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券業觀察
你以為交完成績單就沒事了?來自「家長」和「老師」的一大波靈魂拷問正在襲來。
2019上半年券商業績整體紅紅火火,不過有幾家公司略顯恍惚。剛交完成績單就迎來股民和監管部門的靈魂拷問。
9月17日,東吳證券(601555.SH)發公告稱收到上交所對公司2019半年報的事後審核問詢函,問詢函主要針對東吳證券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資管及基金管理業務、壞帳計提等方面拋出5個問題。
據小券了解,近來已經先後有五家券商——東吳證券、東北證券(000686.SZ)、東方證券(600958.SH)、申萬宏源(000166.SZ)、第一創業(002797.SZ)的2019半年報被問詢。目前來看,這個隊伍似乎還會繼續擴大。
其中第一創業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家對問詢函做出回復的券商,這邊公司接連被監管「關心」,那邊股東「沉迷」於股權質押、套現,還曾被傳出要「賣身」京東系的「緋聞」。按9月16日收盤價6.81元/股計算,自2016年5月11日上市首日以15.32元/股的價格收盤,三年多來股價跌掉55.5%,市值一度闖蕩千億大關如今也僅為238.51億元。第一創業這三年來都經歷了什麼?
此外,小券分別對比了五份券商半年報問詢函,從問詢內容中或許多少能反映出來監管部門的「態度」,券商們可要長點心了。
1
深交所連發7問,第一創業如何接招?
2018年券商行情跌宕起伏,第一創業以1.04億元利潤總額、同比下滑超8成草草收尾。2019前半年業績回暖,但還沒來得及長呼口氣就收到深交所對其業績的連環追問。
9月15日晚間,第一創業發公告回復深交所於9月1日針對其半年報提出的7個問題。其中,股票/債券質押式回購業務、信用業務等為深交所問詢重點。
據第一創業前段時間披露的2019半年報顯示,2019年1月到6月,第一創業實現營業收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1.84億元、2.09億元,同比增長54.32%、189.43%。同期,第一創業證券對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1.93億元,包括對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計提減值準備1.66億元,對債券質押式回購業務計提減值準備2750萬元。換句話說,要不是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拖後腿」,第一創業2019上半年的業績會更亮眼。深交所要求第一創業對公司壞帳計提的合理性,股票/債券質押式回購業務的承接、流程、風控措施等等進行詳細說明。
第一創業在回復函中表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融資餘額為17.4億元,質押證券市值為26.4億元,今年上半年對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1.9億元,累計已計提減值準備4.4億元,計提比例為25.27%。
從 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第一創業的部分股票質押業務的質押標的——歐浦智網(002711.SZ,現已更名為「*ST歐浦」)、飛馬國際(002210.SZ,現已更名為「*ST飛馬」)、天廣中茂(002509.SZ)的股價大幅下跌,其中歐浦智網和飛馬國際已經出示了退市風險預警。三個項目均出現違約,第一創業將其違約機率設置為100%。
(截圖來自東方財富choice,為*ST飛馬近幾個月來股價表現)
今年上半年對歐浦智網質押項目準備計提減值1.18億元;對飛馬國際質押項目準備計提減值3231.64萬元;天廣中茂質押項目準備計提減值2154.33萬元。
(截圖來源於相關公告)
第一創業2019半年報披露,目前公司存續的一般訴訟事項共有9項,其中7項為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糾紛。
今年以來,第一創業對於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以控制存量項目風險為主,原則上不再新增,以致公司該業務規模大幅下滑,但仍難逃「踩雷」厄運。
難怪監管部門對該業務尤為重視。
2
因財報成焦點並非首次
據小券了解,這已經不是第一創業首次因為財報成為輿論焦點。
今年3月份,第一創業發布的第一份2018年報中,部分員工薪酬情況由於工作人員失誤,誤將單位萬元按照元填寫數據,導致錯誤。更正前的公告顯示,該公司董事長劉學民2018年的年薪達到180億元。而根據更正後的財報中,董事長劉學民年薪為180萬元。
如此低級錯誤,一度被網友評選為資本市場2018年「最烏龍」年報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這邊第一創業苦於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那邊其股東卻「沉迷」於股權質押。據東方財富choice顯示,第一創業的大股東華熙昕宇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熙昕宇」)將所持5.1億股股權質押出去,占其持有股份總數的96.06%,且已觸及平倉線;第三大股東能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能興控股」)累計質押股權數占其持有股份總數的64.44%,前些日子還通過減持股份套現7.1億元。
而此前市場一度有傳言稱第一創業部分股東欲拋售股份,而京東金融很可能會接手股份,進而掌握券商牌照。不過,該傳言很快被闢謠。券商牌照原本應該是資本眼中的香餑餑,在第一創業這邊卻顯得有些「新歡不愛,舊愛不疼」。
3
5家券商被問詢,監管「態度」明朗化
據小券了解,上市券商因為財報被問詢的情況在過去是比較少見的,而今年自8月中旬半年報密集披露以來,已經陸續有5家券商被問詢。小券對比了5家券商的問詢函發現,或許主要和這些問題有關。
除了上述提到的第一創業和東吳證券,東北證券、東方證券、申萬宏源三家也收到了半年報問詢函。
據東北證券相關公告顯示,監管部門主要針對其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和壞帳計提等方面做出問詢。
截至2019年6月30日,東北證券以自有資金作為融出方參與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待購回初始交易金額為58.01億元,同比增長11.43%。對此,深交所要求東北證券詳細說明目前股票質押業務開展情況,以及該業務計提減值準備情況。
另外,半年報顯示,「其他應收款前五名」中應收重慶市福星門業(集團)有限公司約2.10億元,壞帳計提比例為47.43%;應收山東玖龍海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約約1.59億元,壞帳計提比例為24.13%。對此,深交所要求公司結合相關會計政策,說明上述款項壞帳準備計提比例的確定過程、依據及充分性。
無獨有偶,東方證券和申萬宏源收到的問詢函同樣提到了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和壞帳計提的相關問題。
而在8月底,《中國證券報》曾報道稱,證監會機構部向各券商下發了一期機構監管情況通報。通報稱,該部指導相關證監局對今年以來股票質押規模增幅較大的9家證券公司進行了現場核查,並擬對發現的問題依法採取相關監管措施。還強調,相關部門將繼續加強對券商該業務的監管與現場檢查,發現問題將依法從嚴處理。
從現場核查到近來的財報問詢,不難看出監管部門對券商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的重視。該業務曾一度成為部分券商的賺錢利器,但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該業務也成了不少券商業績的最大「拖油瓶」,券商可要長點心了。
來來來,有獎競答,憑你對行業的了解,你認為下一個被關心的券商會是誰?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