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等別人來懂你?

2019-10-11     江蘇莫愁雜誌社

溫暖 美好 獨立

人生是一個自我發現、自我給予的過程,最好的懂得永遠來自自身。

——莫愁大觀園

1 你是不是一直在等別人來懂你?

我曾經是。也許,你也是。

即便習慣孤獨的人,靈魂里也始終期待著別人的懂。

為了這個懂,許多人眼巴巴地等了一輩子。

遺憾的是,許多時候我們對他人的「懂」過於樂觀,才會盲目期待,少有作為;才會被「不懂」所傷,委屈不滿,抱怨指責。

曾有一個做銷售的男士找我談心說,他在公司吃苦受累遭白眼也就認了,可每次回到家裡,妻子還要不依不饒地折騰他。

不是說他襯衫髒得快、嘴巴有味道,就是說他不顧妻子的感受、不管孩子的冷熱。

有一次他被妻子叨叨得心煩意亂,差點從18樓跳下去。

這位男士認為,妻子在家看孩子,不該有那麼多事,她應該理解他在外面工作的艱辛,回來應該多體諒他。

而對於妻子責難他的原因,他也不得而知,只是一味地心煩。

2

我們總是期待自己什麼也不說,對方就能理解自己的一切,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總是存在的。

妻子並沒有看到丈夫工作的情景,丈夫也沒有對妻子訴說自己的壓力和心酸,她如何感同身受?

同樣,丈夫沒有體驗過妻子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孤獨和無助,而妻子也沒有正面表述自己的情感,因此,丈夫把妻子懷著不滿的叨叨當成是無理取鬧了。

心有靈犀之所以成為美談佳話,恰恰是因為它的稀缺。

而我們,常常是無比希冀又無比懶惰地坐等這份稀缺。

更多時候是我們沒給機會讓別人懂,理所當然地認為對方應該明白自己的感受,看穿自己的心思。

有一個文藝女生,喜歡與戀人玩神秘含蓄浪漫的遊戲:用生氣表達高興,用疏離表達親昵。

哪知道,她遇到的人總是完全讀不懂她的潛台詞,無法配合她的晦澀艱深。

於是,神秘含蓄浪漫玩成了雞同鴨講,結果自然是失望乃至絕望,女生兩次自殺,幸好獲救。

何苦?神秘含蓄浪漫也要有基礎有鋪墊,如果沒有,不如直抒胸臆,畢竟這樣可以讓對方明白你的需求。

「認識你自己」對我們來說本來就是一個難題,而當我們在還沒讀懂自己的時候,卻要求他人要懂自己。

這種毫無道理的期待、毫無邊界的強求,很難找到讓人理解的正確打開方式。

3 那麼,如何才能讓別人懂你呢?

當然是敞開自己。

當我們敞開自己地表達想法和需求時,對方才能理解我們的感受,才有可能設身處地地為我們著想。

如果雙方都能敞開地去交流,不僅能促進彼此的理解,還能使雙方的關係更加融洽。

感知他人、理解他人同樣重要。

當我們希望被人懂得,希望在他人心中有存在感時,我們也需認真地去感知他人,了解他人。

懂得是雙向的,需要呼應的。

提高自我認知亦不可缺。

最多的懂,最大的愛,也不能代替自省和對自我認識的獲得。

人生是一個自我發現、自我給予的過程,最好的懂得永遠來自自身。

哪怕無人能懂,我心自是安寧。

並且,它會因為不斷地自給自足,變得飽滿豐盈。

編輯:葉 心

審核:楊易霖

莫愁大觀園

微信號:mochouzazhi

有溫度 有態度 有深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H99xG0BMH2_cNUg_L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