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國強湖南
把初心鐫刻在雪域高原
伍國強,男,1977年出生,湖南瀏陽人,瀏陽市農業農村局幹部,湖南省技術援藏專家。2019年7月,伍國強被評為「最美支邊人物」,11月入選「中國好人榜」。
在西藏山南市貢嘎縣江塘養蜂基地,一位南方漢子提著一塊巢脾仔細端詳。千百隻蜜蜂靜靜依附,金燦燦一片,映著他額上的汗珠。
這位漢子叫伍國強,一名來自湖南省瀏陽市農業農村局的幹部,湖南第二批、第三批、第六批、第七批短期技術援藏專家。
在藏族同胞的眼裡,他是戍邊衛國14年的邊疆衛士,是4次援藏的「老西藏」,更是手足情深的「好兄弟」。
伍國強(中)和藏族同胞在一起。圖片來源:瀏陽日報
5次進藏,他是「毛主席家鄉來的親人」
貢嘎縣隸屬西藏山南市,平均海拔3750米,是長沙市對口援助地區。2019年5月,伍國強作為湖南省第七批短期援藏專業技術人才,第四次來到貢嘎縣農牧局工作。「其實我是個『老西藏』。」作為一名軍人,他曾在西藏駐守14年。
高遠的藍天,翱翔的雄鷹,連綿起伏的雪山,是伍國強抹不去的記憶。2014年,退役回到家鄉瀏陽僅3年後,他便以農業技術推廣員的身份申請參加援藏工作。
作為貢嘎首個援藏獸防技術人員,伍國強一下飛機便進入角色。走出貢嘎國際機場時,他敏銳地發現這個祖國西南邊陲的重要機場,竟缺少輸入性疫病檢疫監督這一關。
「農牧業是西藏的支柱產業,疫病防控沒做好,牧民心裡不會踏實。」安頓下來後,伍國強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爭取到在機場設立檢疫監督點。
伍國強(中)和普赤一家交流農事。圖片來源:瀏陽網
第一道防線建好後,隨後的工作也跟著展開。2386.11平方公里、100餘個自然村落,牧場、羊圈、田間、地頭……短短180天的援藏期,伍國強跑過了貢嘎的大半村落,首次在山南地區推廣牛尾采血法等先進獸防技術;組織當地獸醫開展專業技術培訓;撰寫《貢嘎縣農牧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伍老師是毛主席家鄉來的親人!」藏族同胞都說,這個匆忙趕路、輕聲說話的瀏陽漢子,給他們留下的東西很多。
「時間太短了,很多事情還沒做完。」於是,2015年、2018年、2019年,伍國強又先後3次申請援藏。
有人勸他,西藏條件艱苦,何必千里迢迢背井離鄉去受罪。伍國強卻說:「西藏是我的第二故鄉,只要那裡的老百姓需要,我就義無反顧。」
手足情深,「我留下,你們先走」
退伍後,時隔3年返回高原,伍國強的身體一下子不太適應。
「朗達村裡死了不少牛,伍老師您趕緊來看看吧!」2014年7月的一個早上,天還沒亮,伍國強接到縣農牧服務中心的電話後,便從床上一躍而起,帶著出診箱出發了。
朗達村離縣城遠,伍國強出發沒多久,車子就因為修路開不過去了。前不著村後不挨店,他只好停下車步行前往。
一番輾轉到了村子,伍國強得知牛都放牧在很遠的山裡,又趕緊跟著大家往山上趕。沒走多遠,他開始出現高原反應,喉嚨發乾、胸口發悶,快到半山腰時更是開始流鼻血。
「牛群是牧民最重要的財產,一旦停下來就再也別想爬得動了。」想到藏民們的無助,伍國強咬著牙走到了牧場,顧不上休息便一頭扎進牛群中,診病治療。
伍國強(右)在對牲畜進行檢查。圖片來源:華聲在線
「瓜真切(謝謝你),奔達(兄弟)!」當時山頭正飄著雪,伍國強卻忙得滿頭大汗,朗達村黨支部書記格桑晉巴重重地給了他一個擁抱。儘管語言不通,可看著老百姓一雙雙真摯的眼睛,伍國強深受感動。
2015年10月,伍國強即將結束援藏返程,貢嘎縣突然爆發重大疫情,一頭頭牛羊染病倒下,老百姓傷心的樣子刺痛了他的心。
「我留下,你們先走!」伍國強沒有和同伴一起返回家鄉,毅然投入疫情最嚴重的崗瓊村。
連續5天,伍國強馬不停蹄奔走在一戶戶牛羊圈中檢查疫情。他的擔當和堅守感動了村民,大家紛紛積極配合政府對染疫動物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每一點改變看似微不足道,卻又意義非凡。」不善言辭的伍國強說,從第一次入伍進藏開始,這片土地便讓他牽腸掛肚。
伍國強(右)和諾桑夫妻聊天。圖片來源:瀏陽網
初心依舊,帶著藏族同胞「甜蜜」致富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何讓農牧民自力更生增收致富,一直是壓在伍國強心頭的一塊大石。
2015年5月,他第二次來到貢嘎。彼時,紫色的狼牙刺花悄然盛開,綿延數百畝,分外好看。
「這種成片連綿的花海,是蜜蜂的好去處啊!」伍國強在瀏陽曾嘗試養蜂,頗有經驗。一番考察,他驚喜地發現,貢嘎的天然蜜源植物分布廣泛,加上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非常適合發展養蜂業。帶著藏族同胞「甜蜜」致富的念頭,他興奮不已。
然而,當地農牧民因為缺乏技術指導,幾乎從未接觸過人工養蜂。不少村民甚至誤認為蜜蜂採花授粉會破壞農作物,很是牴觸。
伍國強(左)和藏族同胞查看蜜蜂生長情況。圖片來源:瀏陽日報
到農戶家推廣科普,進校園授課宣講,向政府遞交建議書,開辦技能培訓班,帶頭試養優質蜂種,組織撰寫藏漢雙語《西藏高原養蜂技術概論》……伍國強夜以繼日忙個不停。
「久拉(大哥),阿加(大姐),快來嘗嘗咱們的貢嘎蜂蜜!」2018年秋,伍國強第三次援藏,迎來了期盼已久的第一次搖蜜期。
「真甜啊!」接過金黃誘人的蜂蜜,村民和孩子們淳樸的笑臉,讓伍國強甜到了心坎里。
崗堆鎮的白吉,建成了全鎮第一個蜂場,不到半個月便收穫近300公斤優質蜂蜜;扎囊縣的巴珠,靠養蜂成了致富帶頭人;傑德秀鎮的達瓦扎傑,辦養蜂示範基地,年收入翻了兩番……從無到有、以點帶面,山南市已成功開設了8個養蜂示範點,年產值近200萬元。
伍國強不停試種各類農作物。除了瀏陽特產秋葵外,黑皮花生也試種成功。圖片來源:瀏陽網
「這是電動抖蜂機,這是優良品種的蜂王,這是黑花生、水果黃瓜、魔鬼辣椒……」2019年5月,伍國強第四次援藏,行李箱中除了簡單的衣物,還裝滿了四處搜羅的「寶貝」。
在扎慶村的蔬菜推廣種植基地,大棚里一片綠油油。「秋葵、辣椒都已經端上藏族同胞的餐桌了!」伍國強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把一粒粒湖南的種子,孕育成了西藏的一畝畝春光,頗為自豪。
「從當兵起,我大半的時間都在西藏,對這裡比對家鄉還了解。」伍國強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能把專業技術運用到有需要的地方,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是很幸福的事,也是他的初心。
(中國文明網綜合湖南日報報道 記者 王晗 責任編輯 陶恆)
快評
42年人生歲月,有近一半時間圍繞著雪域高原;個人吃過很多苦,回報給西藏同胞的卻都是甜;一腔熱血跨越4000公里山川湖海,但總能找到通往西藏的主動脈。援藏路上,伍國強用行動抒寫「藏漢一家親」,鋪就見證湘藏情誼的「甜蜜之路」,詮釋了「最美支邊人」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