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誰活下來,一定要替犧牲的戰友好好活下去。」因為一份生死之約,老人當起守陵人,一守就是30年。
「我想要一台洗衣機,幫奶奶減輕負擔。」小女孩的「微心愿」剛剛說出口,便有人將它實現。
近段時間,你是不是也被一個個這樣的故事打動?
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之際,營口堅守政治方向、站穩群眾立場、踐行初心使命,注重引領性、突出參與度、強化紅色調,推動主題宣傳教育走深走實。
理論武裝「樹紅」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不忘來路,才能更好地前行。
營口市組織全市黨員幹部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專題黨日、市民學習日活動等方式,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
新聞媒體「尋紅」
營口的大地上,紅色資源豐富,革命精神豐沃。
營口新聞傳媒中心派出多路記者深入山區鄉鎮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等紅色基地採訪,開設專欄,推出「營口紅色地名」系列報道,用體現新聞工作者 踐行「四力」的新聞作品,弘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的向心力、凝聚力。楊運村、建一鎮、呂王村、工農村……一些我們常常談及的地名,伴隨著營口解放、新中國成立而誕生,歷經風雨滄桑沿用至今。記者沿著這些紅色地名,尋訪當地「知情人」,聽他們講述楊運、丁雋一、呂慶余、王希珍等烈士獻身革命 的光輝事跡。
文化文藝「送紅」
黨旗傳大愛,翰墨映丹心。
近期,全市書法、繪畫、曲藝等領域的文藝工作者深入農村、社區、機關、學校、企業、醫療機構,送紅色文化、紅色作品。目前,已有200餘名文藝工作者創作、贈送文藝作品3000餘件。
志願服務「幫紅」
友愛之光照亮周遭,志願服務激發向善力量。
全市黨員幹部和黨員志願服務隊伍帶頭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積極開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幫扶活動,有針對性地解決紅軍遺屬、醫護人員、空巢老人、傷殘人士等特殊群體的實際困難。
7月16日,營口市點亮「微心愿」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正式啟動。一台洗衣機、一雙矯正鞋、30隻小公雞等第一批「微心愿」已經實現。
文明實踐「倡紅」
凝聚群眾,小站所也能發揮大作用。
近期,我市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積極作用,廣泛開展政策宣講、文藝演出、便民服務、健康普及、觀看紅色影片、重溫入黨誓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直接受眾10萬餘人。
營口,是一座具有紅色基因的城市。
而紅色基因不是古董,其生命力在於挖掘出新的時代內涵,彰顯出新的時代價值。
一個溫暖的故事、一堂生動的黨課、一次真誠的幫助……正在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的紅色認同,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記者 / 李旭編輯 / 潘靜
責編 / 李丹 魏家鵬 製作 / 郝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