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母胎單身,這些女孩就是醜八怪,性格缺陷?
前兩天陪朋友去試婚紗,我試伴娘服,坦誠相見的瞬間,幫我換衣服的工作人員說,如果你要結婚,就要減肥了。
我調侃說:「對象都沒有呢。」
工作人員問我:「你多大了?」
我說:「90年,快30了。」
工作人員說:「那是該著急了。如果有對象,覺得不錯,趕緊了吧。」
30歲,好像是女人的分水嶺。如果30歲沒有結婚,沒有生孩子,你一定會被冠上,大齡剩女,性格缺陷……的標籤。
你以為這是現在身處城市女人最大的悲哀嗎?她們可能面臨青春流逝的焦慮,被一群人挑挑揀揀,被阿姨媽媽,甚至被陌生人指指點點。但30歲單身,都不是最慘的。
30歲,母胎單身,好像比大齡剩女,離過婚還糟糕
最近,一個婚戀網站發布一個調查,其中有一個非常戲劇化的故事:
「一個條件很好的88年姑娘,2017年12月,那年她29歲,公開徵友是應者雲集;
而到了2018年1月,相應男生瞬間蒸發80%。」
29歲和30歲的差距,僅僅1個月,但流失率是80%。
而更可怕的還在後頭。
該婚戀網站還發布了一項調查結果,男生覺得跟一個沒有戀愛經歷的女生在一起,很累,「如果女生年過30還沒有戀愛過,第一反應不是『女生單純我喜歡』,而是『她會不會有問題』。」
但是,挖掘身邊30歲,母胎單身的女生,你覺得她們真的是又丑又有性格缺陷的嘛?
房子、貓和自己,這是自己唯一可以負荷的了
豆瓣評分9的一部小眾冷門電視劇《今生是第一次》,講述的就是一個母胎單身30年,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的普通女生,工作6年依然是助理編劇,曖昧3年同事突然戀愛,自己還貸的房子被弟弟侵占後,只能與不需要保證金,但需要租金的房奴男主同居的故事。
男主角說,房貸,貓和自己,是我現在唯一可以負荷的了。
女主角說,養活自己就很難了,還談什麼戀愛。
而大部分在城市打拚的女生,與其說「養不活自己」,更多的是時間只能夠負荷自己。
Apink孫娜恩就曾經說自己非常嚮往戀愛,還參加了《我們結婚了》模擬婚姻生活;粉墨的Rose也母胎單身至今,說被公司政策影響。不過,從她們的通告數量看,實在找不到空隙負荷戀愛。
這次採訪的幾個女生,都有一個共同的困境,工作時間不規律,往往一加班就到十一二點;雖然工資很夠花,生活沒壓力,但是玩的那群人也都是幾年來累計下來,依然單身的朋友;她們的生活好像很豐富多彩,逛展看書,學這學那,健身跑步……好像時間都是給自己的,但好像一點時間空隙都沒有。
我問她們,如果遇到喜歡的男生你會去追嗎?
她們的答案如出一轍,不假思索地回答,會啊;但又思忖了一下,好像也很難遇到讓我想追的男孩紙了吧。
如果婚姻沒有1+1>2,我為什麼要談戀愛?
「如果結婚的預期效益大於單身時的預期效益,人們才會選擇結婚。」但人又是很奇怪的動物,單純的利益捆綁不是婚姻,婚姻也必須由愛情開始。
當我問到那些母胎單身的人,為什麼單身至今,其中有個想了很久回答我:「我覺得我不需要愛情啊。我父母很愛我,朋友也很愛我,我又不缺那個人愛我,所以我也不急。」
她看到身邊,幾乎所有的愛情和婚姻,都以慘烈,不幸的結果收場,她並沒有看出來戀愛有什麼快樂。而另一波人,她們因為擔心戀愛後,可能需要面對分手的悲痛,決定還是不要開始比較穩妥。
愛情和婚姻,本該存在在兩個維度,可能還互相黏連。可是大部分至今還母胎單身的人,都認為婚姻和愛情本是一體。婚姻意味著結果和生活,而戀愛,本該只有愛情啊。不要因為恐懼結果,而放棄戀愛本身。
只有「人」活在「年齡」的漩渦里
《今生是第一次》第一集,男主角關於「新皮質」的觀點,當時治癒了女主角,也治癒了很多人。「對於貓來說,每天都是今天。」只有人,困頓於時間。
與其說,這些女孩是被剩下的,那我更加覺得,這些30歲依然母胎單身的人,是自己選擇單身的。她們雖然生理年齡到達30歲,但她們的心理活在18歲,幻想著理想化的愛情。
那份愛情,或許需要財務和社會地位,但更需要一份純粹的,充滿幸福,沒有生活糟粕的感情。她們在戀愛這件事,或許比所有人都執拗,但她們對於它的期待和要求卻也更高。
就像最後,女主角和男主角共同承擔起了房貸,生活AA,丟掉雙方家庭的傳統(祭祀不回家做飯……)只沉浸在自己的愛情生活里。
這樣又有什麼不好呢?為什麼你覺得她們遇不到呢?
圖源:豆瓣,微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ql2220BMH2_cNUg_y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