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都市情感劇《小歡喜》單周播放量成功突破9.1億引發廣泛熱議,而且遠超當下大熱的《陳情令》,那為什麼這部影片會引發這麼大的流量呢,而且評分現在已經是8.3分,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部《小別離》的姐妹篇《小歡喜》的亮點吧。
首先從劇情方面來講,主要是圍繞三個家庭來寫,在孩子面對高考這個重要的時期,在瑣碎的生活中來體現出每個家庭的悲歡離合,而此部劇也是繼《小別離》後海清和黃磊兩人的再一次合作,而黃磊作為主演也作為該劇的編劇,他到底是想表達什麼呢?
不久前黃磊在接受採訪時就曾坦言表達過,他是想把現在中國家庭中最突出的一些問題,植入進電視劇中,讓其更貼進生活,在人們的茶餘飯後還能思考,還能進步。
從而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了這樣的一幕,當幾個孩子們在一次醉酒後,在家中表演自己父母平常生活的樣子,我們看到季勝利給自己孩子鞠躬的那一刻,確實觸動了觀眾們的心,而這就是因為孩子讓父母看到了孩子眼中的自己,從內心中覺得對不起孩子,是父母太自私了。
就像黃磊接受採訪時說的那樣,在中國的家庭生活中,所謂的父母大多秉承著孩子學習不好,生活習慣不好就要打,終歸把一切說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用打,但父母真的和孩子好好溝通過嗎,即使父母有錯,也會強行說自己沒錯,還會再補刀一句,我們都是為了你好,這就是現實的大部分中國式教育。
在電視劇的另一個畫面中,在這次醉酒的夢裡,當父母擁抱自己孩子,當父母不再端著父母的架子,和孩子真誠的訴說和傾聽,其實打造這樣的場面,就是為了讓看劇的父母們認識到,其實誰也不是生而就是父母,拋開父母的身份,其實也不過是正常的他們自己,其次才是父母的。
只有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才能讓父母的愛真正傳遞到孩子心中,只有讓孩子打心裡來接受父母的愛,才會更好的成長,對自己的一個認識,對周圍事物有自己的思維模式,而這部劇,想要告訴觀眾的就是這些,唯有發自內心去感受孩子的真情實感,才會得到孩子的認可。
中國式父母大部分有一個弊端,就是喜歡把自己的思維強加給自己的孩子,從而讓孩子缺少了自己的主見,但其實他們更需要自己來判斷,而父母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過多的干涉反而適得其反。
這就是《小歡喜》成功的地方,真正的做到了,源於生活,但同時也高於生活,源於生活指的是劇情背景,而高於生活,是黃磊老師想通過此片來改善大部分中國式家庭教育,或者這就是這句劇大火的原因,只有不斷爭議,才有更多的思考和進步,不得不夸,這部劇真的是一部好劇,值得推薦,值得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