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孩子已經變了,別拿孩子和你小時候比

2019-06-17   巴布閱讀館

家長們總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帶!

老師們也總說: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孩子!

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真的像長輩和老師口中說的那樣不堪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特聘高級諮詢師陳默教授對此怎麼看。


陳默教授講座實錄稿)

作者簡介:

陳默,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特聘高級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基礎教育專委會秘書長。

希望各位老師和家長在看完之後,能跟上孩子的腳步,一起共同進步。

教育不是為了教人謀生,而是教人創造生活

你有沒有想過,從80年代開始,孩子們的成長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現在面對的教育對象是90後和00後,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也是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成長起來的一輩人。

其實孩子們也有很多苦惱,只是我們沒有深入了解。時代在變,老師和家長們的教育觀念也應該轉變,下面這篇文章作者深入地探討了90和00後這一輩人的成長軌跡,以及心理狀態。

正如教育家懷特所言:「教育不是為了教人謀生,而是教人創造生活。」

現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難,難在什麼地方?

難在我們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論和問題需要面對。各位父母,我先問你們一個問題,你了解現在的孩子嗎?


我在這個問題上很有發言權,因為近20年來,我大概接觸了8000個家庭案例。

當今的孩子是怎麼回事?當今的孩子是什麼人?我們要從本質上來把握。假如我們不能從本質上來把握,學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不會在點子上。

我們的需要開始變得不一樣了,人對人的需要不一樣了,家長對孩子的需要不一樣了,社會對人的需要不一樣,人對社會的需要不一樣了。


當今的孩子背負著沉重的情感負擔

回想我們小時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難投入過多的關注在某一個孩子身上。

但是現在的孩子是什麼樣?上海這樣的城市裡,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有六個人圍著他,這六個人會把最好的付出給他。那麼六個人愛一個孩子,你能體會到這個孩子的感受嗎?你知道這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嗎?他內心裏面的苦悶你知道嗎?

我們能看到現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學業壓力,這只是顯性的,而隱性的東西是孩子們整天跟焦慮高危人群在一起,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師。

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學校、在家裡都要面對一群焦慮的人,人人對孩子拉橡皮筋,老師在學校里不停強調考試、學習;孩子回到家,家長也在強調考試、學習,那孩子可能就完了。


跟焦慮的人在一起,會疲憊不堪,我們孩子所遇到的壓力是全世界沒有的。

當今的孩子對話語權要求很高

現在孩子的第二個特徵是對話語權要求非常高。這絕對是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在中國幾千年來是沒有的。

我有時候在思考,獨生子女政策雖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會推動民主進程。為什麼呢?

首先,人的環境不一樣。我們小時候被教育成「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我們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

現在孩子的生活是這樣的,他在家裡沒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對話,為什麼你說話我不可以說話呢?

因為你不了解他話語權要求很高,你沒有給他平等的對話。

當今都市孩子現實感非常弱

當今都市孩子現實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結果。我們的孩子從小到大一切現實事務都被替代了,他們只知道好好學習,而我們的學校也沒有提供給孩子處理事務的可能性,除了學習和補課沒有其他活動。


孩子在現代化的電腦世界裡生活,現實感很弱。他們在虛擬的世界體會到真實感,在真實的世界裡有虛擬感,這就是他們的特徵。

因為孩子們現實感很弱,學校應該提供這種幫助,模擬法庭,模擬超市,模擬社區……去搞這些東西。

當今的孩子對個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

我們來看他們還有一個特徵,個性化要求非常高。

我們小時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裡的一粒沙」,現在的孩子是「我來過了,雁過留聲,你們怎麼可以不知道我來過?」他必須要展現個性。

那麼我們的教育允許嗎?設計出來讓他展現個性的平台了嗎?我們班級的班會課是不是提供了呢?

各位注意,我們培養孩子健康是很要緊的,所以要充分滿足他的個性展現,我們的學校德育活動要有這樣的意識。

以上就是我今天所要講的,我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父母或者老師,可以重新了解下這代人他們到底需要什麼。

來源:網絡整理,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