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作者介紹
關於紅肉的是與非
文章來源:雯說營養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太長不看版:
1. 研究人員建議繼續現有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量,這一攝入量和膳食指南的建議量相當,兩者並不矛盾,也不代表可以放開吃。
2. 作者用藥物評級標準給營養研究評級,並沒有考慮到營養學研究本身特有的操作難題。
3.在多個人群中多次實驗的結果表明,進一步降低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對於降低部分癌症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糖尿病發病率有益。
從十一當天起就陸續看到各種反轉、震驚、紅肉放開吃的文章。起因是在一篇內科醫學年鑑上的文獻中,紅肉又一次被cue了。
該研究由加拿大、韓國、荷蘭、西班牙等8個國家的醫學、營養相關研究人員共同完成,主要關注紅肉及加工肉類對於健康的影響。
紅肉指豬肉、牛肉、羊肉等;
加工肉類包括煙燻、鹽腌和含添加劑的肉類,比如香腸、火腿、午餐肉等;
涉及的健康指標包括總死亡率、心臟代謝疾病(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中風、心肌梗死以及糖尿病),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消化系統、前列腺以及婦科癌症)等。
為了量化紅肉的影響,學者們分析將紅肉及加工肉類每周的攝入量減少3份時(比如從每周7份降到4份,或者從每周4份降到1份),健康指標會有怎樣的變化。
該文章得出的結論是:鑒於現有營養學研究多為觀察性研究,證據質量低或者非常低,因此對於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建議繼續現有的紅肉及加工肉類攝入量(continue current unprocessed red meat consumption; continue current processed meat consumption)。
「現有」攝入量是多少呢?
作者在同系列的另一篇文章中指出,在北美和西歐,肉類平均攝入量是每周2-4份(一份紅肉約120 g,一份加工肉類約50克,一份混合的紅肉和加工肉類約100克),這相當於每人每周約200-400克,平均每天29-57克。
那膳食指南又是怎麼說呢?
美國膳食指南建議儘量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但沒有給出具體量,只建議畜禽肉蛋類每周26盎司,相當於紅肉、白肉、蛋類每人每天約105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沒有將紅肉或加工肉類單獨列出,建議畜禽肉類,也就是紅肉和白肉,每天40-75克。
看到了嗎?作者的結論 - 繼續現有攝入量 - 與現有的膳食指南中建議的攝入量是相當的。兩者並不矛盾,也不像某些媒體解讀的那樣可以放開、放心吃紅肉。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作者也指出,暫時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進一步降低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量,因為紅肉及加工肉類對於健康指標的影響很小。
比如,每周減少3份加工肉類,在每1000人中只能減少4個人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2個人的糖尿病發病率、8個人的癌症死亡率。
乍聽起來效果是很小,但這些數據只考慮到每年發病率的降低,而人生漫漫數十年,累計起來的效果會是這千分之幾的數十倍,可不能就這麼被忽視了。
其實在作者同一時間發表的另外3篇文獻中,數據都顯示了進一步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對於降低總死亡率、癌症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糖尿病發病率有效,並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意義,只是作者認為證據的確定性比較低。
而確定性比較低是因為作者使用的GRADE評測標準主要用於藥物臨床實驗中,不太適用於營養研究。
營養研究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像藥物實驗那麼準確,因為總有不遵守飲食的受試者,也很難讓一大群受試者嚴格遵守飲食長達數年來驗證成效。不同營養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個體健康水平、運動情況等因素也會產生影響。
因此,暫時的解決辦法是將觀察性的研究、隊列研究與各種變量控制更為嚴格的隨機雙盲實驗合併起來解讀。並且觀察這個結果能不能在不同年齡、性別、地區的人群中被重複大量驗證。
紅肉也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能提供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12、血紅素鐵、鋅等礦物質。
如果拿紅肉和蛋糕甜點或者方便麵薯條對比,那肯定推薦大家選擇紅肉,尤其是蒸、煮、燉等溫度比較可控的烹飪方式的紅肉。
如果你現有的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量在膳食指南的推薦範圍內,那可以保持下去,也可以考慮是否要為了獲得進一步的健康益處而繼續降低攝入量。
但如果你平日紅肉攝入過多,導致其它食物攝入不足,處於營養不均衡,部分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的狀態,那還是可以考慮考慮降低紅肉,尤其是加工紅肉的攝入的。
與其聽信某些不實傳聞,不如多關注自身的飲食是否均衡,食物種類的選擇是否足夠多樣化(不妨嘗試下一天能否吃到至少12種食物,或者一周能否吃至少25種食物~!)
最重要的還是整體飲食質量,不需要神化紅肉,也不需要妖魔化它。 平時都不可避免在那麼多地方被割韭菜了,在吃飯上就別再被忽悠了。
參考文獻:
1. Johnston BC. et al. Unprocessed red meat and processed meat consumption: dietary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NutriRECS Consortium.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9. Doi:10.7326/M19-1621.
2. Zeraatkar D. et al. Red and processed meat consumption and risk for all-cause mortality and cardiometabolic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9. Doi: 10.7326/M19-0655
3. Han MA. et al. Reduction of red and processed meat intake and cancer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9. Doi: 10.7326/M19-0699
4. Zeraatkar D. et al. Effect of lower versus higher red meat intake on cardiometabolic and cancer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trial.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9. Doi: 10.7326/M19-0622
5. Vernooij RWM et al. Patterns of red and processed meat consumption and risk for cardiometabolic and cancer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9. Doi: 10.7326/M19-1583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MHFIm8BMH2_cNUgpG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