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學軍中學校長陳立群要退休了,
作為全國重點高中校長、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他在全國教育界都廣獲認可,
有民辦高中開出年薪兩百多萬挖他,
但這個「名校長」卻做了一個決定,
讓很多人看不明白。
2016年,
他來到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縣,
當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唯一一所中學的校長。
這是所高考成績在全州墊底的「差校」,
而他開出的唯一條件是:
解決吃住,分文不取。
為什麼去支教?陳立群的支教初衷簡單、真誠——不為名利、只為初心。「我是從農村出來的,我只有一個想法,我要竭盡所能去幫助那些和我當時所處環境差不多的孩子。」
「同學們,今天,天特別藍,陽光特別明媚。」下面學生異口同聲地說:「老師特別美!」這是浙大研究生支教團老師盛浙一堂課的開場。盛浙2018年大學畢業考上研究生後,就直奔台江支教。
浙大研究生支教團老師盛浙
「今年下半年,我就要回去讀研了。這一年,與其說付出不如說得到。我從陳校長身上懂得了人生的價值在哪裡,我也得到了孩子們的愛。支教就是給大山的孩子一雙眼睛,讓他們看到外面的世界。」盛浙說,她的第一節課,不講課本知識,而是給學生們講杭州的歷史文化和浙大的故事,讓學生開闊視野,樹立人生的目標。在台江民中有4位像盛浙這樣的浙大研究生過來支教,還有10位杭州各個學校來的支教老師。陳立群不斷爭取讓外面的優秀教師分批到學校支教,使本地教師在傳幫帶中迅速成長。
陳立群和杭州市教育局領導爭取優秀的高三老師
台江縣民族中學教師莫昌劍,說起了這幾年明顯的變化,每周一次集體備課讓整個教研組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討論。過去,老師們的心態是「我課堂教了,學生課堂學了」就萬事大吉,現在必須是「課堂講透了,學生學懂了」才算過關。學校的變化很快傳遍了整個縣城,計程車司機說不清校長的名字,但「聽說管得很嚴」。一些家長開始打聽該不該把在外上學的孩子轉回這個有「著名校長」的學校。
陳立群感覺,第一步走出成效了,緊接著第二步,要給貧困地區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支教隊伍。「所有的幫扶總是暫時的,所有的支教總是要結束的,關鍵在於增強貧困地區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造血功能。」在陳立群的推動下,台江民中啟動了青年教師培養行動計劃。計劃包括3個工程:「小荷工程」「青藍工程」「名師工程」。
去年,貴州省教育廳以陳立群之名成立全省名校長領航工作室,為的是更好發揮名校長在教育脫貧、學校管理方面的示範輻射作用,探索一個更好適應貴州省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校長培養機制。他義務給初中、小學校長授課,已經作報告開講座60多場,接受培訓校長教師超過萬人。
天下與陳立群一樣的教師不計其數
學生不會忘記你的教誨
老師們,節日快樂!
有人問
為什麼當老師
老師是帶你學知識
帶你學做人的人
一名老師
塑造的是你的人生
這樣的職業
值得尊敬
來源:時代楷模發布廳