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百強數據:研究生教育高校競爭力排行榜,哪些高校名列前茅?

2019-11-15     冷絲說人文教育

文|冷絲

欄目|研究生教育

根據邱均平和科教評價網公布的最新數據——2019-2020年研究生教育質量高校排行榜,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附錄有100所高校名單)

排名前五的高校還有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

名列前十的高校有這五所: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

這樣的排名其實與高校實力「清北復交」的排名沒有太大的差距。

名單一

本次研究生教育質量排名依據如下:

分4個一級指標,即辦學資源、教研產出、質量與影響、學術聲譽;17個二級指標,即科研基地、一流大學、學位點、傑出人才、科研項目、科研經費,人才培養、科研成果、發明專利,學生獲獎、論文質量、科研獲獎,國家一流學科、ESI全球前1%學科和上年度優秀學科等內容。

應該說,這種評價機制有一定的權威性。

名單二

冷絲並不想過多地集中於討論所謂的排名,而是想藉此說說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幾個問題。

其一,研究生教育規模擴大是國際慣用辦法,我國也需要延續擴招政策。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國家與地區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創新能力的高低成為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很多國家將創新作為其發展的基本戰略,並制定了各類政策以促進國家創新能力的提升。

名單三

根據國家創新體系的相關理論,政府、企業、高等教育系統是提高國家創新能力的最為重要的三個角色,尤其是高等教育系統,作為知識創造與知識轉移發生的核心場所,是國家創新體系可持續運作的重要支柱。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在高等教育系統中,知識創造與知識轉移環節主要發生在研究生教育階段。

因為理由很簡單: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在知識創新、高素質人才培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因為意識到研究生教育與國家創新之間的重要關係,很多國家在制定創新政策以增強本國創新能力時,往往將研究生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已開發國家在這方面做得不錯。

其二,我國很多高校研究生教務人員專業不對口,職業認同度不高。

隨著高校行政人員結構的調整,現在研究生教務人員大部分具有研究生學歷,但專業來源五花八門,有很大一部分人員為理工科背景,並不掌握教育學、管理學等相關知識,不利於工作的開展。

而在研究生教務這一工作崗位上,工作內容繁重,考核機制卻不健全,研究生教務人員的晉升渠道不暢通,對這一職業的認同度不高、工作自主性不強、人員流動性大,不利於研究生教務人員隊伍的建設與管理。

冷絲覺得,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研究生教育質量。

其三,我國高校研究生教務人員日常工作繁重,難以提升和改進工作。

研究生教務人員作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直接執行者,承擔著多重任務,包括研究生招考、學籍管理、課程安排、成績審核、論文答辯、學位授予、各類教學活動的申報等各項工作,工作量大且煩瑣。

在研究生類型多樣化、研究生教務工作複雜化的新形勢下,研究生教務工作對教務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唯有不斷思考、不斷提升、不斷創新,方能應對新問題、新機遇、新挑戰。雖然研究生教務人員在整個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高校對其的重視程度並不高,他們日常陷於瑣碎雜亂的工作中,很難抽出時間和精力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梳理和思考,也就難以提升和改進自己的工作。

其四,研究生自身也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研究水平。

作為學術研究的主體,研究生的自律意識和主觀能動性是其進行科研的基礎和關鍵。

研究生的學習動機、學術熱情是影響學術氛圍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目前多數學生考研的目的只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學歷,以便就業時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未來也能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因而研究生大多缺乏致力於學術研究的精神,難以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

另一方面,受社會某些不良風氣的影響,研究生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浮躁心理,學術熱情也因此大大降低。

總之吧,冷絲認為,考上研究生,這只是一個開端,你如何成為優秀人才,還需要靠你自己,其次才是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培養單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a5YcG4BMH2_cNUgPOY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