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大學是江西教育的驕傲,可惜後面被拆分,後來在台灣又復校

2019-07-03     小小羅說教育

國立中正大學是抗日戰爭時期創建於江西抗戰後泰和縣杏嶺村的一所綜合性大學。於1940年6月由江西省政府創建於臨時省會泰和縣,首任校長為著名植物分類學家胡先驌,校名取義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

抗戰勝利後,國立中正大學遷至南昌。1949年9月,國立中正大學改名國立南昌大學,並先後併入江西工專、農專、體專、水(利)專。1950年10月直接稱為南昌大學。設政治學院、文學藝術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5個學院,16個系。1952年農學院改稱為江西農學院(現江西農業大學)。

1953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原南昌大學解體,大部分理工學院分別調整到華中工學院(今華中科技大學)、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中南土木建築學院(後又併入湖南大學)、中南礦冶學院、中南體育學院、中南財經學院、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14所高校,保留了中文、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和藝術7科的部分專業及老師,學校改設為江西師範學院。江西師範學院繼承了原南昌大學全部校舍場地、大部分圖書資料、一部分儀器設備以及1/3的教師、大部分職員和全部工人。

江西師範學院不是以師範部為基礎或主體建立的,因為師範部本身沒有校舍場地、沒有圖書資料、沒有儀器設備,甚至沒有形成自己的教師隊伍。根據原南昌大學1952年12月教職員錄,師範部9科除藝術科獨立設置外,8科(含中語、史地、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的科主任都是文法學院、理學院和體育專修科各有關係科的系科主任兼任,即這8科均是掛靠在其他學院有關係科的。原南昌大學留給江西師範學院教師75人,79%是文法學院和理學院教師,師範部教師只有16人,其中藝術科教師就有6人,占 38%。原南昌大學給江西師範學院留下了理學院院長郭慶、副教務長谷霽光、副總務長熊化奇、數學系主任彭先蔭、文史系代主任歐陽琛、藝術科主任劉天浪、還有校務委員吳士棟,而師範部主任任言卻未留下,被調到華南師範學院。1962年,江西師範學院生物系又被調至江西大學(今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學院於1983年10月改名為江西師範大學,江西師範大學雖為國立中正大學的直接繼承者,但其精神、校史、校名等,全蕩然無存。1989年,國立中正大學在台灣嘉義正式復校。

倘若,建國初期或者未建國之前,國立中正大學及早為自己正名,或者改名、改制,能否逃脫被拆解的厄運?江西如今在中部塌陷,極大的原因是因為高等教育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哪怕是江西有一所985高校或者全國有名的高校,江西也不至於被如此包圍。

熊式輝年輕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sAFGwBmyVoG_1Zoj_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