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瑜伽站立體式中,如何保持腳根基穩定?控制脛骨後肌是關鍵

2019-12-31     瑜伽路上

練習瑜伽站立體式的時候,很多同學發現腳站不穩,不僅僅是單腿站立平衡體式。


就比如三角式或者側角式,後面腳掌的外側、內側很難壓實地面,而且足弓無法很好地上提,此時那條腿的力量也是不穩定的。


為什麼腳站穩那麼難?


主要是因為脛骨後肌(腳掌內側)比較弱,腓骨短肌(腳掌外側)強。所以為什麼做單腿站立平衡體式的時候,很多人腳的內側會翹起來,然後向外側倒,這時候老師經常會提醒同學們,把腳的內側踩下去


腳周圍的肌肉解剖學

跟舟韌帶連接根骨舟骨,舟骨的形狀像船,在足中間。這個韌帶對於穩定腳內側縱弓很重要。


跟舟韌帶提供支撐的肌肉主要是脛骨後肌,起點在小腿骨間膜,腓骨的2/3處後端,脛骨上方後端。


穿過跟舟韌帶,分為2部分:一部分插入舟骨,另外一部分再分散插入第2根跖骨到第4根跖骨。


脛骨後肌的作用:

1.讓腳掌內側提起來

2.收縮腳掌,屈曲腳踝。

脛骨前肌(插入腳的中間部位),和脛骨後肌一起翻轉腳掌。


脛骨後肌的對抗肌肉是腓骨短肌,起點在腓骨2/3外側,插入第5根跖骨。


腓骨短肌的作用:

作用是把腳掌向下轉動,屈曲腳踝。腓骨長肌和脛骨短肌一起,把腳掌向下轉動。同時穩定橫足弓



帶著足底肌肉的覺知,在瑜伽練習中站穩雙腳


在站立瑜伽體式中,比如三角式,啟動脛骨後肌,將腳外側壓實地面。保持住這個動作,然後,啟動腓骨短肌把腳球壓實地面。注意一下,此時,足弓內的上提。



技巧:

1.啟動脛骨後肌(小腿內側)穩定中內的縱足弓

2.啟動腓骨短肌(小腿外側)對抗脛骨後肌


在後面的腳穩定之後,前面的肌肉也同樣啟動,然後再在山式等體式中嘗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zcvYW8BMH2_cNUgOE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