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直都說著普通話,當有人突然和我說起了家鄉話,一時之間,我卻不知道如何應對,雖然聽得懂也會說,但一下子沒適應過來,依然習慣性地用普通話回應。
心裡想著說家鄉話,結果脫口而出的還是普通話,相信每一個在外面打拚的人,最懂這種感覺吧。
每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家,見不到一個家鄉人,聽不到一句家鄉話。
就算一年回一次家,你需要慢慢適應,才能逐漸說出家鄉話,無論在哪個地方,遊子們都是用著普通話走遍天下。
有的人幾年都沒回家,也有些人回不了家,更有些人不想回家,聽起來其實又辛酸又無奈。
和那些遊子一樣,我也是其中的一員,漂泊了將近十年,算是一個廣漂,記得剛出來那會兒,還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小姑娘,對外面的世界又是害怕,又是好奇,又是興奮。
那一年是歷史上比較特殊的一年,和很多人一樣,那一年是記憶最深刻的一年,2008年的大雪,2008年的大地震,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那一年,有悲也有喜,是最難忘記的一年。
想不到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在十一年前,時光飛逝,歲月如梭,每一個懷揣著夢想,準備大幹一場的人們,終究還是一無所成。
圖片與內容無關
2
剛出社會的時候,有親人一起帶著我「闖蕩江湖」,以前覺得有人管著很不自在,而現在才知道有親人帶著,有親人在身邊,是真的很幸福,比起那些獨自闖蕩的人幸運多了。
我進過工廠,做過流水線,當過服務員,做過質檢員,生活一直都是按部就班的,一個農村出來的人,並沒有那麼大的志向,也沒有什麼夢想,只想著賺點錢存點錢。
在沒有走進大城市之前,你的眼界真的非常小,小到你以為自己所屬的縣城就是大城市,其實它只是一個不知名的世界一角而已。
還記得第一次拿到工資的那一刻是非常激動的,從那時候起,就以為生活會越來越好,其實苦難才剛剛開始,流水線工作很辛苦,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同一種動作,工作量大,任務繁重,黑白顛倒,每天像一個機器人一樣,工廠規矩非常嚴格,連上廁所都要彙報,吃飯只有半個小時,每個人都面無表情,唯一的樂趣,就是通過聊天來趕走乏味,但有時候累到連說話都沒力氣。
那時候不是人人都有一部手機,就算有也都是按鍵手機,沒有什麼功能,聊天逗趣成了唯一的娛樂方式,當然也是要偷偷地聊。
做服務員同樣辛苦,一天12個小時,兩班倒,不准坐著,要求一直站著,就算沒什麼事,也要站著,直到下班為止。
當然,也有相對輕鬆一點的工作,比如質檢員,比如調機員,不同的工廠,不同的公司,制度不一樣,嚴格程度也不盡相同。
基本上都是做的體力活,都是簡單的操作,只是時間有些長,這些工作基本都要加班,很多人也都為了賺一些加班費,這是體力勞動者的常態。
曾經以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當你離開家鄉真正接觸過,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無奈,每個人都只是為了基本的生活,做著不喜歡的工作。
圖片與內容無關
3
那時候有親人在身邊,雖然有苦,但也有樂,後來成人高考、成人自考興起,很多人都想提升自己,考一個證,找一個好一點的工作,於是我和姐姐也報了名一起考證,參加了自學考試。
我們都很努力,差不多三年的時間就拿到了大學畢業證書,在拿到證書的那一刻,眼淚就要流出來了,雖然是成人自考,但也是全國承認的學歷。
從此我不再是一個工人,可以做體面一點的工作,不用那麼辛苦,在找工作之前也學會了電腦,學了一點英語,手裡有證書,有學歷,至少可以坐辦公室。
以前總以為辦公室的工作不僅不累,而且工資高,可當你真正做了這樣的工作的時候,才知道有些工作也很累,只是不像個機器人一樣,工資也沒有那麼高,甚至比工人的工資還低,當然,這也不要緊,至少從體力勞動者變成腦力勞動者,也算是一種進步。
然後你才逐漸明白,讀書不一定能讓你走得多遠,但至少能提高你的門檻,讓你能夠接觸到以前不可能接觸到的人和世界,如果固步自封,你將永遠走不出去。
做了幾年文職工作,雖然賺得少,但比以前確實輕鬆了很多,沒有那麼疲憊,本來還想再往上走一步,再考一個本科,但是中間談了個戀愛就把一切都拋到腦後了,然後結了婚更加不把讀書學習放在心上,直到今天離了婚,又和以前一樣,一無所獲。
剛離婚的那段時間,痛苦過,頹廢過,然後又開始拾起了書本,在書中可以尋找安慰,尋找樂趣。
圖片與內容無關
4
在這十年來做過很多工作,面試過很多次,也被拒絕過很多次,受過很多挫折,身邊的親人們也逐漸離開了這座城市,一個一個都走了,回到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家,我也曾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如今,又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曾經以為自己可以算是半個廣東人,對當地的風土人情還是有所了解的,廣東話也能聽得懂,雖然自己認為會說廣東話,但又不敢說,怕被本土人笑話,其實我根本也不是廣東人。
當初結了婚之後,以為我終於有了自己的家,是一個廣西媳婦兒,而現在我已經不知道我是哪裡人。
而我出生長大的地方湖北,如今卻已經變得很陌生,因為很多原因沒有回過幾次家,長輩也在外打拚,每次回去也好像不認識那個小小的城市,一點都不熟悉,一個本土人竟然在自己的家鄉,說著普通話,向別人問路。
而且回去了也待不了幾天,總是來不及熟悉,就又離開了那個地方,對家鄉的記憶永遠停留在當初離開之前,這個地方顯得又陌生,但又很親切,也許在外漂泊的遊子,對家鄉總有這種複雜的情感吧。
之前回過一次武漢,與其說是「回武漢」,不如說是「去武漢」,不知為何,只要是在省內的城市,都會說「回」,就好比說「回湖北」,而不是說「去湖北」。
曾經想在武漢安定下來找一個工作,在面試的時候,很多人都說我有廣東口音,我很詫異,我一直以為自己的普通話是很好的,認為別人就是帶有偏見,面試失敗之後,總感覺很憋屈,我可是正宗的湖北人,卻被人說有外地口音!
後來我特意留意了一下自己說的話,才終於明白別人說的是對的,在廣東這麼多年,終究還是被影響了,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自己都不會發現。
比如「做好了」,我會說成「搞好了」,廣東話說「搞掂」,比如「找份工作」,我會說成「找份工」,廣東話說「搵份工」。
在廣東,很多人的普通話都不是很標準,說普通話的時候也和說廣東話一樣,比較簡潔,有的人也沒有用普通話去翻譯過來,直接順過來,剛開始聽著不習慣,但聽久了就習慣了,甚至有時候還會去跟著他們這樣說。
當別人說我一個湖北人帶有廣東口音,我是該笑還是該哭呢,這是一個多麼諷刺的事,別人問我是哪裡人,我說是湖北人,別人以為我在廣東買了房,或者是親人都在那邊安了家。
其實都不是,這個時候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心裡也不是滋味,一個人在外面遊蕩,會更加迷茫,我已經不知道我是哪裡人,或許只是一個沒有地方可去的可憐人吧。
圖片與內容無關
5
無數次的挫折之後,我又回到了廣東繼續過著漂泊的生活,回不去的家鄉,也只能再次出走遠方。
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在哪裡都是流浪。
這種感受也許只有在外漂泊的人才能夠體會吧,都說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又沒有家,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二者之間只能選其一。
有的人有家卻回不去,有的人沒有家,只想有個家,最辛酸是,那些常年在外既融不進那個大城市,又回不去家鄉的人。
曾經遇到過一個環衛工,聊了很久,他打了20年的工,去過很多城市,他說剛出來的時候還沒成年,做了6天的綠皮火車,下車的時候手腳全部都腫了。
他做過最累的工作就是礦工,因為身體吃不消,才做了環衛工,相對來說,這個工作比較輕鬆一點,就是掃掃大街。
故事還沒有聽完,就覺得又心疼又心酸,和他一比,我的事情簡直不值一提。
他有家有老婆,有女兒也有外孫,他看著外孫的照片就合不攏嘴,他說,身體越來越差,有肺病,說要回家,他也真的回去了,這樣也好,到了晚年就該享享福。
可是後來,我又看到了他,他沒有說回來的原因,我也沒有多問,因為我知道他的無奈,如果可以,誰不想一直留在自己的家鄉與家人為伴,可是生活逼著我們離開。
哪怕融不進去,也要硬著頭皮做一個最底層的人,至少在大城市待過,至少為這個城市奉獻過,每一個城市裡都有著千千萬萬的來自不同地區,做著不同的工作,生活在這個城市邊緣的人。
你會發現,有時候就算努力了一輩子,也不能在大城市裡站穩腳跟,當你被大城市拋棄拖著行李回到家鄉時,家鄉也早已拋棄了你,除了家人之外,你只會感到很陌生,也許這就是打工者的悲哀。
----END----
作者簡介:土生土長的南方姑娘,用樸實的文字寫走心的文章,與你一起談情感,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