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贊!揭秘北京四大名橋之一,房山這座至今鮮為人知

2019-09-18   房山旅遊

在房山

有這樣一座名橋

被稱為

「北京四大名橋」之一

如今卻鮮為人知

它的規模不遜於盧溝橋

在房山矗立了四百餘年

它就是今天的主人公

房山第一大橋——琉璃河大橋

關於房山琉璃河大橋

琉璃河大橋在北京市房山區東南端的琉璃河鎮境內,大橋位於琉璃河段的京石公路上,是房山區境內最大的石拱橋,其規模僅次於盧溝橋。琉璃河大橋,是北京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石橋之一。



圖片來源:百度地圖

琉璃河又名大石河,古稱聖水,流經這裡東行,匯入拒馬河,每到汛期,原建木橋常被沖毀。嘉靖十八年(1539年),修此橋。嘉靖二十五年建成。石橋南北向,橫跨琉璃河上,全長165.5米,寬10.3米,高8餘米,共11孔,中孔最大。拱券正中雕有精美的獸頭。橋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砌築,橋上建有實心欄板和望柱,其上均雕有海棠線等紋飾。



嘉靖四十年(1561年),向南北兩方督修路堤。堤寬19.8米,高近4米,總長約2000米。堤面鋪以巨型條石,從修橋到路堤建成,前後20餘年。


琉璃河大橋,圖片來源:網絡

【修復歷史】

由於琉璃河大橋所處地勢低洼,「每遇溽暑水發,環橋南北盡為巨濤,難以越渡」,交通受阻。嘉靖四十(1561年)仲冬,明世宗欽降帑銀8萬兩,令徐杲總理,治理水患。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孟冬,由徐杲規劃,郎中王尚直、員外郎魯一經、內官監太監楊用分理,在橋兩端用條石修築2堤,「各長500餘丈」,一是自石橋北端鋪設到劉李店村,一是自石橋南端鋪設到琉璃河鎮內大街南口,俗稱「五里長街」。在橋北路堤中段添設獨孔小橋一座,「長4丈5寸、闊3丈5尺、高1丈3尺5寸,並設水溝8道,以殺水勢」。這次維修也可以說是琉璃河石橋的續建工程。

琉璃河大橋曾進行過5次大修繕,分別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 、20世紀50年代,最近一次是2001年。



古代琉璃河位置,圖片來源:考古中國

琉璃河如一條美麗的紋飾,裝飾著水網密布的北京。如今它河水碧綠,兩岸綠植成蔭,可你是否知道百年前它的波濤洶湧?房山琉璃河大橋,已在琉璃河上矗立了四百餘年。生在青山綠水的美麗琉璃河(大石河水系)上,卻也因這雨季湍急的河水承受了不少波折。

圖片來源:網絡

房山第一大橋琉璃河大橋,擁有和盧溝橋一般的規模,十一孔石券連接著兩岸河畔,兩千米長的路堤更是有「五里長街」的美譽。曾經這裡氣派華麗,作為連接南北交通的紐帶,肩負著促進南北經濟通順的重大使命而屹立百年,振興了古時房山地區的經濟。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1999年,橋西側建成了新的琉璃河橋,從此它便成為文物橋,被保護起來。如今乘車從新琉璃河橋經過,遠遠就能望見這座大橋,大橋精緻美觀,走近可見到橋面並不十分平整,縫隙之間長出了些雜草,卻讓整座橋看上去更有歷史味道。

橋身上的「吸水獸」

「良鄉八景」第一景

房山琉璃河大橋被譽為古代「良鄉八景」第一景——「燕古長橋」,巨大的漢白玉石塊在千百年來早已變成大橋的鎧甲,大橋周邊自然景色優美,道路兩旁低垂的楊柳,水中嬉戲的禽畜,從房山上空向下遙遙看去,仿佛是婀姿琉璃河上的一個玉扣穿插其間。



現在的琉璃河大橋和西側新橋

如今琉璃河大橋已經不再起橋樑作用了,而成了人們遊覽之地。現在橋岸邊,把附近的石碑都集中在這裡展示,有些是記錄琉璃河大橋修繕的歷史;有些是記錄附近的廟宇道觀;有些是記錄王侯將相的墓地,這些石碑增加了琉璃河大橋的歷史氣息和文化內涵。


四百餘年來

琉璃河大橋帶著滄桑歲月的厚重

穿越歷史從古老的時代馳來

斑駁的石板

剝落的欄杆

它依舊站立在這裡

它就是北京四大名橋之一

琉璃河大橋

圖文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