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榮成市海洋發展局強化五項舉措,助推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

2020-03-11     中國水產養殖網

將全市2059艘捕撈漁船、77處漁港碼頭、25家重點漁業企業的疫情防控工作分包至全局138名幹部職工,並建立包保人員與企業「一對一」聯絡服務機制,及時了解防疫物資具體情況,協調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的問題及困難,全力企業復工復產服務。截至目前,全市182家養殖企業,已開工115家,開工率達63.2%(其中,25家重點漁業企業已全部復工),到位員工7362人,其中外地工2362人;全市51處捕撈漁港已復工43處(其中31處重點漁港全部復工),出海作業漁船862艘,共有船員8785名,外省市3993名、占比45.5%。另外,全市275艘遠洋漁船在海外各漁場作業,沒有一艘因疫情影響而停產。

二、積極爭取資金,推動涉海涉漁重點項目建設

一是主動向上溝通,爭取資金支持,助推項目建設。積極與部局、省農業農村廳、威海市海洋發展局對接,爭取項目資金儘快撥付,緩解企業疫情期間的資金壓力。目前已爭取上級資金共計3.9億元撥付我市。其中,遠洋漁業國際資源開發利用補助資金、油補、漁船更新改造資金共3.68億元;「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項目2335萬元,極大地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二是統籌抓好海洋牧場、「十三五」海創項目等涉海涉漁項目建設。制定《省級以上海洋牧場及生態浮漂項目包保聯繫名單》,安排16名中層以上幹部包保44家漁業項目建設企業,全面啟動生態浮漂更換和海洋牧場提升工程,快速釋放疫情期間積壓的生產需求,推動經濟發展步入正軌。目前,10家公司已完成項目招投標,4家公司已開工:高綠已更換24萬個,煙墩角已更換20萬個,榮金牡蠣已更換5萬個,海興已更換3萬個。

三是採取有力措施,解決企業苗種滯銷難題

針對我市2300萬大菱鮃魚苗滯銷的問題,我局及時向省廳等主管部門反映相關情況,爭取上級在我省日照、萊州、昌邑等大菱鮃主養區對我市苗種進行推介,建立育苗廠家與養殖廠家直通渠道,並組織企業對接「全國水產品產銷對接平台」、 省海洋局信息服務中心、水產商務網等平台,及時發布大菱鮃苗種供給信息,暢通苗種銷售渠道。目前,有13家育苗企業在全國水產品產銷對接平台發布魚苗供應信息,初步達成200萬尾的訂單意向。隨著交通運輸道路的陸續暢通,大菱鮃魚苗的銷售將逐步恢復。

四、加強執法監管,保障疫情期間安全生產

一方面,我局依託海洋應急指揮中心平台管控系統,對全市漁港漁船實行24小時全覆蓋監管,通過技術監控等手段做好船位監測,發現問題第一時間通報轄區中隊調查處置。同時,安排3艘漁政執法船封堵三處重點灣區,1艘執法船對漁船人員上下船情況進行動態管理,1艘執法船海上機動巡查,對內嚴格落實「封港停船」要求,對外嚴防外地漁船輸入。另一方面,加強一線執法檢查、抽檢力度,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人員加大對上市水產品生產單位的執法檢查力度,重點對即將上市的水產苗種、當季養殖水產品進行抽檢,確保疫情期間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截至目前,共檢查復工的養殖育苗企業30餘家,抽檢上市產品3批次。

五、統籌產業發展,確保漁業經濟實現首季開門紅

養殖產業,聯繫海運水產合作社等行業組織,摸排招聘本地散工183人,幫助企業基本解決了裙帶收割用工問題,力爭3月底裙帶收割完成60%以上,鮮菜產量達到9-10萬噸;捕撈產業借其他市區受疫情影響漁船尚未出海、作業海區尚未飽和之際,幫助漁船企業復工復產,進一步提高我市漁船出海率,力爭3月底前近海捕撈出海作業漁船達到1200艘以上,超過正常年份同期水平,為全年漁業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目前截至2月底,完成水產品產值(漁業一產)7.97億元,達到目標總量的62.5%,預計到3月底,水產品產量將達到17.6萬噸,實現產值12.82億元,分別增長4.1%和4.5%,可圓滿完成預定目標。(出處: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BQGyXABgx9BqZZIcas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