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人所受到的教育,都是 「不要以貌取人」,而那些先敬羅衣後敬人的人,也往往成為故事中被鄙視的對象。
然而,知名外貌協會王爾德卻說 「惟淺薄之人才不以外表判斷」。
王爾德:這句話我真說過
上面兩種表述矛盾麼?看全了你會發現他們說的其實是一回事。王爾德的下半句是 「世界之隱秘是可見之物,而非不可見之物。」——
淺薄的以貌取人會讓你錯失英雄顯得市儈;但如果你掌握了 高級的以貌取人技巧,懂得了從可見之物中發現隱秘的方法,那麼你不僅會 比別人看到的更多,還會看得更透!
在高階「以貌取人」上期 ,我們聊了「提取信息」和「解讀信息」兩步,而提取信息時,身體往往比口頭更誠實――
別被這種看似高深的描述嚇到,平常看八卦,就能看到很多應用:
羅志祥520表白文說自己會一直牽著周揚青,但照片明明緊握的是雲霄飛車的把手――身體比語言更誠實(狗頭)
而如果說上期更多著重在 「提取信息」,今天的高階以貌取人下期,則更注重聊 如何「解讀信息」――很實用也很有趣!
比如,為什麼最近的我們,越來越喜歡有魅力的姐姐?
從劉濤到劉敏濤,最近熱度都高得飛起
再比如,為什麼晚晚風雖然火遍全網,但也被不喜歡的人稱為「姨太太風」?
比起貴婦,更像姨太太,差別在哪?
再再比如,為什麼有些人並沒有穿名牌也讓人感覺很高級,有人的名牌則穿得像暴發戶?
凱特王妃常穿平價,但相比於滿身logo的吳佩慈,倒顯得更貴氣
想要知道以上問題的答案,就不妨趁周末,聽簡妮我聊聊 「以貌取人」的高階技巧啦!
01
比「是什麼」更重要
普通人的以貌取人,往往 停留在看這個人「是什麼」:
比如,這類人看到穿金戴銀的人,會根據「是什麼」原則,覺得他們一定很有錢――但很容易被誤導!
也有26.9包郵的金鍊子嘛!
與其說一個人的外表顯示他「是什麼」,不如說一個人的外表,顯示他「想要表現自己是什麼」――
雖然有點拗口,但實際上很好理解:用前面的例子,穿金戴銀的人未必真的很有錢,但往往真的很想 顯得自己有錢。
新聞標題:印度土豪花14萬做黃金襯衣,只為吸引異性
這種「是什麼」和「想要表示自己是什麼」的差別,當然 不僅局限在經濟情況――
以《甄嬛傳》為例,囂張霸道的華妃,往往喜歡金碧輝煌+濃重撞色,很襯她的性格。而相比之下,端妃則素雅老成得多,看起來 淡然而與世無爭:
但端妃真的與世無爭嗎?
類似的,心腸堪稱歹毒的皇后和安陵容,一個是柔和的柳葉彎眉淡唇色,一個是顯嫩劉海滿面桃紅,都想要呈現出 柔婉纖弱的感覺。
但你要是真得信了她們怎麼打扮本人就怎麼樣,那麼恭喜你,宮斗劇中3天領盒飯的那邊排隊――
她倆選擇這樣的外表,是因為很有迷惑性,跟她們本身的性格背道而馳。
簡而言之,不要從一個人的打扮猜想她「是怎麼樣」,而要去看「她想要呈現什麼」,從而去 解析她的內在世界――
一個人的穿衣打扮,非常能體現她的 經濟階層、審美、個人認同、價值觀――只要你看對方法。
從簡單的例子說起,《夫妻的世界》里的女主,穿衣打扮偏愛純色(工作場合多暗色)、西裝風衣(撐肩膀線條)配低調首飾和鞋提亮――
可稱姐姐OL穿搭模板
解讀一下這些穿搭風格特徵,一是職業化不花哨累贅,二是不裝嫩不老氣很得體,三是對品質有要求但不想過度張揚――
而這套穿搭,可以進一步說明,這位姐姐很 以自己事業和精緻生活為傲,不會為年齡過度焦慮,價值觀注重「精緻」「得體」而非「年輕」「鮮嫩」。
跟小三對比,差別更加明顯:
早期未上位成功時,小三衣服多淺色、短款大領或勾勒身材,配上長卷髮, 「不需要為衣食勞作,美就對了」的形象就出來了。
她穿得不如女主貴,但都挺顯女性美的
更重要的是,她這階段穿著傳遞最關鍵的信息,是 「青春的肉體」,正是她最引以為傲的資本,跟女主剛好反著來。
這張圖特別有意思,右邊衣飾明顯便宜,但架不住青春無敵
而待到上位後,她的 身份和價值排序也發生了變化:
穿著雖然依然淺色好嫁,但 露膚度降低不少,「以色侍人」程度降低,更著重營造一種有女性魅力又有家庭溫馨的得體貴婦感。
左邊是吃青春飯,右邊則像闊太太了
別覺得我對連續劇過度解讀,這類轉變,在真實生活中也時有發生。
比如晚晚,討厭她的人也很難否認她有好身材。早期基本是露膚+緊身的時尚風, 不追求貴只追求凸顯身材:
跟前面的類似,這階段核心信息是年輕、身材好、性感
而更近期的晚晚風,則 在「性感度」上大幅縮減:
露膚上,露上不露下,都露遮一邊;緊身上,上緊下就松,都緊就裹嚴實。不會再像早期一樣又緊身又露上又露下:
這樣對比一下,較近期得體度確實上升了不少
但對比她和董花花,可以感受到她距離所謂「貴婦風」的那點微妙差異――
董花花曝光的穿搭圖,絕大多數是 低調柔和的淺色系,版型也多為寬鬆:
淺色系顯貴這一點已經寫爛了,因為不耐髒
為什麼不選擇更緊身、更薄透、更彰顯女性魅力的款式?
因為 貴婦最「貴」的不是皮囊,而是身份。「以色侍人」感會丟失得體度,即使貴也是貴妾而非貴婦感――
對比一下,同樣是淺色弔帶,董花花的畫風跟晚晚是不是有種微妙不同?
董花花露就不會緊身,而晚晚的色氣感要明顯更高
講道理,晚晚後期穿搭是明顯向貴婦靠攏的:色彩由鮮艷轉成更低調的灰調,穿搭也不乏皮毛大衣這類貴价品。
之所以有「姨太太」感,多少是因為她 放不下那點顯露身材的執念――
一則,身材那麼纖細,不凸顯好浪費;二則,她本人應該也確實把「外形」作為核心競爭力,一定程度上說明價值觀――但這 恰恰是不貴婦的姿態。
這種針織貼身裙,稍胖一點就像懷孕――這都敢穿真的對身材很有自信,盲目copy就很慘了
同樣是好看,有些女生傳遞的感覺,是 「美貌是加分項」,而有些女生則是 「美貌是生命線」——只討論美時後者已經足夠,但想要 顯得又美又優秀,頻道一定是前者。
類似的,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喜歡不裝嫩的姐姐?
正如前文所說,一個人的造型其實反映著她內心想要呈現的形象,也因此反映著她的 價值觀――
一個明明成熟美艷的姐姐,硬要搞粉嫩青春風,無形中在表達她認為 「青春」比「美」更重要――與其說我們討厭裝嫩,不如說我們討厭這樣的價值排序。
當然左邊兩張也不差,但跟最右比真的差好多
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比起狂熱追求不老凍齡, 我們更嚮往「優雅地老去」:
因為,我們更期待大家能在青春美之外,看到 成熟美、艷麗美、溫婉美種種類型,而不是「年輕萬歲,老去完蛋」。
大美人死活要少女感,會被女性不喜也是這個原因
而除了「以色侍人」度和「追求少女」度外,另一個很值得參考的觀察維度,是 「追逐流行」度――
知乎大V@肥肥貓曾在答案中寫過這麼一段:
總是買爆款的人,比較沒有主見,容易被忽悠
換個角度,那些有自己的風格,不被流行把控的人,往往對自己有著更全面的認知和思考,不容易被大流帶跑, 對自己接納認可度也更高。
這類人即使追趕流行,也絕不盲目,往往 只選適合自己的――讓流行為自己服務,而不是成為流行大潮中面目模糊的nobody。
寧靜這套很潮,但是不一樣的寧靜,而不是盲目copy的路人甲
有人可能很難接受「隨年齡增長反而變得更美」這種現象――青春是健康,青春是美,科學就是這麼說的啊!
但時光流逝也會賦予我們更多的試錯機會,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更懂得揚長避短,醞釀出獨特風格,那也是一種美――雖然不一定青春。
比如詠梅,論長相清秀有餘艷麗不足,頭身比和身材都很棒,但 中期亂穿衣,身材優勢和氣質優勢都沒顯出來,好可惜:
姐姐的身材皮膚全都在線,但這麼穿真的不太明顯
換到這幾年,事業得意了, 對自己的定位也更明確:
簡單不雜亂的色塊、常淺色寬鬆,配上高腰收緊,整個人顯得 溫柔又有氣質,淡雅但不寡淡。
好喜歡最右那套,真的顯得好有氣質
待到重要場合也不怯,艷色紅唇壓陣,絲綢光澤更襯膚白勝雪, 事業成功所賦予的氣場更讓她壓得住珠光寶氣。
而且還不俗氣
看完這種「有清晰個人認知」的造型,再看下面這組,就很能理解 「亂追流行」是多麼沒質感:
流行丸子頭就各種丸子,不管自己適不適合,穿搭適不適合
對比下周韻,配合不同的風格和場合, 丸子頭也千變萬化,真的是美在懂美:
最左最冷扎得最緊,中間鬆弛柔軟些丸子就要蓬鬆,最右家常最好來點亂髮――都很搭啊!
第四個觀察維度,是 穿衣的「隆重度」――
這幾年的潮流,大體是反隆重精緻的,要的就是那種「看似不經意」「看似沒努力」的 慵懶勁:
類似的連衣裙,左邊頭髮隆重精緻、超高跟、絲絨;右邊亂髮、草編、坡跟,都降低了隆重感
隆重度本身是個人偏好,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但從中衍生的幾個方面,倒是很值得一探。
例一,原來同事抱怨過菲xx慕的鞋子又貴又硬,好不容易穿舒服鞋子也快壞掉。我疑問,那為什麼不買別的牌子?便宜又好穿的鞋子多了去了。
答曰: 便宜鞋子掉價,貴的鞋子即使不舒服也要穿,穿了才符合身份。
讓我想到灰姑娘的水晶鞋
這類人相信大家都接觸過,對他們來說,隆重是一種必須,比舒服重要――可想而知,他們是那類會報喜不報憂,把自己往 高端大氣上檔次方向描述的人。
而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 穿搭要傳遞最核心的價值是「身份」,換句話說,他們 很注重現實條件――對人比較三六九等 (也可以說勢利)的往往是這種類別。
類似的,還有一種類別是無論環境如何,都要穿的很漂亮迷人――
極端例子,穿高跟去爬山
通過前文的分析,不難看出這類人認為的核心價值是「性感好看」,也因此,他們更容易 用這套標準去衡量其他人。
結合孔雪兒的直男斬風格,只看她這裡的發言,容易讓人對她產生誤解
不要看到這就覺得隆重不好!雖然現在更流行effortless,但具體每個人選擇哪個,一看適合,二看是否符合場景需要,三看想著重表達什麼。
適合好理解下次再展開說, 「符合場景需要」的隆重度,不僅顯得 得體,也顯得人有社交常識,足夠成熟老練。
比如,大S跟姐妹旅行錄綜藝和走紅毯,穿得隆重程度就大不一樣――都很適合環境需求,顯得人 很得體,反過來就不行。
穿右邊去姐妹聚會,可能會姐妹反目
由此,不難理解,穿晚禮服去姐妹聚會、穿人字拖去面試、穿高跟鞋去爬山都不是好示範――不符合場景需要!顯得人沒有社交常識或自我意識過剩!
而再說第三點, 「想要表達什麼」――這個特別有意思。
隆重的裝扮可以營造一種「認真努力」的氛圍,很符合職場形象需求,因此,無論貧富,職場女性基本都不會穿得太隨便:
這三位的穿搭風格,是不是高度相似?
相比之下,再看晚晚董花花這兩位貴婦:
有沒有發現什麼不同?
相比於上圖的職場女性,晚晚董花花的裝扮明顯要更「不職場」, 更誇張、更隨意、更慵懶――
聯想到董花花的個人介紹「人間富貴花」,可見這兩位確實把 不用正經上班拼搏事業作為一種「優越點」來彰顯的。
而如果沒能理解這一點,盲目地copy晚晚丸子頭就想有貴婦感:
我只能說,想太多了,咱還要工作和上班啊!
02
假裝比自己實際上更有錢,可行嗎?
承接上文說的「貴婦感」,一個常見的有趣問題浮出水面:
「假裝比自己實際上更有錢」「穿出貴婦感」這檔子事,真的可行嗎?
這種題材的乾貨帖,現在超級多(我自己也寫過)
要簡妮我說,短期、略微提高、受眾水平相近時可行,但極難全方位長期偽裝。
你的方方面面都會出賣你是什麼人,你位於什麼層次,甚至你在想什麼,想要什麼――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典型例子蓋茨比,他明明真的很有錢,甚至偽造各種證據證明自己是牛津畢業,但就因為穿著粉色襯衫,被湯姆識破不可能是牛津畢業:
誰能想到這些小細節呢?
再比如說,《色戒》中王佳芝留下兩次口紅印。
一種解讀認為,其實易先生早就知道她身份造假――因為她那個階層的女性 不可能會留下口紅印,太不得體。
此處應有不沾杯口紅廣告(沒有啦)
如果不是那階級的人,誰能想到自己的身份會被襯衫顏色和口紅印出賣?
要面面俱到,幾乎是不可能任務――即使你有一本細緻指南。
還真有這麼一本細緻指南(雖然是好久之前的),點評很辛辣,但很有意思
略諷刺的一點是,我們不僅很難偽裝,而且越是偽裝,越容易暴露自我――
簡單又實際的例子,大家網上衝浪,經常看到很有錢很漂亮學歷很好家庭很幸福的人對嗎?看完覺得自己吃了幾車檸檬,對人生失去信心――其實大可不必。
幸福的人往往是自足平和的,「秀」這種行為本身,就帶有一種 心理上的不滿足,反而更容易暴露真實情況 。
貨真價實的貴婦董花花,為什麼要曬富日子給不知情網友看?為啥要曬家庭和睦歲月靜好?
除大家熟知的「缺什麼秀什麼」之外,「炫」的另一原因,是 突然擁有――
比如,你會秀你一天可以吃三頓飽飯嗎?不會,因為這對你來說是 習以為常的――以這一點為優越感的人,恰好說明他最近才擁有這一條件。
蓋茨比說自己是牛津畢業的,完了掏照片――這種急切的姿態其實反而暴露了他的偽裝
也因此,理解章小蕙至今高熱不褪:
KOL萬萬千,但像她那種 自帶「用慣了好東西」氣場,以穿衣吃飯口吻談論貴价名牌的態度,萬中也無一。
用慣了好東西需要家庭環境和際遇,她也講名牌但很少提性價比――根本不在考慮項的感覺
除「突然擁有」外,「炫」的另一個心理機制,是 「除此之外沒別的好說」。
依然是很日常的例子,你們可能都碰到過那些恨不得把畢業證和工作單位紋在額頭上的人,並因此覺得「他們很優秀但很煩誒」。
但講道理,以簡妮我的個人閱歷,這類人往往是混得不好的――他們是X學校X單位的,身邊的同學同事不也是嗎?有什麼好拿來說的呢?能把這點拿來說,說明確實沒別的好說的―― 明明想要裝強,實際上反而露怯。
翟博士的證書是真的,但他的日常發言水平大家有目共睹,結果大家都懂的
而炫富也好,偽裝成比本身更優秀的人也好,往往也分幾種層次:
層次一叫 粗暴模仿。
比如買個26.9包郵的金鍊子,或非常考驗質感的大牌同款,渾不覺 細節已經把自己出賣得七七八八:
右邊比左邊,不僅貴在毛皮外套,妝容頭髮質感都大大提升
表現在乍富的人身上,就是他們 極其愛大logo,生怕別人認不出,還一定要位於畫面中央:
我可以不明顯,我的logo一定要明顯
相比之下,進階款往往更懂得「無形裝X,最為致命」的道理,試圖將炫變得更 潤物細無聲。
比如,不靠logo而 靠做工彰顯品質及價位:
不是說名牌同款絕對不能買,但這種做工差很多的咱就別湊熱鬧了行嗎?
一定要拍名牌,一定要 不經意放在旁邊,而不是直愣愣放在畫面正中――顯得太在意了!
同一組照片,左邊低階右邊高階
在這一點上,董花花確實深諳貴婦包裝之道,小紅書曬得搭配之一是下面這套:
看起來很輕鬆休閒隨意吧!
但你要以為這套沒有在彰顯貴氣,就太天真了,亮點在這裡:
要是不是自己發,由下面的熱心群眾猛然發現,級別還要更高
中階炫富往往需要深諳 「聲東擊西」之道,看起來在曬的是日常A,實際上要表達的是 不明顯的貴氣:
你要以為這兩張曬的是貓和公仔,那你就太天真了
而這不僅比初階炫富需要更多的 技巧和從容感,其實也 隱形要求著更富――畢竟,名牌包好賣,豪宅可沒那麼好買。
越高階的炫富,往往包含越多的細節:說明不只是某項單品富,更是 整個生活都富。
比如陳昱霖,單看這兩張已經很富了:
頭等艙和明星合影
但跟晚晚一比,完全落在下風:
跟明星是粉絲式合影,還是勾肩搭背朋友式,說明的生活可大不一樣
而董小姐更是深得炫富技巧,不曬logo不曬包, 曬生活細節就能壕到驚人:
背景比人重要
晚晚不也類似?
較少人意識到,晚晚風貴婦的點, 穿搭只是一小部分,背景才是一大部分:
你家有這麼大的私人花園嗎?
至於人,重要程度甚至不如衣服,更比不過背景,不信看圖:
同一個人的草坪照片,有錢度能差個10000倍吧
董花花也一樣:
你把人單獨摳出來放到淘寶爆款里也不咋地,但在這個背景下誰會覺得她沒錢?
由此,要顯得自己比實際上有錢更厲害,特別是不帶暴發戶氣息地顯示,真的非常不容易。
為什麼「炫」往往變成露怯呢? 從「理想受眾」的角度去看,就特別好理解:
N年前我在天涯曾看見過一個姐姐,整容的目標是 「要讓人家一看就知道整容了」不然就「覺得自己錢白花了」――讓我非常費解。
雖然前兩年網紅套餐風很大,這兩年都轉向自然了
後來我突然福至心靈,理解了這種心態:當身邊的人都整不起容時, 「整得起」就是優越,自然要凸顯。
相比之下, 當身邊的人都整得起容時,比拼的就是審美、技術、運氣,這類人當然不會追求看得出,而更希望 整出天然美效果。
明星誰也不會缺倆整容錢,所以整的自然又好看的才在鄙視鏈上端
類似的,前面說過的炫富三層次,也對應不同的受眾:
對於只認得logo不認得單品的人,自然最好要 大logo;而對於認得出單品但不一定買得起的人, 放在不明顯處才會被識別出來;人間富貴花姿態能 精準打擊的,是只有錢買包沒錢買豪宅滿世界旅遊的中產。
一個人會不自覺地認為受眾跟自己一樣(比如我就假設大家跟我一樣聰明,狗頭),而也因此,炫富的姿態本身,通過 揭露受眾群體,更能反饋一個人的實際情況:
打個比方,我原來吃不飽飯,我會以為別人都這樣,繼而才會炫吃三頓飽飯。
董花花和 何雯娜,受眾分別是認得出名牌的中產和不認得名牌只認得logo的群體――恰好說明了她們本身所處的位置
從這角度來看, 越炫其實越容易露怯。
而比起露怯型炫富,坦然面對自己沒錢這件事,反倒還顯得有風度些――是我努力的方向沒錯了!
03
「不是什麼」比「是什麼」更重要
在上文提到的《格調》一書中,作者表達過一個重要的原則:
下一層的人總是試圖模仿上一層的人,而因此上一層的人總會產生新的潮流,以「區分」於下一層的人。
也因此,當我們分析一個人的外貌時,不僅可以從「她想表現自己是什麼」去看,還可以 從「她想表現自己不是什麼」去看。
比如,為什麼全智賢宋慧喬很少用大眼妝――即使她們眼睛並不大?
常見妝容是這樣的
原因之一當然是不適合,但更重要的點是,她們想要 區分於那些「大眼美女」(畫了也沒人家眼睛大沒必要嘛),而凸顯自己本身的 乾淨氣質感。
再比如說,章娘娘去好萊塢發展的時期,曾熱衷把自己曬成小麥色:
結合表情看,亮點好多
這種偏好既可以從她「好萊塢影星」來解讀,也可以從她想要 被區分於「以白為美的國內女性」去看――構成了完整的國際章。
類似的,有人上班以穿著 西裝革履為優越感,有人上班以 穿著隨意為優越感――
老闆一般不會穿得太正式,但門口大爺也不會
從「不是誰」的角度去看,前者不想被歸類為 「西裝都買不起」「工作態度不端正」的人群,而後者則不想被歸類為 「必須穿西裝上班的中介人群」,想強調「海外背景的審美偏好」。
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董花花和張大奕的風格:
前面略微提過,董花花的「人間富貴花」,是著力於 區分於死板勞累的職業女性的:
休閒、慵懶、不用幹活,很驕傲
即使有工作場景,她也是鬆弛的、柔軟的、溫馨的:
一點刀光劍影都沒有,工作得歲月靜好
張大奕跟她算一體兩面,雖然本人絕對 女強人人設,但穿著上著重隨意青春,她是一定不會願意自己跟董明珠被歸為同類的。
依然是從「不是什麼」的角度去看
怎麼說呢,感覺現在有一種趨勢,值得羨慕的狀態,都跟 「不用拼死拼活苦大仇深工作」的輕鬆姿態扯上了關係――
但是啊,八卦之後,發現張大奕還是頗有女強人心態的:不說別的,能在事出當天堅持直播賣貨,這心理素質不是蓋的。
並沒有說她這樣做是對的意思,單純說心理素質
而董花花可能完全想不到,她閒散靜好的「人間富貴花」生活會被這樣一位勞心勞力的事業型所打破。
但這又如何說得上意外呢?
拼事業的修羅場,從不是閒散舒適歲月靜好的,舒適優越的生活,往往離不開刀光劍影支撐。
想有錢,還想輕鬆,更重要姿態要好看不能太急切――除非老天開掛,否則往往是網絡衝浪中「別人的故事」。
看看王健林董明珠的日程,富一代們也很拼啊
一定要做取捨,「真的能掙」顯然比「姿態輕鬆」要更重要――你看我頂著兩個黑眼圈,不也還在努力碼字?
以讀者的金句評論結尾吧!
「如何看起來很有錢?變得真的很有錢。」
說得真好
——
P.S. 其實,除了打扮,一開口也能流露出很多東西——有人一說話就顯得很厲害很懂很有條理,有人一說話就減分,想看分析的記得點個在看啦,1000在看寫,1500在看下周更!
—想知道更多趣味、科學審美相關?
—想看更多關於審美、網紅臉的解析?
商業合作/轉載申請,請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