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琦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在2019年的聖誕假期,特朗普和拜登都沒有閒著:通過休假期間的拉票,深陷彈劾案的特朗普,支持率不降反增,目前已經達到了45%;拜登也是耗費巨資為大選造勢,一轉此前頹勢,支持率不斷升高。
然而,懸而未決的彈劾案就像高懸的雙刃達摩克利斯之劍,彈劾案進展情況的風吹草動都會直接影響兩人的選情,甚至造成重擊。特朗普被彈劾的導火索是其與烏克蘭總統的通話,他涉嫌施壓烏克蘭調查拜登父子。而作為引發總統彈劾案的另一方,拜登也很糾結:如果國會參議院傳喚他作為證人參加聽證會,該怎麼辦?進亦難,退亦難,進退維谷,很難辦!
此前,在2019年12月18日,民主黨占優勢的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針對特朗普的彈劾案。按照程序,彈劾案將交由共和黨占優勢的參議院審理。民主黨和共和黨雙方的博弈正如火如荼:民主黨人要求沒有參加眾議院彈劾取證的特朗普「身邊人」出席參議院的彈劾聽證會;共和黨人則希望拜登及其兒子亨特以及那名神秘的舉報人到參議院作證——此舉被拜登指責為特朗普「轉移注意力」策略的一部分,也是共和黨方面發起反攻的武器之一。
果然,2019年底當被媒體問及此事時,拜登重申,他不會出席,因為那「不合法」;而且,如果他同意作證,就會讓特朗普把公眾的注意力從對其的彈劾程序轉移到自己身上: 「你們要用三周時間來報道我說的任何事情。而特朗普將會逃脫責任。你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不是在開玩笑。」
政治操作如同敲鼓,鼓聲傳到哪裡、引起什麼反應,敲鼓者無法控制。因此,的確如拜登所言,特朗普被彈劾沒有什麼可慶祝的:無論彈劾案本身還是彈劾過程中的一招一式,都會對選情造成無法預知的影響。儘管不想牽涉其中,但很不幸,是否參加聽證會是個兩難選擇,無論是去還是不去,拜登都會再度成為媒體關注和民眾討論的焦點。
彈劾調查是繼穆勒調查後,民主黨與共和黨「針尖對麥芒」態勢的持續,一場歷史性的政治衝突正在上演。在此情況下,中間選民或兩黨溫和派的搖擺空間正在迅速消失。由此導致的挫折感和憤怒情緒,可能會無原則、無理由地發泄到下一個焦點身上,拜登和他代表的民主黨真可能躺槍,成為選舉懲罰的犧牲品。而特朗普到底是一個謀求私利、背叛國家的總統,還是說,彈劾行為是對特朗普不公的「獵巫」,這個重要的選擇題,反而不被選民關注和評判。
而且,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因為擔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不會進行「公正」的審判,而一直拒絕透露何時將彈劾案提交給參議院。久拖不決有可能在民主黨選民中引發「消極情緒」,讓他們歷經「彈劾疲勞」後極有可能投票給「新人」,從而對拜登不利。
從目前民主黨的參選人來看,除了拜登,其他人對決特朗普的勝選幾率很小。也許,正如拜登自己所言,在2020年11月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中,有著近乎覆蓋全球知名度的他將是特朗普最大的競爭對手。畢竟,拜登擔任過副總統,選民們也樂意選舉經驗豐富的人。相形之下,特朗普就是因為沒有任何從政經驗,因此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對這樣的事態發展,民主黨感到恐慌,這也是前紐約市長麥可·布隆伯格準備花費數千萬美元投身總統大選的原因之一。然而,面對社會變遷、民眾憤怒和技術創新的衝擊,美國政治無法預測,尤其是選民對罷免總統的支持和反對率均在45%這個勢均力敵的情況下。
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彈劾調查將讓拜登繼續處於圍繞特朗普爭議的風暴中心。拜登是否能如其夫人所說的「特朗普的調查和詆毀並沒有阻止拜登前進的步伐」,2020年會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責任編輯:樂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i8eXG8BMH2_cNUgEh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