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法方宜論》里。什麼叫「異法」,什麼叫「方宜」? 「異法」的意思就是治療方法不同。這一篇中,黃帝問岐伯,有的時候我看你治病,「一病而治,治不同」,很多人得的是同樣的病,你卻用不同的方法去治療,但是「皆愈」!結果是一樣的,為什麼?歧伯就說:「地域使然,地勢使然!」因為這幾個得了同樣病的人來自不同的地方。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域會對這裡人的體質和健康,乃至心態造成不同的影響。作為醫生來講,治病就得「因勢利導」,根據病人所來自的地域,分析他的體質,給他以適合的治療方法。這叫什麼?就是「方宜」!而醫生使用的治療方法具體指什麼呢?我們指的是大的方法。法可以分成什麼?內治、外治。藥也有內服藥和外用藥。所以說,這種法呢,其實是指一種治療的手段。
在《異法方宜論》里,根據不同地域、不同體質的人具體給出了不同的方法,比如說用砭石、用針刺、用艾灸,還有內服中藥、導引、按蹺等方法。中醫到底是怎麼給人治病的?現在的人看到中醫在萎縮、退化,一說治病就是開方子,其實中醫用的方法有很多,甚至還包括佩戴香囊的方法、祝由的方法。
但是呢,這些方法都有一個基本的指導原則,就是最後讓醫生選擇這種方法的原則,也就是「道」。古人說「道、法、術、器」,治病的方向是「道」,至於採取什麼樣的方法?那就看具體的操作了,這就涉及我們中醫看病時的問診。
古人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們起碼對自己的地理該有個了解。我們中國的地勢是什麼狀態?西高,東低。對了,西高。西北都偏高,東南都偏低。中華民族的發源——黃河和長江是兩條母親河,它們中間就是在東西之中、南北之中,相當於河南中原,波及到山西的河東地區,就是運城一帶和陝西的一部分。
我們看一下中國的版圖。大概在周朝的時候,中國的影響力就在中間這一塊兒。南,沒到雲南;北,沒到現在的東三省;但是從東呢,大概到了海邊,也就是現在的這個冀東(秦皇島或山東這一帶);西邊呢,就到了青海、甘肅這一塊兒,再往西呢,就是吐蕃,現在的西藏了。到了漢朝,還有了這個西域,張騫通西域。
所以,我們今天講《異法方宜論》,就要首先對「異法方宜」這個地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裡說的「中」,指的是現在河南這個地塊兒。而從河南這一塊兒往西北走,那是什麼?黃土高原。地勢影響到吃這種植物的動物,然後影響到人。一個「地勢」居然還有這麼多門道。「地勢使然」就是地方不一樣的意思,但原來背後還有那麼多能量的不同。「地勢」蓄積的就是一種能量。
生活環境對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的影響非常大,我們得意識到這種影響,有好的我們去發揚,有壞的我們把它給屏蔽掉。這樣,我們既能跟天地相處的和諧自然,又能過上一種不費勁卻健康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