾演的工程師馬皓文對自己兒子馬飛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多用用你的腦子,讓你的腦子動起來。」

這句話,救了被困在洪水中的馬飛一條命,他用門板做船的主體,床單做船帆,頑強地從肆虐的洪水中逃了出來。

馬飛脫困

沒有對教育和學習的投資,連一本專業書都捨不得買,連一場有價值的付費講座都不願去聽,本身就讓我們處於了競爭中的劣勢地位。

反過來講,如果不能持續學習,那麼我們也會喪失很多致富機會,這裡的學習受教育,不是狹隘的、僅限於書本上的知識,還包括體驗學習,聽講座,參加交流分享會等等。

對金錢的偏見減少了我們學習的機會,反過來不學習、不試錯、不進步,讓我們變得越來越窮。

四.加大對自身「財商」的投資,到底有多重要?

分析了一些現狀,下面我們來具體給出一些方法,在對自己的「財商」投資前,我們先來縷清三個概念:「資產」和「負債」,以及「現金流」。

我們先來解釋現金流的概念,簡單來說,現金流指的是:

投資項目在其整個壽命期內,所發生的現金流出和現金流入的全部資金收付數量,它是評價投資方案經濟效益的必備資料。

簡單說,現金流可以說明一個人到底是怎麼處理他的錢的。

比如,我每月15號發工資,發完工資我就買衣服,付房租,支付各種生活開支,基本上就沒錢了,那麼我的現金流就是:

典型的窮人現金流

不少中產們有自己貸款買的房子,車,所以他們的現金流是這樣的:

中產現金流

而富人的現金流是怎樣的呢?

富人現金流

在徹底看懂這個表格之前,我們在了解一下「資產」和「負債」這兩個概念。

在這裡,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按揭貸款買的房子是你的資產,還是負債?

好多人可能會說,房子是我的,當然是我的資產,但實際上我們都錯了。

簡單來說:

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我們口袋的東西;

資產現金流

負債則是把錢從我們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負債現金流

這麼一來。聯繫上面富人和窮人的現金流對比圖我們就很容易發現:

富人們總是在用自己的資產項提供給自己大量的收入,以此來抵消自己的支出,而窮人和中產則幾乎沒有自己的資產,工資一發下來,就被負債和各種支出消耗殆盡。

在了解了這三個概念後,我們來具體看看,到底怎麼做,才是真正的「愛錢」。

五.真正「愛錢」的人,都會這麼做

一個真正「愛錢」的人,一般都會從這4個方面去跟進:

1.增加收入,減少支出

這個其實不難理解,很多人在自己收入增加後,為什麼過幾年還會回到一貧如洗的境地?

原因就是他們沒能控制自己的支出慾望,在我們的認知中,NBA球員的薪水放眼全球,也稱得上是高收入。

但就是這樣一群月收入超出尋常人一輩子總和的土豪們,卻經常窮困潦倒地出現在花邊新聞中,很多人退役後沒多久,就敗掉了自己的全副身家。

有著「雨人」之稱的超級暴力大前鋒肖恩-坎普,巔峰時與佩頓一起殺入總決賽和喬丹激戰,生涯合計賺到9150萬美元,但也因為大手大腳和撫養費搞到自己破產。

他光明面上就有6個女朋友7個孩子,更可怕的是,坎普當時選擇早早進入NBA,就是因為有了私生子,需要賺錢來付撫養費。

坎普

還有自己都不記得有多少私生子的魔獸霍華德,他未來真的是有苦日子過了。

說一千道一萬,他們掙得不夠多麼?顯然不是,最後讓他們變得窮困潦倒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掙得多,花的更多,難以平衡自己的輸入和支出。

所以,第一條建議就是我們儘量要提高收入,減少開支,也就是所謂的開源節流。

在提高收入方面:

提高專業技能,有一技之長,努力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讓自己變的更值錢;

利用起平時瑣碎的時間,搞一個自己喜歡的副業;

學點金融知識,嘗試理性投資理財。

在減少開支方面:

養成記帳的習慣,明白自己的錢都去了哪,這樣下次花錢就會理性很多;

儘量自己做飯,省錢還衛生,點外賣高鹽高油,支出高對身體還不好;

平時穿的衣物包括用的東西,除了一直特別喜歡的,根據自己收入的水平,合理地選擇,你說你一個月掙3000塊,動不動就想買阿迪的椰子,這樣確實不太現實。

學會儲蓄

2.學會儲蓄

在如今倡導過度消費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儲蓄,老人說得好:手裡有錢,心裡不慌。

一個真正「愛錢」的人是會讓錢給自己打工的,什麼意思呢?

我們可以每月至少將自己收入的10%用於儲蓄,你會發現,和以前全部花光相比,只花90%並沒有對我們的生活有多大的影響,同時我們還要注意:

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動自己的儲蓄;

用自己學到的理財知識來管理自己的儲蓄金,包括理財,投資,讓錢生錢;

整個過程,也是培養我們自律能力的過程。

這樣你就會發現,每一次儲蓄都會讓你的目標更明確,讓你知道你是自己儲蓄金的老闆,你可以用他們來替自己賺取更多的利潤。

3.在儲蓄的基礎上,學會投資

學會投資

在這裡主要分為兩點,一個是對錢的投資,一個是對人的投資。

對錢的投資

好多人之所以不去投資,而是老老實實把錢存在銀行,因為外界包括周圍人給他們傳遞的信息都是:投資有風險,一不小心就賠光了。

這句話對,其實也不對。

投資是門學問,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投資知識,跟進市場政策,掌握一手消息,才能最大機率地獲取利潤,好多人之所以懼怕投資,是因為他們混淆了投資和賭博的概念。

兩者的區別在於:

如果你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就不是在賭博;如果你把錢投進一筆交易然後只是祈禱,才是在賭博。

好多人買基金或者股票,都是別人買什麼你買什麼,人云亦云,要麼就是碰運氣,其實本質上你就是賭博。

真正的投資,其實是在了解了基本的金融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實操經驗和技巧,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金錢的交易和運作。

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理性投資

在這裡推薦一個粗暴的投資入門方法:你直接去考一個證券從業資格證,考過了,大概心裡就有一個輪廓了,這個是知乎上最多的人推崇的方法,也不玩虛的,實操性強。

對人的投資

這個其實比較簡單,那就是學會藉助比自1己優秀的人的力量,來幫助我們做事,這裡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你給他錢,他給你辦事。

比如你想投資,又不2想冒風險,那就雇用一個理財專家幫你理財,安全又放心,收益也差不到哪去。

4.學會持續學習

現在的社會信息疊代速度快得嚇人,4G的時代即將過去,5G即將進入舞台的C位,人工智慧在未來將會取代很多簡單而又重複性高的工作。

每天都有新的科技顛覆者過去的舊事物,而我們如果不能持續性學習,終將會被這個社會淘汰。

持續性學習其實很簡單,我們可以規定自己半年學一個新的技能,比如游泳,再比如學習計算機語言Python等等,讓自己在一個周期內變得更加優秀;

定期讀書,紙質的也好,用kindle讀電子書也罷,每天進步一點,時間一長,你和別人的差距就會拉開。

我們也可以通過體驗式學習,即通過具體的實踐和模擬,讓自己更快更牢地掌握新知識。

這一概念,是埃德加·戴爾提出來的,他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告訴我們,通過實踐和體驗學習到的知識,效果是最好的。

體驗式學習效果很好

文末

歷史證明,一個真正熱衷於創造財富的人,其實是實幹家,而不是空想家。

馬克思曾說:

實踐才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

所以,通過合理的方式,動用自己的大腦,拼盡全力地去做一件事,才代表你真正熱愛它。

一一END一一

註:本文受羅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窮爸爸》以及博多·舍費爾的《財務自由之路》啟發所寫

[關於我]:寧鏡誠,職場領域創作者,專注於職場領域的研究和實操。關注我,每天和你分享一些不一樣的成長乾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NSuMWwB8g2yegNDJj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