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出現危機,中國的大豆進口會受影響嗎?

2020-04-07     中國網觀點中國

呂捷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Maria Haro Sly 中國人民大學絲路學院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糧食供給流通受到一定影響。對中國而言,由於較高的主糧自給率與糧食儲備,短期內主糧供給不會出現太大問題。但是,中國的大豆長期依賴進口,世界大豆主產區的疫情發展、貿易政策、政治因素、政策取消將嚴重影響國際大豆流通及國際大豆市場,進而影響中國的大豆供給。

南美地區是大豆的主要生產地,占世界總產量的56%,其中巴西的大豆產量為36%,阿根廷為15.7%,巴拉圭為3%,玻利維亞為0.8%,烏拉圭為0.6%。在出口方面,巴西出口的大豆占總貿易量的50%,阿根廷的豆粕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45%,豆油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50%。新冠肺炎疫情對大豆價格影響較大。由於中國的大豆進口占全球大豆貿易額的60%,在第一季度疫情管控期間中國需求的減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豆價格。從3月中旬開始,中國國內經濟活動的恢復使得市場開始回暖。

阿根廷新任總統費爾南德斯去年12月就職。疫情的暴發使得本已艱難的經濟前景變得更加複雜。儘管如此,政府的態度還是非常明確,費爾南德斯說:「在經濟和生命之間,我選擇生命」。在疫情暴發前,阿根廷政府重新組建了衛生部(在上屆政府中是一個事務辦公室)。疫情蔓延後,阿根廷政府宣布進入衛生緊急狀態,關閉學校,取消航班,關閉領土邊界,取消公共活動,並對違反強制檢疫的人實施強制措施,只有高級公職人員、衛生專業人員和在生產區工作的人員才允許外出活動。疫情相關應對政策在各級政府得到了高度的共識和配合。

阿根廷的大豆生產始於20世紀70年代,到了轉基因大豆開始商業化的90年代,大豆產量迅速增長。如今,阿根廷種植業土地有63%種植大豆,其在國內消費非常低,其出口收入占阿根廷出口收入的31.8%。它也是國家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對其徵收30%的出口稅。大豆的生產是高度集中的,機械化程度較高,勞動力用工較少。

阿根廷在過去60年土地集中化趨勢嚴重。個人擁有的農場急劇減少,跨國公司以及大農場主擁有的農場面積增加。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生產上,2%生產者所生產的出口商品占總出口額的50%。因此,疫情及本國管控政策對阿根廷本地的大豆生產影響不大。出口政策方面,基於本國自身需求,為了獲得更多外匯收入購買國際醫療物品及服務以應對疫情,阿根廷不太可能減少大豆出口,反而會在衛生防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力促進生產及大豆出口。目前阿根廷面臨的較大問題實際上集中在物流運輸及港口服務方面。在本國貨物運輸中84%是卡車運輸,14.5%是鐵路運輸,1.5%是駁船運輸。在疫情蔓延後,政府對本國人員流動及貨物流通進行了嚴格限制,大宗商品的物流出現一定障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大豆出口。

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於2019年上台執政。博爾索納羅曾在軍隊任職,後擔任國會議員。他因發表有爭議的言論而受到一定範圍內的追捧。巴西目前的一些政策與其本人的性格特徵有很大關係。在很多方面,博爾索納羅和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現出驚人的一致。他一再淡化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潛在性風險。他叫停了國內部分州長提出的隔離管控政策,並發起了「巴西不能停止」運動。他鼓勵並親自參加一些公共活動,但是有不少隨同他前往美國的內閣成員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在巴西國內,一些反對黨的州長們,以及博爾索納羅聯盟的州長都反對他停止隔離管控和開放學校和企業的提議。27位州長中有26位警告稱,他們將繼續聽從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巴西武裝部隊也已經向博爾索納羅對冠狀病毒危機的反應發出警告信號。 與阿根廷類似,巴西的大豆生產也是高度機械化,此次疫情對本國的生產影響不大,主要問題也是來自於運輸。目前巴西47%的穀物(玉米+大豆)通過鐵路到達港口,42%通過公路到達,11%通過水路到達。相比於阿根廷,在疫情初期巴西在貨物運輸方面管制相對較為寬鬆,但是也不排除在未來加大隔離管控力度,進一步加劇大豆運輸困難。

從目前反應來看,大豆的兩個主產區阿根廷和巴西在應對疫情的政策有很大區別。在阿根廷,政府希望通過強有力的隔離管控措施,以控制病毒的傳播。各個政治派別都在為執行關鍵政策而共同努力。而巴西將面臨一個更為複雜的局面,在領導人及各級政府之間沒有形成政治共識之前,沒有人確切知道會發生什麼。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於大豆市場和大豆出口,未來將面臨相當的不確定性和變數。(責任編輯:高霈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cuMVHEBiuFnsJQVoCM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