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春兼閏月」來了!明年收成如何還有這些講究,農民要注意

2020-01-02   花木網

「雙春兼閏月」分別是什麼時候?有什麼習俗?農民應該做哪些準備

中國人都比較看重年月和節氣,一年四季中不同的月份也對應著不同的節氣,眼下春節將近,這意味著2019年即將結束,2020年馬上就要開始。新的一年有新的時間日期和節氣,很多人都開始關註明年的各個節氣、時令以及不同時節的習俗,並預估明年這個年頭的好壞和一些風俗禁忌等等。

現在已經是農曆臘月份了,這個月的所有節氣和習俗對於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農村的朋友。農村很多地方還保留著整個臘月的習俗,農民將每一天都過出新花樣,也只有在農村我們還能感受到些許年味。最近有不少朋友在討論,明年是「雙春兼閏月」年,家鄉的農民們也在討論明年的年景,說2020年「雙春兼閏月」是個好年頭,這種現象十分罕見。農村歷來講究好事成雙,所以明年是大喜之年,但是明年的年景如何還難以預料,從當前的氣候狀況來看,暖冬已現,所以明年的雨水情況令人堪憂,「雙春兼閏月」來了!,明年會有不一樣的時令和習俗,明年收成如何也有講究,農民要提前做好準備。

2020年是「雙春兼閏月」年

「雙春兼閏月」就是說明年會有兩個立春,還有閏月,兩個立春一個在年初一個在年尾,年初的立春時節是2020年2月4日,也就是農曆正月十一這一天,年尾的立春時節是2021年2月3日,也就是農曆臘月二十二,兩個立春都在農曆年份,是同一年的節氣。閏月是指2020年閏四月,就是明年有兩個四月,這是非常特殊的情況,兩個四月意味著春季的時間會變長。我們大部分人都知道閏年,閏年就是一年有有366天,但是閏月是一年多出一個月,這個時間跨度更長。出現「雙春兼閏月」的原因是陽曆和陰曆的差距有11天,陰曆一年的時間短,這樣累計3年之後陽曆就會多出一個月,閏月的出現就是為了調劑這種差距。

「雙春兼閏月」有什麼習俗?

民間有這樣的說法「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也就是說雙春年特別適合嫁娶,所以明年是大喜之年,可能會有很多人領結婚證和辦婚禮。從時令上來看,立春意味著春天的節奏敲響,春天代表著生機和活力,預示著新生,所以適合操辦喜事。對於農民來說,春天也是播種的季節,適合孕育生命,那麼明年春天閏月,也有滋潤和豐收的意思,意味著愛情的滋潤,四月屬於雙月,有好事成雙的意頭,所以明年是個結婚年。

明年可能出現的氣候情況

一年有兩個立春很是罕見,農諺講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 就是說雙春年氣候偏暖,可能會出現暖冬,這預示著明年的降雨量會比較少,氣候整體乾旱。也有人說 「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 ,這是指明年的年景會很好,氣溫、降雨量等各個方面都適宜農作物生長,農民將會更加重視糧食種植,豆類會因為種植減少而價格走高的情況。從當前的氣候來看,今年暖冬已成定局,明年雙春年,氣溫還會偏高,雨水情況尚不能預測,但是氣候偏暖的年份農民更應該安排好農事活動。

農事安排有什麼講究?

1.預防「倒春寒」

雙春年的出現會加劇氣溫升高,今年冬天不冷已經說明了一切,那麼開春氣溫可能會更加溫暖,但是「倒春寒」不得不防。暖冬會加劇「倒春寒」給農作物帶來的傷害,所以農民要提前做好預防,對於農田中的果樹、苗木等作物要進行樹幹塗白,果園內適當進行煙霧防寒,避免果樹遭受冷空氣影響;小苗類作物要搭設防寒棚,做好防寒措施;在倒春寒發生之前還要及時澆灌,土壤中的濕度可以起到降溫作用,使果樹延遲開花,從而避開倒春寒的影響。

2.做好種植計劃

從現在起,農民要趁農閒時做好明年的種植計劃,如果是糧食產區,可以繼續以糧食種植為主,其次可適當發展大豆種植,以及其他豆類、雜糧的種植,多方向發展。經濟作物蔬菜和水果種植,要結合今年的情況,如果擴種太多,就適當減少種植,也可選擇市場需求量高的新品種或優質品種。其他作物儘量選擇穩產增收的品種,不要盲目種植。

明年閏四月,那麼四月過生日的朋友可以過2次生日,不過也有人忌諱過生日,覺得過一次生日就老一次。你覺得「雙春兼閏月」是個好年頭嗎?關於明年的農事活動你還有哪些建議?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