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噸一元和1噸一百元,哪個更值錢?也許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2020-09-02     趣說歷史觀

原標題:100噸一元和1噸一百元,哪個更值錢?也許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在《小雅.菁菁者我》中,有一句詩提到了貨幣:「既見君子,賜我百朋。」「百朋」指的是貝幣,這是我國最早的貨幣。另外,《氓》中的「布」也是當時的一種貨幣:「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實際上,我國貨幣的發展史古老而悠久,在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特點,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媒介也有多不同。

中國的貨幣已經有4000年歷史,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上文提到,貝幣是我國最早的貨幣,海邊的貝殼便是製造貨幣的原材料,獲取方式不難。不過,隨著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貨幣的形態也發生了改變。在黃帝後期,銅仿貝與錢鎛(布)逐漸流行於黃河中下游一帶,它們取代了貝幣,開始充當一般等價物,用於原始的商品交換。

商周時期,天然海貝雖然仍是通用貨幣,但由於造假簡單,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會真假摻用,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破壞交易的平等性。因此,隨著金屬製造業的日漸成熟,統治階級掌握了絕對的貨幣發行權,民間幾乎沒有冶鍊金屬的機會和資格,貨幣形式得以進步、統一。於是,商王就大力推廣起金屬貨幣,改變了最初的貨幣形式,使其得到進一步發展。

實際上,每當改朝換代之際,新一代統治者都會在經濟上實行統一貨幣的舉措,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便是一個典型代表。當然,打造貨幣的原材料也在不斷更新,從最初的貝、青銅,逐漸演化為鐵、金、銀。另外,王莽當權時,還曾將「龜」作為流通貨幣,這種情況在歷史上也是比較少見的。

到了現代社會,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擺脫以金、銀為標準的傳統結算模式,中國通用的貨幣改為了「人民幣」,包括紙幣和硬幣。然而迄今為止,儘管人民幣已經發行了5套,但科技進步的潮流仍無法阻擋,數字貨幣、虛擬貨幣、無實物交易等方式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當代年輕人已經很少見到紙幣了。正因如此,關於紙幣的價值,已經很少有人能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那麼問題來了:100噸一元和一噸100元的紙幣相比,究竟哪個更值錢呢?

乍一看,1噸100元的紙幣一定更值錢,畢竟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趙德漢擺滿房間2.3億現金的鏡頭實在太具有衝擊力了。不過,正所謂「量變引起質變」,若要計算100噸一元和一噸100元的紙幣的價值,就一定要知道它們單張面額的重量。第5套人民幣100元的重量約為1.15克每張,1元的重量約為0.74克每張。因此,1噸100元紙幣的總金額為8700萬元;100噸一元鈔票的總金額為1.35億元,高下立判。

不過,若考慮到實用性和「面子」問題,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1噸100元紙幣,因為有的時候,使用一張100元和100張一元的紙幣,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wCITHQBeElxlkkaSj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