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被遺忘的太子墓,和秦皇陵同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卻冷清蕭條

2020-03-10   三秦風情

都說「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陝西」,陝西素來以古墓眾多而被人們所熟知。那麼陝西的古墓到底有多少呢?不少人都調侃,西安修建地鐵的時候,幾乎一挖就是古墓,甚至西安的不少高校,在修建的時候,也挖掘出了古墓,西北政法大學就曾挖出了祖師爺張湯的古墓。

在西安所有的古墓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秦始皇陵墓了。秦始皇陵是我國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墓,位於西安市臨潼區城東的驪山北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並且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秦始皇陵還未完全挖掘,但是僅已經挖掘的兵馬俑陪葬坑,就足以震撼世人,到兵馬俑參觀的海內外遊客不計其數。



秦始皇陵受到無數遊客的追捧,但是相比之下,秦始皇長子——公子扶蘇的古墓,卻顯得倍加冷清蕭條。扶蘇墓位於陝西省綏德縣城內疏屬山頂,和秦始皇陵一樣,也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過因為陵墓坐落在山坡之上,並沒有公交車可以直達,如果不是自駕的話,就要從縣城乘坐計程車或者三輪車、摩托車到達,當然如果不怕累的話,也可以選擇步行。

扶蘇墓是長方形的,據了解,長度大約在30米,寬大約為6米,墓區的圍牆外四周,則被當地的居民所包圍。步入墓區,但見穿黃色的土壤和松柏等茂盛的樹木為襯,樹木的蔥鬱本應該讓人覺得生機勃勃,但是不知道因為這裡是墓區,還是因為遊客太少,亦或是因為黃色土壤的點綴,筆者在墓區內遊走時,總覺得心生悲涼。


扶蘇墓不像秦始皇陵那樣規模宏大,也不如兵馬俑熱鬧,兵馬俑內經常是遊人如織,而扶蘇墓內則罕見遊客。扶蘇墓墓區內除了茂盛的樹木,其他布置相對簡單,可見的就是扶蘇墓、一塊寫有「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扶蘇墓」的石碑,石碑的背面刻有扶蘇墓的簡介,還有一塊刻有「秦扶蘇墓」的石碑。兩塊石碑看起來都有些年頭了,刻著簡介的石碑看起來年頭更長,上面的文字已經有些許模糊了。


再沿著石碑旁的台階上去,便可以到達一座古亭,俯瞰周圍的景色,如果累了也可以休息片刻。古亭在風雨的長期侵襲之下,也留下了滄桑的痕跡,亭子的柱子已經斑駁褪色,曾經染上的朱紅已經褪去大片,像是在無聲地哀泣著歲月的無情。據說,這座古亭是人們後來在扶蘇墓頂建造的,被稱為「八角樓」,民間也稱為「太子冢」。

扶蘇墓靜靜地坐落在墓區中,墳冢上已經生長出了蔥鬱的植物,而墓碑看起來則比較嶄新,想來應該後立的,墓碑上的精美雕刻,似乎在提示著人們,這裡是一代秦太子的長眠之所。其實對於太子扶蘇,很多人都惋惜不已,筆者也是其中之一。扶蘇曾是一位賢能兼備,他為人寬仁而有遠見,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也敢於直言勸諫,可惜勸諫的結果是觸怒秦始皇,被分配至上郡,和蒙恬大將軍一起修建長城。後來秦始皇病逝,遺詔書扶蘇即位,但是趙高、李斯卻和胡亥聯手,篡改了詔書,逼得扶蘇自盡而亡。

埋葬太子扶蘇自盡後,葬於上郡,而上郡便是今天的榆林市綏德縣。如果扶蘇能即位,一定會是一代賢王,可惜他卻慘遭謀害,只能長眠於泥土中,給後人們留下了無盡的惋惜和悲嘆。據說扶蘇之死,當時很多人都不知道,而扶蘇在百姓中素有賢名,所以陳勝吳廣起義,反抗秦二世胡亥的暴政之時,就曾借用扶蘇之名,拉攏人心。後來,陳勝吳廣果然得勝,將胡亥的暴政終結,這也算是對扶蘇的一個慰藉吧。

如今在扶蘇墓墓區中,公子扶蘇的雕塑屹立在黃土地上,就像是真正的太子扶蘇在靜默地欣賞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守護著中華土地上的百姓們,他的翩翩風度,依舊不減當時。筆者覺得,如果扶蘇墓能加以修葺,並加以宣傳,肯定也會吸引人們的,畢竟公子扶蘇,也是很多人心中的嚮往。現在很多人依然不知道扶蘇墓的存在,要是宣傳得當,扶蘇墓也至於太冷清蕭條。

景區位置: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城西南約半公里的大理河北岸,在疏屬山頂。

門票價格:2元。

交通路線:沒有公交車,需要從縣城乘坐計程車,也可步行或乘三輪摩托車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