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前幾天老爸過生日,我們一大家人小小的團聚了一下。在聊天的時候,兩個嫂子互相問孩子們考試怎麼樣。總體的反應就是考得不好,還各種挑孩子的毛病「太粗心了」、「平時上課就不認真」、「根本就不是學習的料」等等。二嫂說假期都不允許孩子看電視,要一直盯著她寫作業、背書。還說之前答應的考好了要給侄女買平衡車,現在也取消了。其實大多數的家長都和我家嫂子們一樣,對孩子的考試成績很在意,考好了全家開心;考不好,孩子也覺得很愧疚,家人也跟著憂慮。事實上,家長的這些做法應該得到改變了。比起關注孩子的分數,家長更應該做好這些事。
1. 幫助孩子分析試卷
考試結束,孩子的成績已然成為定局,或好或壞,都無法改變。家長要做的是,拿到孩子的試卷,幫助孩子一起分析。從試卷中發現,孩子是基礎問題錯的多,還是難一點的題錯的多。如果是基礎題錯的多,那是孩子學的不紮實,還是做題習慣不好,同時告訴孩子之後應該怎麼做。如果孩子是後面的大題錯的多,那可能平時需要多提升孩子的拓展能力。只有幫助孩子找到考試時犯的錯,以及犯錯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2. 多鼓勵少批評
孩子考不好,最難過的是誰?一定是孩子。從內心來講,孩子都是想要考好的。只是出於各種原因,沒能取得理想的成績。所以說,這個時候孩子本身就已經很難過了,他們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和鼓勵。如果父母一個勁的批評孩子「太笨了」、「豬腦子」、「不適合學習」等等,只會讓孩子更加沮喪、自卑,甚至充滿負罪感。所以,面對沒有考好的孩子,家長還是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吧。相信孩子除了考試成績不佳,也有很多的優點,肯定孩子的這些優點,然後告訴孩子「沒關係,這次考試不代表什麼。相信你只要能改掉之前的壞習慣,一定能取得好成績的。」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能夠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支持和鼓勵有多重要。這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
3. 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有多少家長只看中孩子的考試成績,對孩子的其他問題很少關心。其實在一個學期結束後,家長可以找個時間和孩子好好聊聊。談談孩子這一學期的收穫,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需要爸爸媽媽做些什麼等等。這樣做不僅能拉進親子間的關係,也能讓父母更多的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孩子把自己封閉起來,有什麼都不願說出來。
4. 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學習成績,除了是孩子的學習成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能反應出家長教育的效果。有些家長在學習上逼迫孩子太緊,干涉的太多。導致孩子在學習上失去了自主權,慢慢對學習產生厭惡,這樣自然是難考好的。有些家長的做法恰恰相反,他們對孩子的學習從不過問,平時也不怎麼輔導孩子,只顧玩手機、看電視,只會在孩子考不好的時候罵幾句。在這種沒有學習氛圍中生活,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也很正常。所以家長一定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哪方面做的不到位,以後應該怎麼做才對孩子有幫助。
淘媽說:孩子的一次期末成績,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未來。比起分數,成績背後反映出的問題才更值得父母關注。你是如何看待孩子的考試成績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