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沒飯店,咖啡不正宗,「鐵飯碗」隨便端…《三十而已》編劇對小鎮生活有誤解?​

2020-08-09     創意潮生活

原標題:街上沒飯店,咖啡不正宗,「鐵飯碗」隨便端…《三十而已》編劇對小鎮生活有誤解?​

編輯 | 潮姐

《三十而已》里的滬漂女王漫妮,在上海漂了八年,還是扎不下根兒來。

在30歲前夕,「心氣沒了,漂不動了」的王漫妮,無奈拖著一隻行李箱逃離上海回歸故里,打算就此認命,踏踏實實在小城過安穩日子。

劇里關於王漫妮回家之後的生活,讓人懷疑她不是從上海回了小城,而是直接穿越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

街上沒飯店,咖啡不正宗,整個小城的人都相互熟稔,事業單位不用考隨便進……太誇張了吧?

編劇對小鎮生活的誤解和刻板印象太深了!

小鎮刻板印象之一:生活方式落後

按照劇里的交待,王漫妮老家坐標浙江衢州,江浙滬包郵區,生活應該很便利,結果呢?

王漫妮回家,千里迢迢居然把常用的洗髮水都帶回去了,因為「我用慣了這個牌子,害怕回來買不到了」;

她想喝咖啡,好不容易找了一家,點了杯拿鐵,一喝發現是速溶的,服務員還振振有詞:怎麼會呢,這就是手磨咖啡!

為了讓她喝到正宗的咖啡,暖男前男友每周從上海給她寄咖啡豆……

生日宴沒吃飽,想出門吃點夜宵,街上唯一一家老字號理髮店的老伯苦笑著跟她說:你以為這還是夜上海啊?咱們這小地方,誰家晚上還出門吃飯吶。

看到這兒,潮姐仿佛發現了滿滿的商機:去這裡開餐館,美髮沙龍,咖啡館,一點點奶茶店……應該很賺錢吧?似乎網購也還沒流行,線下實體生意應該很好做。

可實際上呢,現在還有網購到達不了的地方嗎?別說是洗髮水,咖啡豆,就是車厘子大閘蟹這種時令生鮮也是想買就買!

至於想出去吃飯想喝咖啡,就算是小地方,也早不是什麼難事了,八大菜系都能找全了。

據豆瓣網友供圖,以下才是真實的浙江衢州,大商場,優衣庫,海底撈,應有盡有……

小鎮刻板印象之二:人情社會裡凡事靠「關係」

「小鎮名嬡」王漫妮過個生日,那個陣仗,把潮姐我都嚇到了。

好傢夥!幾十米的流水席座無虛席,過個30歲生日,擺出了結婚喜宴的感覺。

離開家鄉八年了,過生日還能請到這麼多人,太不可思議了!

王漫妮媽媽擺個酒席還借鄰居家碗筷,這是時光倒流到80年代了嗎?編劇肯定不知道,現在小鎮辦酒席都流行僱傭一條龍服務團隊了,根本不用自己準備碗筷酒菜。

最誇張的情節是關於小張主任的。

一個規劃辦的主任,擱現實里,除了親戚朋友同事,走在街上誰認識他是誰啊。

可《三十而已》里的小張主任可是個大人物,人人都認識他,無論何時何地遇到的所有人都會親切叫他一聲「小張主任」,他還會時不時指導下工作,官腔過於嚴重。

不僅如此,他還能輕鬆給王漫妮安排個鎮政府的穩定工作。

現在都什麼社會了啊?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還能靠熟人靠關係走後門進去?

小城市體制內的工作多搶手啊,王漫妮在上海漂不下去了,回來就可以進體制內端「鐵飯碗」,那些辛苦備考的人看了要哭死要廁所。

在小城市,人情味確實重一些,但也沒誇張到整條街所有人都認識的地步,更不意味著有人情靠關係就可以搞定一切。

不是只有北上廣才配談奮鬥

現在很多都市年輕人和編劇一樣,對小城市的生活有嚴重的誤解和偏見。

總覺得小城市生活就是輕鬆安逸,上班朝九晚五,人人都很閒,沒事就湊在一起聊家長里短的八卦,除了結婚生子,就再也沒有別的事可關心。

但真實的小鎮生活既沒那麼安逸,也沒那麼八卦。

基層公務員也很忙,早不是「喝茶看報一坐一天」了;回老家的年輕人也有自己的事業追求和奮鬥目標,他們也都在努力地生活。

有些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看待小鎮青年都有一種優越感,就像在上海奮鬥了八年的王漫妮回到家鄉,各種嫌棄不適應,仿佛她不是那裡出生長大的。

潮姐不懂這種優越感來自哪裡,都是在努力生活,都在為更好的生活而奮鬥,誰比誰高貴呢?

並不是只有在北上廣才配談奮鬥,才叫不負青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SdZ13MBLq-Ct6CZVgn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