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轉行,但不知道適不適合?懂了這個定律,很快就有答案

2019-08-04     亞美呀

一、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那是因為你不懂「榴槤定律」

有個網友私信我說,她想轉行做運營,但是自己沒接觸過這行,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

我問她,你了解過運營崗嗎,知道崗位職責和要具備的能力不?

她說,了解過。

那有去嘗試過不?比如運營一個自媒體帳號。

她說沒有。

其實這跟當初的我一樣,轉行之初,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去思考轉行這件事,也去各個平台了解運營相關的內容。

做了很多功課,確定了自己對運營感興趣。但是遲遲沒有去行動,只是去自我懷疑,我真的適合嗎?

沒有誰天生就適合做什麼崗位,關鍵看自己能不能邁出第一步,去為這個崗位做些嘗試。

這也就跟很多職場新人一樣,犯的是「榴槤定律」。

如果去問一個從沒有吃過榴槤的人,「你喜歡吃榴槤嗎?」他是無法回答的——他既不能說他愛吃,也不能說他不愛吃。」對於缺乏職業視野但又不去主動了解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這個網友如果去嘗試,去體驗,也不會再懷疑自己適不適合,而是早有答案。

二、職場中不懂「榴槤定律」,也會多踩幾個坑

不懂「榴槤定律」的人,也就不會知道,行動是獲取反饋最直接的方式。在職場中,也容易踩到一些坑,這裡主要講以下三種。

(一)容易錯失機遇

同一天入職的小A和小C ,能力都很出眾。

不同的是,小A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而小C的性格是力求穩妥,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去做事。

有一天,主管需要安排一個人跟著她一起出差,去對接一些業務。小A和小C之前都沒有出過差。

在小C還在心裡問自己,我能行不的時候,小A跟主管說,我去吧。

出差回來後,小C找到小A問,出差好應對不?

小A說,主管帶著我,沒我想像中的那麼難,我剛開始也有點擔心呢。

後來小A又主動給自己攬了不少活,能力提升的很快。

而小C和小A 的差距也就隨之慢慢拉大了。

職場很現實,你不做的,自會有別人去做,之後也不要怪別人比你晉升的快。

畢竟,當初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你不跑,也不能怪別人跑到你前面去了。

(二)止步不前,被別人趕超

別人已經開始嘗試了,你還在猶豫不決 ,不去了解,不去體驗,那談什麼進步呢?

小D工作五年了,還沒有一個新人晉升的快。

是為什麼呢?

工作前兩年小D還會思考研究業務,在開會討論和各種頭腦風暴中也主動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新鮮勁兒過去後,小D覺得工作已經得心應手了,也沒有再去繼續更新疊代自己工作方法。

但是新人沒有,新人在學習了前輩的經驗方法後,還像兩年前的小D一樣,積極探索一些精進的方法。

一個人在站著不動的時候,雖然沒有退步,但是後面有人趕超過來後,也就意味著他已經退步了。

(三)才華無法施展,被別人認為沒能力

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果伯樂出現時 ,千里馬還默默無聞,不顯山露水,那伯樂也沒法識出千里馬。

有才能沒表現出來,那旁人也不知道你有幾分才能。

而且,長時間默默無聞,領導可能也會覺得你真的沒能力。

三、這三招,讓你更了解自己的能力

如果只是默默做事,不主動了解,不爭取機會表現自己,那也就不會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你可以嘗試一下這些方法。

(一)主動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業務或是公司自身存在的問題。

但是在提出問題時,也要掌握相應的方法。

01、發現問題

能發現問題,除了善於觀察,有敏銳性外,還要善於思考。

比如,公司往某平台上傳了一個視頻,讓大家有時間也去學習一下。

可能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照做。

但是小A在當天就抽空去聽了,在聽的過程中發現視頻里的某個片段有雜音。

這個就是發現了問題。

02、分析問題

發現問題後,如果小A只說,上傳的視頻里有雜音,這肯定不行。

公司需要問題的解決者,而不是只需要一個問題的發現者。

小A的做法是,重新去看視頻,並記錄整個視頻中出現雜音的時間,接著去想,如何去解決?

03、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想清楚了以後,小A就先給負責人發了視頻連結,接著說,這個視頻XX分XX秒之後,雜音比較明顯,影響了觀看體驗,建議使用降噪工具或是重新去錄的方法減少雜音,您覺得怎麼樣?

而很快,負責人回覆說,會重新去錄。

這些事情也不是小A必須去做的, 但是她做了,而且也幫負責人想了解決方案,負責人只需要做個選擇題就可以了。

而大多數人,只會給領導出簡答題,而不是選擇題。

(二)把自己當作一個品牌去推廣

有些事 ,是自己做了才知道能不能做好。

就像前文中的小A 和小C,她們之前都沒出過差,只有去過了,才能知道自己能不能行。

也就需要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嘗試,懷疑和等待往往是沒有什麼結果的。

這也是一個把自己推廣出去的過程,增加了個人曝光,以後有事情領導也能考慮到你。

01、給自己定位

品牌有定位,在職場中推廣自己也是一樣,要先了解自己的做事風格。

比如,你也像小A那樣,是積極主動型的,那就儘量多去了解公司業務的最新動態,並去了解市場走向、趨勢,或是競品的最新動態,看能否給公司提出些實用型的建議。

我們越是有意識地往一個方向塑造自己,也越能通過正向反饋給自己更多的正強化。

02、考慮受眾

受眾是自己部門的同事和領導,以及和自己部門業務有關聯的人。

越多的人知道你,了解你做過的事,以後有事情能想到你的機率也會更大。

這也是心理學中說的「曝光效應」,指的是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

03、增加曝光

曝光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彙報、分享。

彙報,彙報並不是只說結果,需要從方方面面入手,包括領導關注的重點,概述和細節,彙報的時候,輔以數據圖標,會更直觀一些。

分享,內容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工作中做得好的案例總結或是直接學習研究出的一個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善於總結出來,並分享給組內或是部門相關的其他人,影響力會逐漸擴大,以後有同事遇到相關問題也會第一時間想到你。

(三)主動與團隊靠攏,擔責任

機會不是放在你面前等著被選擇,往往需要你去爭取。

初到一個公司,對公司業務還不熟悉時,可以通過這些方式提升自己的參與感,並尋找機會。

01、開會時,認真記錄

開會的時候,認真記下每個人發言的關鍵詞,這種方式能最快了解到每個人所負責的事,以及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02、自己分內的事,不出紕漏

部門給自己安排的事情,也是緊急必要事件,需要盡職盡責地做好。

03、思考自己還能做些什麼

在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後,也不要讓自己閒著,可以去想想,自己可以幫助同事做些什麼,可能有些事自己還沒接觸過,但正是沒接觸過的事情,也能讓自己得到更多的成長。


如果你想更了解自己,想知道自己能有多大的潛能,不妨先行動起來,「小步快跑,快速疊代」,在行動中獲得反饋,由反饋再復盤總結,你會成長的更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BDrYGwBUcHTFCnfcoG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