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鐵榔頭」郎平將女排精神抗在了肩上,一晃就是41年

2019-09-29     寧鏡誠

編輯|寧鏡誠

郎平在訓練中

一.球員時期的郎平一一「豁出去命,我們也要贏!」

時間回到1977年,在第二屆世界盃女子排球比賽上,時任中國女子排球主教練的袁偉民帶領中國女排取得了第4名的好成績。

相比第一屆世界盃的第14名,我們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日本媒體都驚嘆於女排的成長速度之快,並直言「中國女子排球距離世界頂尖水平只差半步」。

那麼這「半步」到底差在哪?

很多人已經猜到了,我們就是差在了沒有進行網前強攻的主攻手。

袁偉民在進行場外指導

主教練袁偉民早就注意到了這一點,只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就有了和當時的日本、美國等強隊扳手腕的砝碼,那麼到底去哪找這麼個主攻手?

1978年袁偉民回到自己的老家一一江蘇南京,他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觀看在南京舉辦的全國女排比賽,挑選能進國家隊的主攻手。

那一年年初,18歲的郎平剛進入了北京隊一隊,是非常有潛力的一顆排壇新星,袁偉民在來南京之前就已經開始關注郎平,也可以這麼說,這次到南京就是來考察郎平的。

考察完之後,袁偉民對郎平的評價是

「1米84的身高,扣球高度3米24,是個主攻的好苗子,但是她扣球力量軟,技術不全面,後排漏洞很大。」

由於當時國家隊人才短缺,所以袁偉民最終還是將技術尚不全面的郎平破格提拔進國家隊。

郎平的國家隊生涯從1978年正式開始了!

袁偉民郎平師徒二人

當時中國女排的訓練方法是模仿日本著名教練大松博文發明的「魔鬼訓練」法,即「三從一大」的訓練理念,具體展開就是「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進行大運動量訓練」。

大松博文正是依靠這種殘酷的訓練方式,帶領日本女排創下了連勝175場的奇蹟,日本女排也贏得了「東洋魔女」的美譽。

周恩來總理邀請大松博文先生來華訓練中國球員

小時候如果看過《排球女將》的朋友應該有印象,這部電視劇就是根據大松博文帶領的日本女排為原型製作的。

郎平也不例外,每天除了和其他隊員一起經受殘酷的訓練外,袁偉民還單獨讓她加練,美其名曰「吃小灶」,每天訓練完之後,郎平都累得爬不起來,需要幾個老隊員把她攙回宿舍。

在日復一日的殘酷訓練中,郎平和其他女排姑娘們的球技大為精進,但也對身體造成了不小的損害,後來郎平25歲退役時,她膝蓋的磨損程度已經達到了七十歲老人的程度。

僅僅膝蓋這一個部位,郎平就進行過7次手術。

女排姑娘們刻苦訓練

很快,在1978年底的亞運會比賽上,袁偉民頂著巨大的壓力,將技術更為全面,正值當打之年的主攻手楊希換下,大膽啟用了當時還略顯稚嫩的郎平。

現在亞運會的女排比賽,很多國家只是派二隊去練兵,並不會派出主力陣容,但是當年不一樣,亞運會的重要程度一點也不次於世界杯世錦賽。

在這麼重要的比賽上啟用新人,袁偉民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但是袁偉民有著自己的打算,這時候不練,郎平永遠出不來!

這是郎平頭一回打這麼大的比賽,在對陣日本隊時她發揮失常,最終中國隊0-3輸給了日本,在最後和南韓爭奪亞軍的比賽中,袁偉民頂著壓力繼續用郎平。

這一次,郎平沒有讓全隊失望,她用自己強悍的扣球以及高成功率的攔網幫助中國隊3-0戰勝了南韓,取得了亞軍。

參加1978年亞運會的中國女排

正是袁偉民的信任和大膽啟用新人的戰略,讓以郎平為首的新人們迅速成長,得當大任。

自此,郎平開始了自己輝煌的職業生涯。

1979年,中國女排在第2屆女子排球錦標賽上戰勝日本隊取得冠軍,站在亞洲之巔的她們心裡早已埋下了更大的目標一一我們要拿世界冠軍!

那麼當時的女排憑什麼有這麼強的底氣?其實無外乎3點:

1.網前多變的戰術

我們有著那個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之一的郎平,還有著快速靈活多變的網前戰術,直到現在,我們的網前戰術都是世界公認的一流水平!

2.殘酷訓練練就的高水平隊員

不得不說,「魔鬼訓練」雖然殘酷至極,但在短時間內提升女排實力上它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直到後來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之前,我們還基本沿用這套訓練法則。

後來這種方法因為很容易導致隊員們受傷而飽受詬病,但在當時,它可能是最適合我們的一套訓練體系,正是依靠這種高強度的訓練,我們才培養出了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運動員。

首次奪冠陣容

3.團結拼搏奮進的女排精神

作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對於國人而言不僅僅是一項運動那麼簡單,它更承載著大家對於團結奮進的精神追求,以及對自我不屈不撓的勉勵。

打球除了技術外,靠得就是那股子精氣神,而當時女排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已經深入骨髓,也深深感染著一代人。

1981年11月16號,中國隊經過7輪28場激烈的比賽,以7戰全勝的成績首次奪得世界盃賽冠軍,這是中國女排五連冠的首冠,意義非凡。

當時人民日報發表了祝賀女排首次奪冠的文章

22年後,郎平在義大利接受採訪時回憶當時自己和隊友參加比賽時的心境:

「中國人連死都不怕,還有什麼能阻擋我們,把這條命豁出去了,我們也要拿到冠軍!」

正是憑藉這股子「以命相博」的精神,中國女排開啟了自己的五連冠時代。

郎平回憶第一次奪冠時的心境

成就了中國隊的同時,「鐵榔頭」郎平也和當時的美國名將海曼以及古巴名將路易斯被公認為是1980年代世界女排的「三大主攻手」。

1985年,郎平在率領中國女排再次奪得世界盃冠軍之後宣布退役,之後她進入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攻讀英語專業,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

二.國外的執教生涯,成就了郎平的獨一無二

1987年的上半年,在國內完成學業的郎平帶著全家人湊的90多美金遠赴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留學,這期間她半工半讀,靠教別人打排球維持生活。

1989年,她應邀來到義大利的摩迪那俱樂部女子排球隊擔任教練,並率隊取得了當年的冠軍。

這時,郎平的教練天賦開始初露鋒芒。

她除了在1990年短暫回國,最後一次以球員的身份率隊奪得第11屆女子排球錦標賽的亞軍之外,以後她都是以教練的身份出現在賽場上。

1995年郎平應邀回國執教,「24小時都在上班」的郎平隨手拿著一本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女排姑娘們的各自特點和訓練狀況。

郎平第一次回國擔任主教練

據老隊員們回憶,郎平經常的狀態是「眉頭緊鎖,時不時在小本子上記著什麼。」

郎平的心血沒有白費。

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取得了銀牌,又在第二年的第9屆亞洲女排錦標賽上一舉奪冠。

1998年,郎平因病結束了在中國女排的第一次執教。

後來的時光她都在老牌排球強國義大利的職業俱樂部中執教,在2008年又作為美國女子排球隊的主教練,率領美國隊取得了奧運會史上最好成績一一銀牌。

在擔任美國國家隊主教練期間,郎平承載了很大的輿論壓力,當然她的心理壓力也不小。

在如今看來,我們有很多體育項目通過聘請國外的優秀教練員,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怎麼反過來,我們優秀的教練員輸送到國外就不行了呢?

作為中國人,郎平執教美國女排,本身就是對郎平能力的認可,自然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郎平,中國的驕傲

當年很多打著「愛國」的旗號抨擊謾罵郎平的人,如今看到郎指導率隊在世界盃上豪取十連勝,提前衛冕世界盃冠軍又會作何感想?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郎平本身是高水平運動員出身,在義大利和美國等老牌排球強國執教的經歷,讓她對於排球的執教理念和方法理解得更為通透。

結合了義大利,美國,中國的執教經驗後,郎平能夠融會貫通形成如今的女排執教理念,這和她常年在國外的俱樂部執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她在國外除了執教水平大大提升外,自身的格局和見識也遠非一般人可比,這些都為後來她重新執教中國女子排球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郎平再度出山,「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從2009到2013賽季郎平都執教與廣東恆大隊,並率隊在4年之間3奪全國女排冠軍。

但在這時,中國女排卻跌至低谷。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主教練陳忠和率領中國女排奪得季軍,隊伍也湧現出了惠若琪以及魏秋月這些好苗子。

但是好景不長,陳忠和之後倫敦奧運會之前,中國女排頻頻換帥,從09年的蔡斌到短短執教三個月就難堪大任的王寶泉,最後排協沒辦法,將助理教練俞覺敏扶正。

由於這3任教練基本上都是沿用老女排的「魔鬼訓練」,惠若琪和魏秋月作為主力隊員練得更猛,她們的身體也是在那時被大量透支。

惠若琪

時代在進步,一直吃老本肯定是不行的。

終於,倫敦奧運會上我們在四分之一決賽上以2分之差輸給日本,這一仗深深刺痛了國人,也刺痛了當時在解說席進行解說的郎平。

輸給日本後我們仿佛才意識到,中國女排早已不再屬於世界一流強隊,甚至在亞洲我們也失去了絕對話語權。

女排當時面臨著3大困境:

1.人才儲備不足

倫敦奧運會後國家隊主力二傳,隊長魏秋月因傷病狀態下滑,不止是二傳這個點,其他位置上女排也急需後備人才頂上;

2.主力隊員傷病嚴重

由於我們一直沿襲的是「魔鬼訓練」那一套,女排隊員尤其是主力隊員的身體被大量的訓練和比賽透支,傷病不斷,以後來的女排隊長惠若琪為例。

2010年女排大獎賽中,惠若琪在關鍵時刻上演飛身撲救,久久未能站起身來,當時她的左肩意外脫臼了,經過現場隊醫的緊急診治復位後,小惠拒絕替補陳麗怡輪換,而堅持返場。

惠若琪飛身救球

但沒過多久,惠若琪在準備起跳扣球時,再度引發肩膀脫臼,這兩次受傷導致惠若琪左肩關節盂唇大面積撕裂,也留下了終身的傷病。

除此之外,惠若琪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之前心臟動過兩次手術,差點上不了決賽場,奧運會期間這個姑娘是有多堅強,里外都是傷還堅持上場。

惠若琪不是個例,當時的主力隊員幾乎人人有舊傷,打一場比賽還要填新傷。

3.技術全面倒退

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我們依靠的是「小快靈」的打法,主要特點是一傳過硬,戰術豐富,配合默契,速度可觀。

但是到了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世界強隊都有自己的風格,以美國和巴西的打法為例:

她們採用的是「中間加壓、兩邊拉開」的戰術體系,打法快速多變,利用二傳的加速進行兩邊平拉開,副攻能力突出也牽扯了對手攔網的節奏。

女排在2009年時也想學習這種打法,無奈周期較短,沒有出成效,不僅如此,我們在攔網高度以及執教理念上也並不占優。

2013年4月26日,熬不過排管中心主任的三顧茅廬,郎指導臨時決定不做評委而是以一名選手的身份去競聘主教練,郎平一參選,結果自然也就毫無懸念了。

郎平挂帥

郎平競聘主教練,除了是因為心繫國家的排球事業外,還因為就在那一年,曾經和郎平她們一起創下五連冠偉業的老女排其中之一的陳招娣去世。

陳招娣去世前一個月,郎平去探望她時,兩人還在一起討論著中國女排。

那時,陷入低谷的中國女排向郎平發出了邀請,但「已經上過十幾次手術台,沒一個部位是完好」的郎平一直猶豫不決,正是陳招娣的去世,讓她覺得不能再猶豫了。

郎平說:

「招娣去世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讓我特別感動,女排精神還是這麼有感召力,在中國女排最需要人的時候,我為什麼不能做點犧牲?」

隊員時期的郎平和陳招娣

在女排最需要有人扶一把的時候,郎平站了出來,這不正是「永不放棄,奮力拚搏」的女排精神的體現麼?

好多人會問,郎平憑什麼做女排的主教練,其實她的優勢我們上文中有提到過一些,在這兒再簡單總結4點:

1.豐富的俱樂部以及國家隊執教經驗

俱樂部方面:

郎平初到義大利,就率領當時只屬於二流水平的摩德納在義大利甲級聯賽奪得冠軍,一時間郎平也成為了那個城市的英雄。

在恆大女排執教幾年中,郎平帶領一些退役後復出的邊緣球員連續三年闖進甲A總決賽,並拿到了一個冠軍。

郎平和恆大女排

國家隊方面:

執教中國隊,拿到了1995年世界盃季軍、1996年奧運會亞軍,1998年世錦賽亞軍,在古巴、巴西、俄羅斯女排鼎盛時期,中國女排在所參加的三次三大賽都保持前三名,這與郎平的執教能力不無關係。

在美執教期間,郎平帶領美國隊闖進過2007年世界盃和2008年奧運會前三名。

不僅如此,她還熟知歐美強隊的球員技術特點,她可以根據不同球員的技術特點進行整個隊伍的捏合,在格局和執教經驗這一塊,郎平誰也不怵。

郎平在義大利俱樂部執教

2.行之有效的執教理念和技術融合

這一點我們分3部分來看:

郎平主張「大國家隊理念」

2013年,郎平先後組織四期集訓,調動隊員超過30人;

2014年,郎家軍大名單多達27人;

2015年,世界盃郎平仍然給出了26人的集訓名單;

郎指導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只要表現出色,無論年紀,國家隊大門都向你敞開。

很快,朱婷,袁心玥,張常寧,號稱「朱袁張」的3張新王牌被郎平發掘,迅速衝到了女排的主力位置。

「朱袁張」

不僅如此,郎平還主張「以賽代練」,用大賽鍛鍊新人的大心臟,讓新人們快速成長的同時主力隊員得以修生養息,她還引入了外籍教練,專門負責對隊員進行體能和康復的訓練。

讓球員保護好身體的同時打比賽,而不是一味依靠強大的訓練量透支球員們的精力,這是郎平智慧的體現,從隊員時期一路走過來的郎平深知傷病對於傑出運動員的影響。

事實證明,她是對的。

主張「雙主一傳,解放接應」的體系

這一點緊隨國際強隊的執教理念,除此之外她還吸收了義大利的排球風格,主張攻防平衡技術全面。

注重「男排技術女排化」

積極吸收男排的先進技術,用於擴充我們的彈藥庫;

3.「五連冠」的功臣,影響巨大

作為中國女排甚至是中過體育的標誌性人物,郎平是很多運動員心中的偶像,她打球時就很牛,你作為後輩對這種傳奇人物敬不敬重?

郎平扣球

這不僅是一種體育精神的傳承,還有利於郎平樹立權威,這一點是其他教練難以做到的。

4.出色的臨場指揮能力

2019年6月5日,中國女排在世聯賽香港站面對日本女排,最終直落三局以3-0斬獲五連勝。

但中國女排在第一局24-22領先局點的情況下卻連丟3分,形勢一度對我們不利。

這時,郎平利用申請暫停和鷹眼挑戰的間隙給出了針對性指導,既幫助中國女排穩定軍心打好一攻,也藉此機會打亂了日本的發球和進攻節奏。

郎平指導隊員

好的教練,總能在隊員不能判斷場內局勢的情況下及時發揮作用,迅速調整戰術以避免士氣受影響,這是衡量一個優秀教練的硬指標。

而郎平,在這方面做的很出色。

競聘時,郎平提了兩個目標,一是在16年重回亞洲領先,二是爭取在奧運會上獲得獎牌。

此消息一出,當時的中國排球主教練媒體見面會上有人還提出了質疑,女子排球隊的目標為在里約奧運會上爭奪獎牌,這對新帥郎平而言是否太過急功近利?

當時的媒體質疑女排里約能否拿牌

可見當時大家對於女排姑娘們,對於郎平並不是十分有信心。

四.郎指導率隊2016年里約奧運會奪冠,2019年世界盃十連勝奪冠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我來簡單勾勒一下:

在吸納新鮮血液方面:

當徐雲麗、魏秋月、惠若琪連續遭遇傷病時,郎平在2013年發現了朱婷,2014年重點栽培袁心玥,2015年中國女排終於在周蘇紅之後,迎來了接應張常寧。

自此,「朱袁張」3張新王牌開始逐漸進入主力陣容。

在國際賽事方面:

2015年9月6日,中國女排世界盃奪冠,這是中國女排時隔11年再奪三大賽冠軍;

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四分之一賽上,中國女排拼滿五局終以3:2力克坐鎮主場的巴西女排,終結了此前面對巴西8年18連敗的尷尬紀錄。

總決賽上,中國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連扳三局,力克塞爾維亞,時隔12年再次獲得奧運冠軍。

里約奧運會上的郎平

2018年女排世錦賽上,中國女排因為張常寧腎積水尚未康復又添膝傷,隊中丁霞,林莉,龔翔宇,袁心玥等人狀態起伏很大,中國隊還是克服困難取得了季軍;

2019年9月28日,也就是昨天,中國女排3-0力克僅派出二線隊員參賽的塞爾維亞,以十連勝的戰績提前一輪衛冕世界盃冠軍。

女排奪冠

郎指導「升國旗,奏國歌」的目標實現了,下一步的目標就是一年之後的東京奧運會。

如果說,女排精神是一代人振興中華的精神寄託,那郎平則是從隊員到教練,見證了這種精神的傳承,也參與其中將這種頑強拼搏,團結奮進的力量注入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

郎平不僅為中國女排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後備人才,她也讓2013年的朱婷、2014年的袁心玥、2015年的張常寧、2016年的龔翔宇,這種一年推出一位超新星的模式成為慣例;

她還培養了安家傑在內的6位出色的中青年教練,她提出的「大國家隊理念」讓中國女排受益匪淺,受用至今;

而郎平引入的科學訓練體系包括對國外康復團隊的引進,都對未來的中國女排有著深遠的影響。

這些都預示著,中國女排在東京奧運周期後會長期保持在世界第一集團的水平上。

郎平將中國女排扶上馬,自己不放心又送了一程,怪不得很多球迷以及隊員都喊她「郎媽」,這種為了球隊鞠躬盡瘁之人,值得欽佩和愛戴。

給郎平點贊

五.郎平身上的女排精神帶給我們的啟示

女排姑娘們身上團結,拼搏,奮進的精神催人振奮,讓大家備受鼓舞,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郎平率領女排從倫敦奧運會中的低谷走出來的過程學到一些東西。

1.改變,源自認知負荷的變化

倫敦奧運會女排惜敗日本,除了自身技戰術水平的問題,還有就是我們的訓練體系以及人才儲備方面已經出現了嚴重問題。

郎平之前的幾任教練,基本還是以前的認知,他們沿用「魔鬼訓練」,雖然可以勉強支撐一陣,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時代在發展,只有改變自己的認知,學習先進的訓練方法,向一流的執教理念靠攏,儘可能地提高自己訓練體系的適用性和科學性,才能在一次次訓練中迎頭趕上。

這一切,在義大利的排球俱樂部執教十餘年的郎平可以做到

郎平引入新的訓練體系

這中認知負荷的增強,實質上就是指我們可以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接受更多對於我們有利的信息和概念,從而用於知道我們的生活,加速我們的改變進程。

方法也很簡單:

我們需要不斷接受外界的信息,然後進行有效篩選;

不要抗拒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問題,比如中國女排完全可以借鑑歐美的先進理念,因地制宜地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理念來;

不斷融合創新,形成自己的一套「打法」。

2.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郎平曾說過: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這句話其實很容易理解。

2016年,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上對陣巴西女排就是這種境況,外界各種看衰,但是我們最終3-2贏了,這個過程中女排姑娘們就踐行了「努力」的含義。

對陣巴西女排

努力是一個過程,但是這個過程紮實了,結果也就顯而易見了。

很多人習慣用結果去倒推努力的過程,如果綜合評估贏不了,那麼就不用努力了,因為他們潛意識裡覺得,即使努力了也打不過。

但是郎指導的思想是,不論結果,專注與努力的過程。

打好每一個球,攔下每一次網,盡全力去撲每一顆球,結果不會太差。

PS:

寫完文章後,手機推送來最新消息,在剛剛結束的比賽中,中國女排3-0戰勝最後一個對手阿根廷,以11戰全勝的戰績成功衛冕世界盃冠軍!

朱婷在和阿根廷女排的比賽中劈扣

魯迅曾說: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拚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我想,郎平大概就是這樣的人。

郎指導,respect!

一一END一一

Reference:

1.為什麼愛郎平:中國最早有獨立意識的職業體育人,作者吳海波

2.奧運冠軍特輯一一郎平在義大利,來源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

3.老梁講故事一一中國女排,來源老梁故事匯

4.鐵榔頭郎平:什麼是中國女排精神,來源開講啦

5.郎平與女排精神,作者劉亞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_wUufm0BMH2_cNUgNv6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