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小年,是春節的序曲,此時,大街小巷已開始洋溢著喜氣和年味兒。漂泊在外的人們,陸續穿過人山人海、跨過山川河流,回家團圓!
小年一到,就可以靜候
春節的到來啦,在吐舊納新之際
家家戶戶都在緊張地做著過年的最後準備
何 為 小 年
小年,又稱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日期也不盡相同。據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小 年 習 俗
祭
灶
祭灶,是小年這一天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民間傳說,每年小年這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掃屋」。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掃
塵
貼
窗
花
窗花多以喜鵲登梅、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為主題。將紅色的窗花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更添喜氣。
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過小年時,人們會買糖瓜、關東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爺嘴甜些,上天言好事。灶糖外面有一層芝麻,裡邊是用麥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陰清火、潤肺止咳的功效。
吃
灶
糖
沐
浴
小年時,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把上一年的塵埃晦氣除去,把新一年的好運帶來是沐浴的宗旨。所以,除了家裡要煥然一新外,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洗浴、理髮,褪去過往的晦氣,開啟新年吉祥順利的好兆頭。
小年離大年不過就是剩了7天時間,人們已經開始提前買好年貨,比如買魚、殺豬、灌腸,當然這些活也不是說一天就能幹完,所以從小年開始就得準備。
備
年
貨
吃
餃
子
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而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小年是團圓的時光
圍坐在盛滿美食的圓桌
老少逗趣歡笑聲中溫馨定格
合家團坐共話往昔歲月幸福蔓延
祝您小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