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福州|郎官巷裡的「中國西學第一人」

2021-03-19   福州新聞網

原標題:聽福州|郎官巷裡的「中國西學第一人」

建議佩戴耳機,獲得更佳收聽體驗

過東街口前氣派的南后街大門,往前步行十餘米,舉身向左,可見郎官巷靜靜等候的身影。

在中華民族最風雨飄搖的年代,這短短百餘米的小徑旁,居住過一位救民族於危難、興新學之明義的大家—— 嚴復

嚴復故居 位於郎官巷北側二十號,門面素樸,玄漆脫落,露出原木的蝕痕,石基上的雕花已面目不清。

如今,整座宅院改建為嚴復紀念館,陳列著嚴復生平的點滴記錄。

嚴復出生於福州陽岐,留學歸國後,擔任北洋水師總教習,專注培養海軍中堅力量。

然而,1894年黃海海面上的一聲炮響,轟碎了清軍海防最後的希望。他意識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只是幻影,中國想要復興,必須從根本上革除舊制,推行新學。

1897年,他開始辦報譯文,一句「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振聾發聵。嚴復一生社科譯作頗豐,為西方資產階級理論在中國的推廣,作出了巨大貢獻。

棄工從文的嚴復,見過光緒帝起意維新時眼中的亮光,也見過戊戌六君子鐵骨濺血的慘像;見過辛亥革命大旗下高歌的民眾,也見過袁世凱復辟時無可奈何的志士。

重擔壓垮了他的身體,但他堅持拖著病軀四處奔走。直到1920年,嚴復似乎感覺到自己大限將至,選擇回歸故鄉,休憩在郎官巷的小樓上。

郎官巷偏居三坊七巷的一隅,道狹徑曲,很是幽靜。宅院仿清規建造,門亘插屏,天井三面環廊,主座面闊三間,嚴整舒朗。

但比起莊重的正廳,嚴復更喜歡北側兩層高的西式花廳。

步入前廊西側的小門,抬頭仰望窗欞斑駁,可依稀想像嚴復伏案治學的場景:復長住此地時,已為哮喘困擾多年,白天的大多數時光,都坐在花廳二樓靜養,一隻手執書,一隻手時不時掩面止喘,花廳窗下小樹經風的沙沙聲里,總有嚴復充滿力不從心的咳與嘆。

此時的中華大地即將迎來一段動盪不安的歲月,中國社會也將發生一場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嚴復再沒有力氣見證這一切,1921年10月27日,他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彷如二十五年前威海衛的海浪再起,又一縷英魂收歸歷史長河。

再見到北洋水師的朋輩,他也許會悲嘆,外敵掠侵之險未經解除,民族復興的曙光尚在遠方;但對後人來說, 嚴復之名,早已深深嵌入近代中國思想史

他筆下一篇篇「信、達、雅」的新社會、新政治、新科學,作為中國維新道路上警鐘和燈塔,時至今日,依然提醒後世,不忘歷史,不忘我們來時的路。

這一次,我們在郎官巷的嚴復故居,厝里有故事,期待下一次,繼續在福州的街頭巷尾中相遇。

本期主播禮禮

星光下褪去疲憊

帶你一起

從街頭到巷尾

hi~

這裡有一則重要通知~

聽福州「尋找計劃」

已經啟動啦!

尋找故事、尋找聲音、尋找美圖

戳下圖立即參與

我們一起

讓所有人聽見不一樣的福州

尋找計劃

另外,除了微信

大家現在可以在喜馬拉雅

收聽我們的節目啦啦啦啦

喜馬拉雅

加入【聽福州聽友群】

一起聊聊福州的城市記憶

群內還將不定期發放福利

期待你的加入

文字筱雅(實習生)

攝影:林鴻傑

後期:林羽晗

設計:馬沄欽

編輯:王婧

監製:劉夢霆 申哲

節目總監:劉必泳

總策劃: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