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傳400多年的傳家寶,中國僅此一件,專家24次登門勸其上交

2020-08-28     左岸楓

原標題:家傳400多年的傳家寶,中國僅此一件,專家24次登門勸其上交

而臣更有獻焉:蓋難成而易毀者,此實政也;難操而易舍者,此實心也。是必慎於幾微,戒於宥密。——趙秉忠

從古至今,狀元一詞都意味著國家重要資源,都是國家不可多得的人才。趙秉忠作為一位經歷了國家由興盛轉為衰敗、看盡人世的官員,看到自己的國家國運衰頹,內心的哀愁一定如江水般翻湧。

作為一個朝代的狀元,趙秉忠沒有徹底發揮自己的治世之才,晚年遭人陷害,淒涼死去,這樣的遭遇讓無數世人為他惋惜。趙秉忠最終為世人留下了唯一一份狀元試卷。

狀元慘遭奸臣構陷

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都有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傳家之寶,可能是錚錚鐵骨的高尚精神,也可能是價值連城的寶物。

山東省青州鄭母村的一家農戶就擁有著一件具有鼓勵後代勤學奮進之意,也有極高的歷史研究意義的傳家寶,說是中國唯一的一件也不過分。

這位農戶名叫趙繼光,他是明朝禮部右侍郎趙僖的後代。

趙僖為官清廉正潔,曾在縣中協助縣老爺辦案時,竭力為一名將軍的後代洗刷冤屈,使他免受牢獄之災。這位將軍為答謝趙僖,欲將自己的女兒送給趙僖做妾,但趙僖多次拒絕了將軍的好意,連說:「你們是名門之後,使不得!」

趙秉忠更是青出於藍,趙秉忠在萬曆二十六年高中狀元,仕途平順,官至禮部尚書,可謂是子承父業。也正是趙秉忠高中狀元時的狀元答捲成為了趙家流傳400多年的傳家寶。

趙秉忠出生於官宦人家,自幼勤勉好學,15歲補府學生。高中狀元之後,聽從皇帝安排,進入翰林院,參與文史編撰,隨後任會試同考官、升庶子,並在江南典試,相當於作為現在的高考監考官。

趙秉忠致力於為國家挑選人才,張瑋、姚希孟、周順昌等都經他舉薦進入朝廷,為國效力。他曾力排眾議上疏請求明神宗恢復建文帝的帝號、廟號,最終說服神宗為建文帝恢復了帝號

魏忠賢在明熹宗時手握重權,朝內迫害賢才,朝外魚肉百姓。天啟四年,趙秉忠的一名叫繆昌期的門生羅列了魏忠賢的罪狀,這份起草書由大臣楊漣上疏,並彈劾、斥責魏忠賢。

然而繆昌期卻受魏忠賢陷害,下獄處死。魏忠賢得知繆昌期是趙秉忠的門生後,便對趙秉忠懷恨在心,從此,多次在熹宗面前構陷趙秉忠。

明熹宗卻不以為然,沒有僅僅因為魏忠賢的幾句話而疏遠趙秉忠,反而因為趙秉忠樸素的衣衫,打算重用趙秉忠。

在魏忠賢的不斷迫害下,朝廷面目全非,趙秉忠多次上書請求致仕後回到家鄉。然而回鄉的趙秉忠卻受到劉鍾英的牽連,被剝奪了官位和俸祿。

最後因為魏忠賢與其同黨愈演愈烈的迫害行動,遭受牢獄之災的人越來越多。天啟六年,趙秉忠因無力挽回朝廷局面,憤懣而死。

崇禎初年,朝廷為趙秉忠平反,恢復了他的官位, 並追加為太子太保, 按照大臣該有的禮節重新安葬。

可以說,趙秉忠一生都在為朝廷而鞠躬盡瘁,與貪官小人鬥爭。

趙秉忠的治世之才

眾所周知,古代寒門很難出貴子,是因為培養一位狀元的成本是很高的,然而豪門世家子弟大都紈絝,踏實做學的富家子弟很少。

從啟蒙開始,一名書生需要經歷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才能從全國考生中脫穎而出,才能被皇帝看到,委以重任。

這期間要付出不知多少年的書本費、進京趕考的路費等,所以狀元少之又少,狀元的試卷更是少見,都被作為國家機密,保存在了皇宮之內。世人難以欣賞到狀元的書法之美,無法見識狀元的治世之才。

而作為趙繼光家的傳家之寶,趙秉忠的狀元試卷是至今中國唯一一份保存最完好的狀元試卷。這份狀元試卷大概有2400多字,字跡規整而飄逸,全文沒有一處塗改,卷面乾淨整潔,透露出趙秉忠下筆之時的那份如有神助的豪情與自信。

據記載,當時皇帝出的題目是「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趙秉忠站在了帝王的立場上,論述了從古至明朝,各位帝王的治國之道,並向朝廷進獻了10個治理建議。

趙秉忠的這份狀元試卷仿佛一本精華版《資治通鑑》。當然,這份試卷得到了皇帝的最高讚譽:「第一甲第一名」。如今,皇帝的這六個字在試卷上還清晰可見。

這份狀元試卷不僅體現了趙秉忠的依法治國的政治思想,更體現了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皇帝就是天,皇帝又是百姓的代表,是上天的意志和百姓的意願的結合,百姓順應皇帝就是順應天意,這就是趙秉忠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趙秉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對於朝廷安撫百姓、收攏人心具有重要意義。

狀元卷作為國家機密,雖然不知道趙秉忠是如何把自己的試卷從宮中置換出來的,但不管怎樣,他的試卷讓世人看到了古代讀書人的那份才情艷艷和忠心報國。

不被蒙塵的狀元試卷

趙秉忠的狀元卷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學價值,對研究明朝科舉制度、文章結構、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這樣一份國寶級文物,讓不斷在民間尋找失落文物的——山東省青州文物管理專家魏振聖,在鄭母村村民口中得知,他多次上門,請求趙繼光將這份狀元卷上交給國家。

趙秉忠的狀元卷作為趙繼光一家的傳家寶,已經流傳了400多年,對於趙家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趙繼光的父親趙煥彬始終不同意將自家的傳家寶上交給國家,用盡各種各樣的理由勸退魏振聖。但文物管理專家魏振聖並沒有放棄,他秉持著讓文物得到更好保養的原則,前前後後拜訪了24次,才打動了趙煥彬,說服了老人將文物上交給國家。

這份中國唯一一份保存完好的狀元卷,現在就保存在山東省青州博物館內,成為青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正是此文物,讓青州博物館成為了一所設在縣城裡的國家一級博物館。

趙秉忠的前半生仕途順利,卻因奸佞小人羅織罪名,後半生鬱鬱寡歡,不得善終。

儘管他與魏忠賢及其同黨竭力凱旋,也沒能挽回明朝後期朝堂無所作為的局面。但趙秉忠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狀元試卷——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一章完善的治國理論、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無論是明朝還是現在,趙秉忠都是值得敬佩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fstNHQBd8y1i3sJcP3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