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胃癌、胃病大國,尤其是胃癌,發病率高,早期診斷率低、生存率低。胃鏡作為診斷胃病的金標準,因為不愉快的檢查體驗,往往令人望而生畏,當大夫建議做胃鏡時,常常被患者拒絕檢查。
那麼,胃鏡真的那麼重要麼?是不是有胃病就要做胃鏡呢?
先說說什麼是胃鏡
胃鏡其實就是一個帶有攝像頭的纖維軟管。我們叫做內窺鏡,偷偷看的意思。
它經過我們的口腔或者鼻孔進入食道,醫生能直接觀察食管、胃、十二指腸的粘膜,一切病變都一覽無餘;
加上先進的窄帶成像、放大、電子染色、超聲等技術,醫生能對可疑病變作出初步的判斷;並可以在鏡下取活檢組織以進一步病理分析;對息肉、早癌等疾病進行鏡下治療等。
就目前的診療技術來說,對於消化道疾病,胃腸鏡是不可替代的!
往往人們迷信高大上的診斷設備,比如CT、MRI、PET-CT、基因篩查等,其實這些手段都無法診斷出胃腸道的中早期病變。
目前很多醫院開展了「無痛胃鏡」和「舒適胃鏡」,有的大醫院甚至有了磁控膠囊胃鏡。
舒適胃鏡又叫經鼻胃鏡,超細內鏡;就是從鼻子裡,而不是從嘴裡插管的胃鏡技術,這樣就不會感到噁心了。直徑只有普通胃鏡的一半,大約0.59cm,而且特別軟。在插入前,醫生還會對病人的鼻腔進行局部麻醉,所以一點都不疼,也沒有痛不欲生的感覺,甚至還可以和醫生輕鬆對話,所以我們叫它舒適胃鏡。
無痛胃鏡就是在麻醉狀態下進行檢查,你迷迷糊糊睡幾分鐘,檢查就做完了。完全沒有任何感覺。但是,醫學並不是完美的科學,麻醉是有意外和禁忌症的,所以,無痛胃鏡並不適合於每個人。
我國獨領風騷的磁控膠囊胃鏡
大家可能聽說過「膠囊胃鏡」,它被譽為"最完美的胃部檢查手段"。它只需患者隨水吞下一粒膠囊內窺鏡,經過15分鐘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檢查。醫生可以通過機器控制拍攝角度,數萬張高清照片讓胃、十二指腸及小腸病變無可遁形。
很牛逼的是,我們能夠控制攝像頭的角度!
在第一代膠囊內鏡的基礎上,內植永久性微型磁極,依靠體外磁場,精確控制進入人體內的膠囊內鏡的運動、姿態和方向,實現主動控制、精準拍攝的功能,主要用於胃部疾病的診斷,也可用於小腸等消化道疾病的診斷可以有意識地拍攝我們需要的照片。
他就是安翰磁控膠囊檢查技術!
值得驕傲的是,這是我國擁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世界首創的可控的膠囊機器人系統。
只需隨水吞服一粒膠囊胃鏡,按醫囑喝水,改換體位,沒有任何痛苦。休息15分鐘左右,真正的無痛、無創、無不適、無麻醉、無死角、無交叉感染的胃鏡檢查即可完成。價格在¥3600-6000之間。
但是它也有缺點:不能在發現可疑病變時取活檢,不能做鏡下治療,不適宜於兒童、孕婦等。
哪些人必須做胃鏡?
胃炎、潰瘍反覆發纏綿不愈且超過6個月;有胃部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
年齡在40歲以上;有煙酒嗜好;熬夜和精神緊張;
直系親屬有消化道腫瘤的病史;生活在胃癌高發地區;
多項腫瘤標誌物異常升高,並排除一般性疾病;複查也不正常;比如CA724、CA242或者CA199等,
有短期內消瘦及消化道出血。
這只是一個簡單判斷,如果您感到異常,就立即找您的醫生,他會告訴你是否需要胃鏡檢查。
那些人不能做胃鏡?
嚴重心臟病:嚴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性期、重度心力衰竭者。
嚴重肺部疾病:哮喘、呼吸衰竭不能平臥者。
嚴重高血壓、精神病及意識障礙不能合作者。
疑似食管、胃、十二指腸穿孔者。
急性咽喉部疾病胃鏡不能插入者。
腐蝕性食管損傷急性期者。
嚴重駝背者。
禁食不足6小時者。
癲癇頻繁發作者。
胃鏡檢查後注意事項
檢查後有明顯腹脹感,噯氣較多,這是正常現象。
因為咽部麻醉,檢查後咽部會有異物感,有的會有咳出少許鮮血,這是檢查過程中蹭傷粘膜所致,很快就會消失;
做無痛的,要注意不能在8小時內開車登高,及做一些邏輯性工作,三小時不能獨自行動;
取了活檢的,可能會有一些出血,檢查2小時後方可進食飲水,應進食溫涼半流質或軟爛食物一天,以免粗糙食物摩擦胃黏膜創面,造成出血。
從檢查完開始算,檢查後1~4天內,可能感到咽部不適或疼痛,但多無礙於飲食,可照常工作和生活。
一旦出現黑便,咯血等,要立即回醫院處理。
來源:CCTV消化頻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RJet3QBeElxlkkaaGP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