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南京市黨政代表團赴安徽省滁州市考察,貫徹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部署要求,研究進一步深化寧滁合作,推動跨界一體化發展和南京都市圈建設。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表示:
要對照長三角一體化規劃綱要,落實南京都市圈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加快同城化進程、提升一體化水平。
推進寧滁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功能定位要再明確,主攻方向要再聚焦,體制機制要再優化。
南京與滁州是一衣帶水的近鄰,近年來共抓長三角一體化重大機遇,圍繞南京都市圈建設,在產業發展上協同協作,在基礎設施上互聯互通,在平台利用上共建共享,在環境保護上聯防聯治,呈現融合共進的良好態勢。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南京都市圈建設加快推進,寧滁合作前景更廣、後勁更足、空間更大。
滁州市委書記張祥安表示:
落實好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是寧滁兩地的共同責任,對滁州而言更是重大機遇。
滁州將以此次協議簽署為契機,進一步提高站位、把準定位、抓好點位,把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放在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中整體謀劃、統籌推進,全力抓好合作事項的推進落實,做好南京的發展腹地、產業配角、生態屏障、合作夥伴,努力為推動長三角和南京都市圈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之後,南京市人民政府、滁州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同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江北新區與來安縣、浦口區與南譙區分別簽署了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共建框架協議。
此次,示範區合作協議的簽訂,也就意味著,滁州加快了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步伐。
在《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指導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南京方案」基本成形。除了建設特別合作區外,南京與安徽還將在江南、江北選擇三地共建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選取了頂山(南京)—汊河(滁州)、浦口(南京)—南譙(滁州)、江寧(南京)—博望(馬鞍山),攜手共建各具特色的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積極探索規劃管理、土地管理、重大項目管理、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一體化協調機制,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這是南京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關鍵一步。今後,南京將以南京都市圈、長三角科創圈兩大重點方向,圍繞區域聯動、協調創新等七大領域,強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站位決定地位,眼界決定境界。滁州在融入南京都市圈上,有一系列大動作。
1、建設半小時都市圈
近年來,滁州不斷迎來重大發展利好,「寧滁同城化」飛速發展。根據南京最新城市建設規劃,江北新區將調整為南京的「主城片區」,也相當於滁州的中心區。
在交通方面,滁州市政府發布,中央擬投資100億建寧滁輕軌。其中滁州段線已通過專家評估,起於高鐵滁州站,止於南京北站,預計2021年6月通車試運營。
屆時,通過京滬高鐵、寧滁快速路,可實現半小時滁州南京雙城切換,輕鬆便捷享受南京和滁州都市圈帶來的繁華。
此外,汊河大橋是南京都市圈輻射滁州來安地區的重要通道。
項目起點位於市本級滁州大道與老滁寧快通交叉口南側,沿京滬鐵路西側布線,終點在碧桂園歐洲城附近,順接現狀滁寧快通,全長13.2公里,估算總投資10.29億元。
2、產業合作共生
滁州深度對接長三角,利用毗鄰合寧兩大全國科教城市優勢,在與南京相鄰區域規劃建設滁州高教科創城,引進了一批蘇浙滬特別是南京的高校和研發平台與本地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
目前, 已有北大、西交大、中財大、南工大等校企合作項目持續推進,其中與南工大合作共建4萬平方米的大學生實訓實習中心,南工大落戶產業類項目6個,已建成投產2個。未來,高教科創城將大量的匯聚長三角科研人才。
與華夏幸福基業合作整體開發建設汊河新區,努力打造汊河江北水岸科技新城,同時建設軌道交通裝配產業園,已承接引進相關零配件企業118家。
(汊河新區實景)
滁州正搶抓南京江北新區建設機遇,打造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
3、醫療健康保障
在醫療服務上,市第一人民醫院加入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加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集團,南京兒童醫院滁州分院二期擴建。
此外,市、縣公立醫院與南京市知名醫院建立了廣泛的學術和診療合作關係,開展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廣泛合作。
4、引進名校資源
吉林大學落戶滁州
滁州經開區與吉林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科學研究、智庫支持、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根據合作內容,吉林大學將充分發揮學科綜合優勢,為滁州經開區創新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雙方以科技合作、產學研結合、科技成果轉化、高科技創業投資、企業孵化、人才培養等形式,開展區校長期合作。
清華大學簽約落地滁州
滁州市還與清華大學簽約,共建清華大學學生紅色實踐滁州(小崗)基地。
這意味著清華大學對安徽小崗幹部學院的充分認可,在清華大學的助力下,小崗村將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5、科技小鎮落戶滁州
4月份,皇慶湖科技小鎮暨綠色智能家居產業園項目簽約儀式在滁舉行。
據悉,皇慶湖科技小鎮項目區規劃範圍約9.2平方公里,總投資約200億元,項目區按照4A景區標準進行規劃建設,打造高品質的發展環境。
為加快皇慶湖科技小鎮建設,發揮帶動效應,現代築美智能家居落戶南譙,項目總投資35億元,打造成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的世界一流綜合型綠色智能家居產業園。
城市,尤其是相對遠離區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到處想「進群」,這無不彰顯出城市發展已經進入互補共融時代「拉群」正在重塑長三角格局。
而在安徽除了滁州,馬鞍山、蕪湖、宣城都在加入南京都市圈。
這不禁讓人唏噓,為什麼安徽這些城市都傾向於加入南京都市圈,而不是合肥都市圈?
首先在位置上,南京由於位於江蘇省的西南部,與安徽城市距離也很近,所以在規劃南京都市圈的時候,把多個安徽城市,如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等城市也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南京都市圈成員圖
合肥都市圈位於長江中下游沿江長三角西端,包括安徽省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市(縣級市)。
其次在實力上,在最新的中國十大都市圈潛力排名中,南京都市圈僅次於上海、北京、深莞惠、廣佛肇四大都市圈。
目前,南京都市圈經濟規模:南京11715億元+鎮江4100億元+揚州5100億元+淮安3350億元+馬鞍山1738億元+滁州1607億元+蕪湖3065億元+宣城1188億元=31863億元。
而合肥都市圈是以合肥為中心,打造合滁寧、合蕪馬、合淮、合六、合安宜產業發展帶,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產業鏈合作體系,推動圈內城市合作構建高水平、多功能、國際化的對外開放平台。雖然近些年合肥經濟飛速增長,但是整體實力還是不夠硬,憑藉著科研上的優勢勉強能跟上腳步。
另外,根據相關調查數據:南京外來人口中以安徽省人口流入占絕大多數。流動人口來源省份前10位的分別是安徽、河南、四川、山東、湖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和陝西。
火遍南京城的安慶小籠包,江蘇首富、蘇寧的創始人張氏兄弟據說也是安徽人。南京對安徽人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合肥都市圈正在快速的發展中,都市圈之間的競爭,也在加劇。
而滁州作為南京、合肥雙都市核心圈層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實施,長三角主要城市間的高鐵網絡、城際鐵路以及城市地鐵加密聯通,滁州交通網絡將迎來跨越提升,可以說是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