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耳機標配?骨傳導在民用領域的機會有多大

2019-12-21     國際電子商情

在TWS耳機大受歡迎的當下,市面上也出現了一些骨傳導耳機品牌。與普通的氣傳導耳機不同,佩戴骨傳導耳機不用堵塞耳道,較受戶外運動愛好者的歡迎。較之如日中天的TWS耳機,骨傳導耳機當前的出貨量並不算多。不過,骨傳導技術在民用領域已經有了較好的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骨傳導技術已經在TWS耳機中暫露頭角,預計未來將成為中高端TWS耳機的標配。這也給行業帶來新的機會,而這個機會有多大?《國際電子商情》將在本文做探討。

表1 骨傳導技術與氣傳導技術的區別

據了解,骨傳導技術可細分為骨傳導揚聲器和骨傳導麥克風。其中,前者主要用於受話(聽取聲音),在助聽器設備上有較好的應用;後者主要用於送話(收集聲音),主要應用在TWS耳機中。另外,還有融合兩類技術的設備,比如軍用通訊設備、消防通訊設備以及骨傳導耳機。本文只探討骨傳導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應用。

骨傳導耳機的應用

·潛在用戶基數大

「如何把一副耳機賣給聽力障礙者?」也許會有人覺得這不可能。但骨傳導耳機在這類人群中還真的有市場。骨傳導耳機一般將振動單元貼在人耳前方的顳骨突起處,可以很好的解決聽診效應、耳壓差異問題。由於繞開了耳道、鼓膜,直接通過振動單元推動顳骨,使聲音達到內耳耳蝸,骨傳導耳機也滿足傳導性聽力障礙者(因外耳、中耳病變引發耳聾的人群)的訴求。

世衛組織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約4.66億人存在殘疾性聽力損失,占全球總人口的5%。到2050年將有9億人有衰退性聽力損失,相當於每10人中有1人聽力衰退。該數據意味著,在全球受聽力問題困擾的人群在增加,這是骨傳導耳機的潛在機會。

同時,佩戴骨傳導耳機不影響對周圍環境音的獲取,這也使得該類型的耳機非常適合在戶外時使用。以中國為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有近4億人經常參加體育鍛鍊。在此基礎上,天貓在《2019運動消費趨勢報告》統計,按全國13.9億人的基數計算,阿里經濟體內經常鍛鍊的實際人數為2.76億。龐大的受眾基礎,這也是絕大多數骨傳導耳機定位為運動耳機的原因所在。

·以「衛生、安全」為賣點

為了有更好的降噪效果,TWS耳機有向入耳式(耳塞式)設計發展的趨勢。入耳式耳機佩戴時要深入耳道,對耳膜壓力較大,而骨傳導耳機不接觸耳道,相關廠家打出了「更安全、衛生,佩戴更舒適」的賣點。 不過,雖然骨傳導耳機的有較好的降噪效果,但是在較為嘈雜的應用中,受環境音影響,需要大音量才能聽得清楚。有部分消費者反饋,當音量過大時骨傳導耳機可能會震得人頭暈。此外,骨傳導耳機的低音和高音不明顯,也普遍存在漏音的現象,在同等價位的情況下,音質比不上有線耳機和TWS耳機。

·有哪些市場應用?

目前市面上的骨傳導耳機均以運動耳機的形式出現。中國骨傳導耳機市場主要由韶音(AfterShokz)、earsopen(EO)、Nineka南卡、愛國者、序歌、HFO、紐曼、SNBEI、唯動、谷施等品牌占領。主晶片方面,高通有較好的表現。斯泰克骨傳導耳機採用高通QCC3003主控晶片,愛國者G06骨傳導藍牙耳機採用高通CSR8645藍牙主控晶片。

實際上,早在2013年的CES展,谷歌眼鏡的推出帶火了「真正的骨傳導耳機」的概念。除了運動耳機的定位之外,眼鏡+骨傳導耳機結合的應用也值得探討。

TWS耳機的應用

業界已經達成共識,即:TWS耳機不止是聽音樂的工具,還將是語音交互的入口。因此,在TWS耳機中集成豐富的語音功能非常重要。以蘋果的AirPods系列耳機為例,其機身內部集成了骨聲紋識別技術和骨傳導上行降噪技術,骨聲紋識別技術為其帶來了更好的語音識別能力,骨傳導上行降噪技術為其帶來了更好的通話降噪效果。

表2 骨聲紋識別技術的信息

骨聲紋識別技術是在聲紋的基礎上增加了骨紋識別技術,經過雙重識別之後可得到更精準的結果。內置骨聲紋識別的無線耳機,通過感應頭部骨骼的振動,來判斷是否是機主的聲音,並作出響應,這樣能大大降低誤觸發機率。

隨著耳機成為語音互動的入口,語音識別能力將更重要。骨聲紋識別技術有較高的精準度、積極的響應速度,在耳機領域有發展潛力很大。該技術在TWS耳機上已有較好的應用,AirPods系列耳機、VIVO TWS Earphone、HUAWEI FreeBuds 2 Pro等已經搭載該技術。

表3 藍牙耳機的降噪類型

藍牙耳機的降噪又可為被動降噪、ANC主動降噪和CVC降噪等。其中,被動降噪採用入耳式設計,耳機由矽膠套塞入耳道,能起到非常好的隔離外界聲音的作用。該類降噪方式不以降低音質為代價,一般也為注重音質的音頻廠採用;ANC主動降噪的降噪效果好,但適用範圍有限,可用於高鐵、飛機等特殊場合,對偶發性的無規律噪音無效。同時,該類降噪方式並不是無損音質,且只對中低頻噪音有效;CVC降噪又稱上行降噪,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讓耳機中的麥克風、骨傳導傳感器、聲音編碼器等一系列器件及在相關算法作用下,儘量減少無用信號且保留有用信號。據悉,AirPods系列產品採用了骨傳導上行降噪技術,它能保證在喧囂的環境中,對方也能聽清楚你的聲音。

當前,手機廠以半入耳外形的TWS耳機為主,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這類形態的耳機能更高效地把耳軟骨的振動傳遞給加速度傳感器,這樣上行骨傳導能得到更高信噪比的信號,藍牙晶片計算能力與功耗也得到更好的優化。

但AirPods Pro開始採用入耳式外形,綜合被動降噪,給耳機帶來更好的降噪效果。一經發售,AirPods Pro就受到了全球各國市場的熱捧。分析機構預計,蘋果公司2019年款AirPods出貨量將達6500萬,2020年則可能會達到8500萬至9000萬。

AirPods Pro的熱銷勢必將帶動TWS耳機外形設計的新風潮,也將給其他手機廠帶來更大的挑戰。如何在降噪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成為各廠家亟待解決的難題。

總結:國內骨傳導技術仍待發展

從應用在軍事/醫療領域到民用領域,骨傳導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較好的應用。只是國內骨傳導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應用起步較晚,內因受限於算法技術積累不足,藍牙晶片算力、能耗比不足,市場驗證不足,產品骨導結構設計經驗不足,製造工藝不成熟等多種因素的限制仍待進一步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sjlJm8BMH2_cNUgAi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