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邊界的職場人,在工作中能收穫到什麼?
小張是公司業務部的職員,以好人緣著稱。原因是只要有人請小張幫忙,小張都義無反顧滿口答應。所以她的工作越來越多而自己的本職工作只占了她本身工作的一部分。並且最近小麗請小張幫忙做一份報告但是小張不小心弄錯了一個數據,小麗在核對的時候也沒發現,最後導致小麗被老闆罵了一頓。小麗對小張也很是生氣,說不想幫忙直說,不要裝好人答應了又不做好。小張也很是委屈,我只是幫忙為什麼到最後變成了我要對整件事情負責?
這個事情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小張的心理界限出了問題。她對自己和他人,都沒有一個清晰的界限,所以才導致責任分不清並且本身的工作也沒做好。
心理界限是指對自己和他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有著清晰而明確的界限,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但是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界限並且可以守住的界限卻並不容易。尤其是在工作中,有時礙於情面或者權威,總有些不好開口的時候。
為什麼我們不能在工作中設定自己的界限呢?
為什麼不敢在工作中設立自己的心理邊界?
1、 設定心理界限怕別人覺得自己不好打交道, 影響人際交往。
設立邊界也就意味著要拒絕別人。而拒絕別人是需要力量的,這種力量來源於人的自主性。一個缺少自主性的人,往往會順從地接受那些他們內心牴觸的要求,當他們總算鼓起勇氣拒絕了別人時,馬上會產生內疚、焦慮、自責、羞恥等負面情感。為了避免產生負面情感,寧願放棄自己的界限,無限度的接受他人不合理的請求。
舉個例子。笇麗是在產品開發部門只負責產品的開發和測試,但是今天船務部讓笇麗查一個產品,並且要問總部是否有定單。其實是屬於船務部的工作,但是同事說她不熟悉產品請笇麗幫個忙。笇麗幫問了總部之後結果總部非但沒有告訴她,反而還批評她為什麼自己的事情不處理反而來問和她不相關的事情。
2、設定心理界限怕破壞自己的形象,會失去工作上的情感依賴。
人都有依賴性或依賴情結,只是依賴的對象、性質和程度不同而已。害怕說「不」的心結之二是人的依賴性和分離焦慮。並且在個人的意識成長中,是很需要重要關係人物予以他人格方面的精神關注與肯定的。如果他沒有獲得足夠認可,在他心裡會埋下被忽視的自卑,會產生尋求重視的渴望。
在職場上,就表現為需要他人的認可,如何獲得認可?順著他人滿足他人的一切要求由此就好無邊界感。比如小何就是,只要老闆說他的工作做得好,他就覺得他可以飛上天。但是如果哪天老闆說他的工作還需要改進,他就覺得那一天都灰暗無比做其他的事情都沒意義,也沒動力。他過於依賴老闆的肯定和認可,所以總是戰戰兢兢,每天都辛苦得不行。所以只要老闆一說有工作,他就馬上搶著去做,不管那是不是他的職責。
3、設立自我邊界會散失獲取他人好感的機會。
有些人由於個性懦弱、內心自卑而在一個講究面子的文化環境里很不自由,備受人際焦慮折磨。這種人是活在別人的印象中,自我概念也是建立在他人評價上的,這就決定了他在人際交往時,會高度關注他人的行為反應,包括他人的需求。如果他在意了別人和滿足了別人,自然會獲得別人的好感,好的態度和好的評價,自己就會感覺被重視,覺得自己做得很對,很有成就感!
這種自我肯定來於別人肯定的人,是無法在他人面前給予否定的,因為對別人否定,就意味著對自我的否定,這會斷絕看清自己是誰的被肯定來源。所以,他在對別人有求必應的「討好」中,充分感到自我的存在和存在的價值。
那怎麼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界限,讓我們在職場上堅持自己原則的同時又有溫度?
1、 發現自己的需求。發現自己的需求是指要發現自己想要什麼,只有自己的需求被察覺的時候才能清晰的知道什麼不可以。要發現自己的需求,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先問自己六個問題。
第一個:這是事情是我自己想做的嗎?
第二個:這個問題只能這樣處理嗎?
第三個:這個問題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案
第四個:這個方案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第五個:我能接受這樣的代價嗎?
第六個:如果我不是處理,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
小吳手上已經有了8個項目但是老闆還想讓他多處理一個項目,小吳知道新的項目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於是他按照這六個問題盤查了一遍:
首先是這個事情是小吳想做的嗎?他仔細的想了一下,不大想。
第二個問題是只能自己處理嗎?他想了想不是。
第三個問題是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案:盤查了一下,還有,可以讓其他的同事處理。
第四個問題如果不接這個項目,會有很大的影響嗎?沒有,不會,因為KPI要求的項目是6個當時他已經有了8個項目,已經超出了KPI要求。
第五個問題時能接受這樣的代價嗎?並沒有什麼代價,可以承受。
第六個問題如果不處理,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嗎?結論是不不會,因為可可還有空間並且她也能處理好。
核查之後,小吳決定放棄這個項目。
2、 四個步驟,建立自我界限。
第一步,看到自己界限問題的表現形式,也就是增強自己的界限意識。注意到自己在什麼情況下,容易感覺界限被侵犯記住這種感覺。
第二步,看到界限問題背後隱藏的心理需求。如果我們總是違背自己的界限去做事,那麼必然說明,這背後有我們內心需要被滿足的層面。比如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背後隱藏的需求其實是獲得他人認可。放棄對認可的需求,凡事只要自己盡力就好。
第三步,認清自己界限模糊的原因所在。當感覺自己界限不清的時候,分析是哪個層面出了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己不能獨立的承擔自己的責任。二是過度承擔了他人的責任。三是從原生家庭習得的錯誤的界限模式,承擔超過了自己的極限的責任。 分析出原因之後,再對症下藥。如果是不能獨立承擔自己的責任,那就從小事情開始學會自己做決定並且承擔後果。如果是過度承擔他人的責任,則需要把責任歸還給他人。三是如果是從原生家庭沿襲了責任模式,放棄內心小孩的想法,告訴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成熟的人,可以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第四步,面對和自我療愈。接受自己對認可或者是潛意識的被人需要的需求,但是同時劃分責任、明確自己的界限。
比如麗麗在被同事要求每天去樓下買咖啡是覺得有不滿,但是另一方面,她又覺得這說明同事很需要她,可以為同事多做一些事情,自己應該是要高興的。但是客觀來說,買咖啡不是她的工作,按照這四個步驟,她應該這樣做:
1、 在被人叫去買咖啡時感覺不高興,記住這個不高興的感覺。
2、 分析原因。為什麼不高興還是會去買並且認為是同事需要她?這是因為在她小的時候,媽媽要帶弟弟會經常忽略她。只有當她在幫媽媽做了事情的時候,媽媽才會看向她並且說她很厲害。她太需要被媽媽的認可了。而在成年之後,她把對媽媽的認可需求也轉移到了同事身上。
3、 認清自己界限模糊的原因。很明顯這是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沿襲了原生家庭錯誤的模式。
4、 坦然接受這是因為小時候沒有受認可的原因,但是現在已經是成年了,不需要媽媽的認可和撫養了。從現在開始學會說不,建立起自己的界限。
3、使用三個步驟,表達自我心理界限並且運用在工作中:
第一、 學會做一個成熟的職場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而如何承擔自己的責任?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並且把自己的職責放在首位。其次,要對自己的職責範圍之外的事情勇敢說不。接受拒絕不合理要求其實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任的表現。
第二、 把別人的責任,交還給他們。不要越俎代庖挑起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比如如果你是業務部,你去幫忙處理前台的事情就不對。每個人的分工都不同,把自己的責任履行好就是對工作的負責任。
第三、明確自己的可承受範圍。如果真的有一定要幫的事情,明確自己的底線並且堅守自己的底線。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
小柳是品質部的職員,因為長期在一線檢驗產品所以對產品的質量和結構非常熟悉,也因為這樣,開發部的同事在產品遇到問題的時候都會找他討論,他覺得自己非常重要每次都提供改善方案。但是沒有料到的是他的方案經常會涉及到價格變動而他卻對價格了解不多,在一款產品上因為他的建議導致成本增加了10%,結果總部覺得產品價格太貴沒有利潤而放棄了這個項目。小柳的熱心能幫了個大倒忙。
寫在最後
有原則並不意味著要拒絕所有的請求。如果對方的請求是你心甘情願並且在做的時候,沒有強迫感,那就可以接受別人的請求;但是如果是不願意並且有強迫感的,那就按照自己的邊界感處理。
建立明確的自我界限是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如果不建立,在職場上,我們容易過多的承擔自己不必要承擔的責任甚至迫於權威容易遊走在灰色地帶。勇敢的說不,建立起清晰而明確的自我邊界,別人也因此會更懂得如何跟你相處。而你也會減少不必要的額外工作專注於自己職責,在職場上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