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秘寺廟:曾估值百億卻毀於大火,重建後每年只開放一天

2019-07-27     行走在陌路

禁止分銷煙草、不設紅綠燈、1999年才引進網際網路的不丹王國,卻在2008年成立幸福委員會,以幸福指數替代GDP來衡量國民生活質量,這在全世界都極為少見。當然,不丹的神秘不僅於此,還包含了一座估值百億美元的懸崖寺廟。

作為不丹的標誌性建築,建於1692年的塔克桑寺無論是文物價值還是宗教地位,都足以稱之為「不丹的布達拉宮」,不丹人甚至遠望都要俯首合十。而這一切,都與藏傳佛教的主要奠基者--蓮花生大士密不可分。

《不丹國史》中有記載:傳言大士曾不吃不喝冥想三年、三月、三天、三時,終建立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桑耶寺,此後邀印度名僧協助翻譯經文,將經文傳播至不丹,是不丹人傳說中的「守護神」。

不丹民間還有「大士飛抵不丹地界巧遇老虎毒害百姓、於懸崖洞穴中將其制伏並留下印記」的說法,更神奇的傳聞是,大士在尼泊爾去世後,肉身卻被僧侶多傑利帕帶回不丹供奉在懸崖洞穴中,引得各路王族名僧紛紛趕來朝拜。


17世紀時,莫臥兒王朝繼承人沙賈漢朝拜途中涉水翻山吃盡苦頭,遂出資在山腳和懸崖上修路鋪橋(圖中350米長的普納卡懸索橋就是其中之一),將其命名為「八大名祠」,這就是最初版本的塔克桑寺,又名虎巢寺。

修建過程中還有一件令人心生敬畏的典故:不丹僧侶認為寺廟不應勞煩民眾,一磚一瓦都執意由僧侶親自動手運送修建,為協助僧侶完成寺廟重建,約有500位村民自願出家成為僧侶,不丹也因此有「在家亦可修行」的說法。


從此,無數達官貴族都將收藏的佛教珍品存放在寺中,甚至有不少名僧長住寺中,僅為描畫一幅唐卡、壁畫,或一卷經文。久而久之,無論是僧侶在寺中起居生活,還是信徒朝拜供奉,都自發小心翼翼的維護著這座獨特的建築,300多年不曾有過一起事故。

虎巢寺在不丹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第一世不丹國王放下朝政不理,帶著王后在寺中居住百日,期間國王全心繪製唐卡壁畫,王后則靜心抄寫藏文佛經,而他們的作品卻不能進入洞穴中供人朝拜,只能留在外堂。

然而,1998年的一場大火將虎巢寺主樓部分燒毀,據說是懸空的掛毯被風吹向酥油燈,導致數百年古建築被大火燒毀,同時被毀的還有難以估值的唐卡、壁畫、佛經以及雕像等珍貴文物,好在洞中「肉身」等藏品得以倖存。

為了重新樹立精神寄託,不丹第四世國王出資2億美元並親自監工重建虎巢寺,依舊沿襲300多年前的「僧侶工作制」,導致在此後幾年中,不丹其他寺廟常常見不到僧人,都自發前去為虎巢寺搬磚送瓦。

1999年,國王經過多番思慮後決定開放網際網路,其中有英國威爾斯親王到訪時的提議,也有為重建虎巢寺集思廣益的考慮。所以,不丹第一批網際網路用戶基本都是僧侶,他們學習如何使用手機在網絡上收集重建方案與防範工作。

虎巢寺燒毀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派員前來調研虎巢寺文物保護,當時僅僅是藏品的估值就超過百億美元,這還不算僧侶修建的寺廟建築費用。燒毀後再來,卻發現虎巢寺從此不再允許小僧侶進入內堂主樓。


2010年後直接關閉了參觀渠道,每年僅在大士誕辰當天對外開放一次。當然,能進入虎巢寺參觀的要麼是王親貴族,要麼是名僧大家,尋常人等靠近寺門階梯都會被驅逐,也因此被譽為「最神秘寺廟」,內部擺設及藏品仍無從得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txRPGwB8g2yegNDLG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