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桃想要開花結果早,科學冬管技術少不了

2020-02-24     桃產業聯盟

近年來,大棚桃成為種植戶廣為栽培的桃果品種,有數據統計,栽種大棚桃每畝純收入可達3萬-4萬元。效益好,管理條件自然要跟得上。冬季是新園開建、老園修剪的重要管理期,加強冬管才能確保大棚桃有好的效益。

根據上市時間選擇品種

選品種定樹勢:目前我國還沒有太多專用大棚桃品種供果農選擇。因此,果農在生產中主要是選擇陸地早熟桃或晚熟桃進行栽培。首先,要想提前上市,建議選擇早熟、極早熟品種。其次,要想錯峰上市,可選擇「秦玉」桃新品種,能填補晚熟桃中缺乏優良品種的空檔。

另外,建議果農選擇樹體矮小、樹冠緊湊,當年能形成花芽、次年開花結果的品種。當然,不同設施栽培類型,其要求略有不同,如溫室促早栽培,特別是可控溫高檔溫室,為獲得極早熟反季桃,塑料大棚應選擇早熟、個大質優硬溶質的桃。

綜合配套提品質:以前,不少地方果農為了節省成本,都採用普通型薄膜日光溫室棚,空間小、採光差、保溫性不良,桃促早或延遲時間短,抵抗自然災害能力低。有條件的果農,應逐步更新改造,比如發展無支柱鋼骨架棚,以空心磚夾心等絕熱材料為牆體,棚高控制在3.5米左右,配置自動捲簾設備等。設施升級之外,果農對桃樹的具體管理應注重綜合性,比如增施有機肥、改土養根、健壯樹勢。

防病蟲防藥殘:果農應多採用病蟲害生態防控法,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進行綜合防治,堅持早防早治。化學防治儘量使用植物源、礦物源、生物農藥和農藥增效劑,嚴禁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減少噴藥次數。

扣棚後白天注意適當放風

1、花前棚溫調控:扣棚後白天應注意適當放風,白天溫度不超過20℃不放風。此期間要隨時觀測棚溫,當棚溫降至18℃時應立即關閉風口,並隨時粘補棚縫和棚洞。棚北側一定要建3米高的風障,以利防風保溫。總之,棚溫一定要做到逐步升溫,花前不要連續高溫,因為高溫不僅會影響花芽分化,而且會促進葉芽發育,造成先發芽後開花,從而嚴重影響坐果和產量。實踐證明:從扣棚至開花以35天為宜。扣棚後的前1周白天維持10℃-18℃,最高不超過20℃,中期白天維持12℃-20℃,最高不超過22℃,花前15天白天維持14℃-23℃,最高不超過25℃。

2、覆地膜、澆水:扣棚後3-5天,於桃樹間覆1.5米寬地膜。扣棚後10天左右土壤即將化凍時澆水,水量不宜過大,以免土壤地溫過分降低。

3、花前復剪:芽膨大期花芽好識別,首先要剪除樹冠上部和外圍無花和少花的大枝和強枝。其次是疏除中下部過密枝和細弱枝。最後對緩放的長串花枝應適度輕截,對其餘果枝則一律甩放不短截,待坐果後再適度回縮,以利通風透光,平衡樹勢和提高坐果率。

花期人工吹風授粉效果好

1、棚溫調控:花期棚溫切忌過高,白天維持在14℃-22℃,最高不要超過25℃。通過扒開大棚中縫、兩肩和南北門放風降溫,下午3-4點,棚溫達20℃時應關閉風口,夜間12點如棚溫低於5℃,應立即點爐升溫,直至早晨7點,以防凍花、凍果。

2、花期授粉:棚桃於花期多次人工點授能顯著提高坐果率,但也給疏果增加負擔,而且費工、費時,且容易把桃樹行土壤踩實,從而影響棚桃生長和結果。筆者多年來只是在棚桃初花期,僅對個別少花樹人工點授2次,然後全部採用背負式機動噴霧器或手搖噴粉器吹風授粉,即從初花至成花期於上午11時左右且無露水時吹風授粉4次。多年的實踐證明:人工吹風授粉不僅坐果好,而且方法簡便,快速省工。如棚桃授粉品種少或是授粉品種過於集中栽植,則應先採粉再人工點授,以防坐果低而減產。盛花期噴20毫升/升赤黴素+0.3%尿素液+0.3%硼砂液1次,盛花末期再噴1次0.3%磷酸二氫鉀液,能顯著提高坐果率。

3、控制新梢旺長:隨著棚溫的升高,極易引起棚桃旺長,從而影響坐果和產量,為此應於花後15天除弱桃樹外,全部進行主幹環割,間隔8-10天主幹再環割1次,以截留樹上營養,促進坐果。對主幹兩次環割仍旺長的桃樹,可再噴1次多效唑150倍液。

來源:《農業科技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uRffnAB3uTiws8K_DT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